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纸飞机(2/2)
“它在自己造‘土壤’。”队长捧着一粒发光稻粒,惊叹不已,“用藻类当养分,用地核光当太阳,这哪是稻子,简直是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消息传回蓝星时,恰逢灵界与蓝星联合举办“跨界稻展”。展厅中央,那株来自小行星的发光稻被放在特制的水族箱里,周围环绕着火星的星火稻、沙漠的固沙稻、灵界的水晶稻,像一串串联起宇宙的绿色明珠。
废城姑娘的女儿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在给参观的孩子们讲解:“你们看这株星砂稻,它的根须会分泌一种物质,能让周围的水变得适合生长——就像当年灵界的水晶草,会为星砂稻调节灵气一样。”
孩子们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的:“姐姐,稻子是不是能在任何地方生长呀?”
“只要有光,有水,有勇气。”少女笑着指向展厅顶端的星图,“就像我们的祖先,带着种子走出家园,在陌生的土地上扎根。”
展厅角落,守界人正和火星基地的老宇航员视频通话。老宇航员指着身后的稻田——那里的星火稻已经能在露天生长了,火星的大气经过多年改造,终于能让稻穗沐浴在自然的星光下。“你看,”老宇航员抓起一把新收的稻粒,“它们比在防护罩里长得更结实,带着股野劲儿。”
守界人望着水族箱里的发光稻,忽然道:“凌风前辈说过,种子最懂‘随遇而安’,却也最懂‘坚韧不拔’。”
通话结束后,他走到展厅外,望着蓝天下的稻田。风吹过,稻浪翻滚,从灵界的共生田,到沙漠的绿洲,再到遥远的星海,仿佛连成了一片没有尽头的绿。他想起第一次见到凌风虚影时,对方说的“不必执着于回家”——原来真正的“家”,从不是某个固定的地方,而是种子落地生根的勇气,是跨越山海的连接,是一代又一代人,把希望种进土壤的执着。
这时,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跑过来,手里举着个纸飞机,飞机翅膀上画着一株向上生长的稻穗。“爷爷,”她把纸飞机递给守界人,“老师说,把愿望写在飞机上,让它跟着风飞,稻子就会长得更好。”
守界人接过纸飞机,看到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希望稻子能长到月亮上!”他笑着把飞机抛向空中,纸飞机乘着风,掠过展厅的玻璃顶,朝着太阳的方向飞去,翅膀上的稻穗图案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远处的稻田里,新的稻种正在被播撒。播种的人里,有灵界的小灵童,有蓝星的农家娃,有火星基地的孩子,他们的动作或许不同,语言或许有别,手里的种子却都带着同样的星砂光泽。
风带着纸飞机,飞过他们的头顶,飞向更远的地方。而那些被播撒下去的种子,正在土壤里悄悄发芽,准备着在新的晨光里,顶开土层,向着光,向着未知,向着属于它们的,崭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