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纸飞机(1/2)
远处的打谷场上,商队首领的曾孙正在调试新的脱粒机,机器运转的声音里,混着星砂稻壳破裂的轻响,像无数细小的欢呼。他望着屏幕上空间站里的稻苗,忽然觉得那些在太空中摇曳的绿色,与脚下这片沙漠里的稻浪,像是同一片海,被风连在了一起。
灵界的共生田边,守界人摘下最后一束星砂稻,放进编织篮里。篮子里已经堆满了来自各个世界的稻穗:火星的“星火稻”带着红芒,蓝星沙漠的“固沙稻”秸秆坚硬,灵界本土的“水晶稻”穗粒透明如晶。他要带着这些稻穗,去参加蓝星的丰收庆典。
庆典上,来自不同世界的稻穗被摆在同一个展台上。孩子们围着展台,用小手轻轻抚摸不同稻穗的纹路,听科学家们讲它们的故事:“这粒来自火星的稻种,记得蓝星的阳光;这粒灵界的稻种,带着沙漠的风痕……”
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娃,被妈妈抱在怀里,伸手去够展台上的稻穗。她的小手握住一粒星砂稻,穗粒上的星砂沾在掌心,像撒了把碎星星。
妈妈笑着擦掉她掌心的星砂,却发现那些星砂落在地上,竟长出了细小的绿芽。绿芽破土的瞬间,远处的稻田里忽然响起一阵稻浪声,所有的稻穗都朝着展台的方向弯下腰,像是在行礼。
守界人站在展台旁,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凌风消散前的话——“土地在哪里,根就在哪里”。
原来,所谓“根”,从不是某片固定的土地,而是那些藏在种子里的记忆:是灵界的水晶草香,是蓝星的沙漠风,是火星的红土热,是所有种过稻子、守过土地的人,留在时光里的温度。
风又起了,带着星砂稻的清香,掠过庆典的人群,掠过空间站的舷窗,掠过火星的红色沙丘,掠过灵界的共生田。这风里,有孩子的笑声,有机器的轰鸣,有灵能的轻吟,有星砂的脆响——那是所有世界的声音,在星砂稻的连接下,汇成了同一支歌。
而那粒被小娃娃握过的星砂稻种,已经顺着风,飞向了更远的星海。它要去的地方,或许还没有名字,还没有土壤,但只要有光,有勇气,就一定能长出新的稻浪,就像无数年前,凌风在星台之上播下第一粒种子时,心里相信的那样。
那粒飞向星海的星砂稻种,在宇宙漂泊了整整三个月,最终被一颗小行星的引力捕获。小行星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却在冰层之下藏着液态水——那是被地核余热融化的“地下海”。稻种穿过冰层坠落时,外壳被摩擦得发烫,却恰好激活了内里的休眠基因。
当它沉入地下海时,周围的荧光藻类忽然聚集过来,像给它裹上了层发光的纱衣。稻种在水里慢慢膨胀,长出的根须没有扎进泥土,反而像水母的触手般舒展,吸收着水中的矿物质,茎秆则朝着有微光的方向延伸——那是小行星地核散发的热能光源。
半年后,第一个登上这颗小行星的勘探队,在地下海边缘发现了一片奇异的“稻田”。稻穗在荧光藻的映照下泛着蓝绿色的光,茎秆漂浮在水中,根须与藻类缠绕成网,结出的稻粒竟能自行发光,像一串串微型灯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