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丰收(2/2)
收割那天,孩子捧着仅有的十粒稻种,郑重地放进特制的密封盒里。农业机器人提示这些种子已经适应火星环境,可以批量培育,但他偷偷留了三粒,藏在贴身的口袋里——他想等下一次星际航班,托宇航员带回蓝星,种在爷爷说过的那片沙漠绿洲里。
与此同时,蓝星的灵界共生田迎来了一场特殊的“丰收”。守界人摘下一束星砂稻,稻穗上的星砂突然脱离稻壳,在空中聚成一个模糊的人影——那是凌风的轮廓,穿着玄色长袍,手里还握着那根化作稻穗的拐杖。
“守界人,”人影开口,声音像风吹过稻浪,“告诉孩子们,不必执着于‘回家’。土地在哪里,根就在哪里。”
人影消散时,星砂落在新翻的土壤里,长出一片小小的绿芽。守界人望着绿芽,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从不是把种子锁在熟悉的土地上,而是让它带着故土的印记,去陌生的地方扎根。
消息传到灵界的学堂,小灵童们围着沙盘,用星砂稻的秸秆搭建出一个个微型星球。“老师说,火星的稻子是向上长的。”一个扎羊角辫的小灵童指着沙盘里的“火星模型”,上面插着根向上弯曲的秸秆,“那我们的稻子能不能长到月亮上去?”
长老笑着摇头,递给她一粒星砂稻种:“不是稻子要去月亮,是种稻子的人,要带着勇气去更远的地方。”
这粒种子后来被装进了灵界的“传讯鸟”——一种用灵能驱动的木质飞鸟,翅膀上刻满了星砂稻的纹路。传讯鸟穿过界碑,飞过蓝星的大气层,最终落在国际空间站的舷窗上。宇航员发现它时,鸟嘴里正叼着一张字条,上面用灵界文字写着:“风会带我们见面。”
空间站的科学家们破解了文字,当他们看到“星砂稻”三个字时,忽然想起多年前从火星基地传来的影像——那株向上生长的稻穗,穗粒上的星砂,与灵界传讯鸟翅膀上的纹路,一模一样。
“它们真的在对话。”科学家们感慨着,将传讯鸟放进实验舱。没过多久,舱内的星砂稻突然改变了生长轨迹,不再沿着预设的营养液管道蔓延,而是朝着传讯鸟的方向,长出细细的须根,像在与木质翅膀上的纹路相认。
这一幕被实时传回地球,播放时恰逢蓝星的丰收节。沙漠绿洲里,废城姑娘的女儿正跟着机器人学收割,屏幕上的画面让她忽然放下镰刀,跑到田埂边,从兜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当年母亲埋下的那粒灵界稻种长出的新种。
“妈妈,”她举着稻种,对着屏幕里的空间站,“你看,我们的稻子,认识灵界的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