首页 > 武侠修真 > 【清穿】之太子拿了黛玉剧本 > 第574章 西山埋玉骨,史笔铭圣功

第574章 西山埋玉骨,史笔铭圣功(2/2)

目录

他也将厚厚一叠陵寝设计图纸呈上。

康熙展开图纸,只见陵寝设计得庄严肃穆,又不失佛家清净韵味,亭台碑碣,一应俱全,确实用了心思。

他指着图纸上几处细节询问了几句,工部尚书一一详细解答。

“嗯,规制得体,用心了。工程务必保证质量,不可有丝毫马虎。”康熙叮嘱道。

“臣明白,定当亲自督办,确保万无一失。”工部尚书郑重保证。

最后,内务府总管大臣上前,禀报最为琐碎却也关乎体面的具体用度:“皇上,内务府已拨付足量金银,用于大禅师丧仪所有开销。

法衣、幡幢、香烛、供品等物,皆按最高标准备办,选用世间最佳之物。

护送法体、修建陵寝之民夫工匠,皆给予双倍工钱,以示皇恩。

另,按皇上之前口谕,已从内帑拨出专款,于慈恩寺增设长生禄位,永受香火供奉,并划拨附近良田百顷作为寺产,以其产出永续供奉香火,祈愿大禅师早登极乐。”

康熙静静听完三位大臣的禀报,对各项事宜的周密安排表示满意。

他沉默片刻,缓缓开口道:“尔等所办,甚合朕意。大禅师于国有大功,于朕有深恩,此番身后哀荣,乃其应得。

一切务必庄严、隆重、肃穆,不可堕了朝廷体面,更不可负了大师功德。”

“臣等谨遵圣谕!”三位大臣齐声应道。

“去吧,依议行事。”康熙挥了挥手。

三位大臣躬身退下,各自去忙碌了。康熙独自坐在偏殿中,目光透过窗棂,望向西方,仿佛能穿透宫墙。

他给予老僧的,是作为帝王所能给予的最高荣誉和物质补偿,但他心中清楚,再隆重的葬礼,再丰厚的赏赐,也无法抵消那份以生命为代价的恩情于万一。

*

不过短短十数日,一切已准备就绪。

这一日,天色微明,庄严肃穆的佛号声便响彻了紫禁城的特定区域。

大师的法体被恭敬地请入金丝楠木灵柩,由八名高僧抬举,前后有身着法衣的僧众手持香花、幡幢、宝盖引路和护卫。

康熙虽未亲临,但派出了皇子中较为年长的胤祉、胤禛代表皇室全程护送,并命在京所有三品以上官员前往送行,以示尊崇。

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却又异常安静,唯有低沉的诵经声和清脆的引磬声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

沿途百姓听闻是为救治太子而圆寂的圣僧送行,纷纷自发跪拜路旁,默默祈祷,场面庄严肃穆。

最终,灵柩抵达西山寺院,在进行了连续七昼夜的盛大法事后,择吉日举行了荼毗大典。

据当时在场的僧侣和官员回报,火化之时,天空竟现七彩祥云,并有异香弥漫,持续许久方散。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清理灵骨时,果真发现了几颗颗色泽莹润、形状各异的舍利子,其中更有数颗呈罕见的五彩之色!

消息传回宫中,康熙闻之,默然良久。

他下旨将舍利子恭敬迎请回宫,暂时供奉,待西山舍利塔彻底完工后,再以最隆重的仪式将舍利子迎入塔中,永受香火供奉。

同时,康熙亲自撰写了碑文,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详述大禅师的功德,敕令刻碑立于舍利塔前,让后人永世纪念这位舍身救储、功德无量的圣僧。

至此,一场以国师之礼、极尽哀荣的葬礼方告圆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