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587章 超级项目启动,一切都为其服务和准备!

第587章 超级项目启动,一切都为其服务和准备!(1/2)

目录

白杨将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他知道,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已经完成了。

他成功地将这支来自五湖四海、个个心高气傲的专家队伍,拧成了一股绳。

他清了清嗓子:“看来,大家暂时没有其他问题了。那么,我来宣布下一步的安排。”

众人立刻挺直了腰杆,神情专注,像是在课堂上等待老师布置作业的小学生。

“从今天起,‘909工程筹备处’正式更名为‘909工程研究所’。我,担任所长兼总设计师。”白杨的语气平淡。

“研究所下设十个研究室,分别是:总体设计室、反应堆工程研究室、热工水力研究室、仪表与控制研究室、材料与工艺研究室、土建工程研究室、设备制造研究室、安全分析室、实验验证部以及综合保障部。”

他每说出一个部门,台下相应领域的专家们,眼神就亮一分。

这个部门划分,专业、细致、全面,完全是为一个超大型系统工程量身打造的。

“各个研究室的负责人,后续会以正式文件任命。现在,我宣布第一项决定。”

白杨的目光扫过全场,郑重地说道:“从现在开始,给大家放假三天。”

“放假?”

这个决定,像是一滴冷水掉进了滚烫的油锅,瞬间让刚刚凝聚起来的肃穆气氛,再次活跃起来。

“白所长,这……这怎么行!”孙振华第一个站了起来:“我们这刚把火烧起来,您一瓢水就给浇下来了?我这心里正热乎着呢,恨不得今晚就扎在厂里画图纸,您倒好,让我们放假?”

“是啊,白所长!”顾延年教授也急切地附和,“时不我待啊!这么庞大的工程,每一分每一秒都宝贵得很。我们不需要休息,现在就干吧!”

“对!现在就干!”

“我们都是铁打的,三天不睡觉都没问题!”

会议室里群情激奋,刚才还被技术难题压得喘不过气的专家们,此刻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投身到这伟大的事业中去。

看着台下这一张张真诚而急切的脸,白杨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纯粹、热情,怀揣着最朴素的家国情怀。

他抬起手,轻轻向下压了压。

“同志们,静一静,听我说。”

他的声音不大,却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也很感谢大家的热情。但是,”他话锋一转,“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909工程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持续的马拉松。我们需要的是持久的耐力和稳定的心态,而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

“在座的各位,都是从全国各地紧急抽调过来的。”

“有的人,可能连跟家里打声招呼的时间都没有;”

“有的人,手头上的工作还没来得及交接;”

“有的人,可能连换洗的衣服都没带几件。”

“我给大家三天时间,不是让大家去游山玩水,而是让大家处理好自己的后顾之忧。”

“给家里写一封信,报个平安;跟原来的单位做好工作交接;整理好自己的个人物品。”

“因为,三天之后,我们将正式进入全封闭式的工作状态。”

“到时候,没有特殊情况,一年半载都别想出去。”

“我希望大家在投入战斗的时候,是心无旁骛的,是精力充沛的,而不是一边想着图纸上的数据,一边还惦记着家里的琐事。”

白杨的话,说得平实,却句句都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刚才还热血上头的专家们,渐渐冷静了下来。

确实,来得太匆忙了。

孙振华想起自己走的时候,老伴还在念叨着孙子的百日宴要怎么办;

顾延年也想起自己书桌上还有几篇审了一半的博士生论文……

“白所长考虑得周到啊。”有人在

“是啊,这才是真正干大事的样子,不急不躁,有条不紊。”

看着众人脸上的神情从激动转为认同,白杨知道,他们理解了自己的用意。

他转头对林慧说:“林慧同志。”

“到!”林慧立刻应声。

“这三天的后勤保障工作,由你全权负责。”

“第一,统计所有同志的家庭住址和单位信息,统一用研究所的名义,向家属和单位发一封告知函,就说他们被抽调参加国家重点保密工程,一切安好,请勿挂念。”

“第二,安排好大家的临时住宿,就在我们研究所的专家楼,确保每位同志都有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被褥、洗漱用品,全部要新的。”

“第三,开放所里的邮局和电话室,需要写信的,我们提供纸笔信封;需要打电话的,只要不涉及保密内容,一律开绿灯。”

“第四,统计所有同志的尺码,去采购一批换洗衣物和生活用品。从内衣袜子到外套鞋子,都要考虑到。”

“第五,我们的食堂,从今天开始,要按照最高的标准供应。一日三餐,要有营养,要换花样,必须让我们的专家们吃好、喝好。”

“白所长,我记下了。”林慧一边飞快地在本子上记录,一边在心里暗暗咋舌。

“好,”白杨满意地点了点头,“我的话说完了。大家如果没有别的事,现在就可以散会,去找林慧同志登记。”

“三天后,也就是四月二十三号上午九点,还是在这个会议室,我们召开909工程的第一次正式工作会议。”

“希望到时候,我看到的是一支精神饱满、整装待发的铁军!”

“是!”

这一次,回答整齐划一,响彻云霄。

……

转眼,三天的时间过去了。

四月二十三日,清晨的阳光透过会议室的玻璃窗,洒在一张张焕然一新的脸上。

专家们都换上了研究所统一发放的蓝色工装,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脸上的疲惫和风尘之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饱满的、蓄势待发的精气神。

三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但对于他们来说,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他们给家人写了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亲人的歉疚;

他们给单位打了电话,将未竟的工作一一交接清楚,彻底斩断了后顾之忧。

当他们从林慧手中接过崭新的脸盆、毛巾、牙刷,住进窗明几净的专家楼时,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这里,就是他们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要为之奋斗的家。

上午九点整,白杨准时走上主席台。

他依旧是一身简单的白衬衫,但今天,他的身后不再是空荡荡的墙壁,而是一块巨大的、用红布蒙着的展板。

“同志们,早上好。”白杨的声音沉稳有力,“看大家的样子,这三天休息得不错。很好。”

他没有多余的寒暄,直入主题。

“三天前,我们统一了思想。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将思想,转化为切实的行动。”

“909工程,是一座前所未有的高峰。想要攀登它,我们不能一拥而上,必须分清主次,明确路径。”

“我根据整个工程的逻辑关系和技术难点,制定了第一阶段的‘三大战役’和‘七项关键技术攻关’。”

说着,他猛地一伸手,将身后的红布“哗啦”一下扯了下来。

展板上,一张巨大的、树状的技术分解图,呈现在众人面前。

最顶端,是“909工程”五个大字。

容器制造”、“战役二:热工水力实验验证”、“战役三:仪表与控制系统(DCS)研发”。

每一个主干下,又分出了密密麻麻的枝杈,上面写满了具体的技术节点。

“孙总工,”白杨的目光落在了孙振华身上。

“到!”孙振华下意识地站了起来。

“压力容器的战役,由你挂帅。你的任务,就是啃下这块最硬的骨头。我给你的,不仅仅是图纸,还有这个。”

白杨示意林慧,林慧立刻将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递给了孙振华。

孙振华疑惑地打开,只看了一眼,呼吸就猛地一窒。

文件夹里,不是他想象中的设备图纸,而是一份份详尽到令人发指的工艺文件!

《A508-III型钢冶炼与锻造工艺规程》、

《大型筒节窄间隙埋弧自动焊作业指导书》、

《350吨级压力容器整体热处理炉设计方案》、

《全自动超声波探伤系统技术规范》……

每一份文件,都像是一本教科书,从理论原理,到工艺参数,再到设备选型,甚至连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都写得清清楚楚。

孙振华的手颤抖了起来,他感觉自己捧着的不是一叠纸,而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他之前脑子里那些关于“怎么干”的无数个问号,在这些文件面前,瞬间找到了答案。

这……这哪里还需要他去攻关?

这简直就是把饭喂到了嘴边!

“顾教授。”白杨的声音再次响起。

“在!”顾延年也立刻起身。

“热工水力实验的战役,交给你了。”又一个文件夹递到了顾延年手中。

顾延年迫不及待地翻开。

《高温高压热工水力综合实验回路设计蓝图》、

《亚通道分析程序(THERMAL-1)源代码框架及算法说明》、

《临界热流密度(CHF)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案》……

顾延年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幸福得快要晕过去。

亚通道分析程序!

他梦寐以求的东西!

白所长不仅给出了理论模型,甚至连最底层的源代码框架都写好了!

这……这是何等恐怖的智力!

有了这个,他们就能在计算机上,模拟出反应堆里每一个角落的水流和温度变化,将整个堆芯的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钱总工。”

“到!”前排的钱丽萍站了起来,她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仪表与控制系统,是核电站的‘大脑’和‘神经’,这个战役,你是总指挥。”

钱丽萍接过属于她的文件夹,深吸一口气,翻开。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总体架构设计》、

《基于微处理器的反应堆保护系统(RPS)逻辑设计与实现》、

《核级传感器国产化攻关路线图》……

钱丽萍的眼睛瞬间瞪大了。

她看到了什么?

在DCS的架构设计里,白杨创造性地提出了“冗余容错”和“分层分域”的概念,网络结构采用了双环冗余令牌总线,I/O模块支持在线热插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