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586章 震惊所有人!

第586章 震惊所有人!(1/2)

目录

白杨没有急着说话,他只是平静地走上主席台,将手中的一个牛皮纸文件袋放在了讲台上。

他的动作不快,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让整个会议室里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牢牢地锁定在他身上。

“各位同志,各位专家,欢迎大家来到909工程筹备处。”白杨开口了。

“我知道,大家从五湖四海而来,心里都揣着一肚子的疑问。这个909工程,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把大家十万火急地召集到这里?”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或疑惑、或期待、或审视的脸。

“在揭晓答案之前,有一项工作,需要大家配合完成。”

说着,他朝身后的林慧点了点头。

林慧立刻会意,抱着一摞厚厚的、用订书机装订好的文件,开始分发。

她和另外两名工作人员一起,动作迅速而安静,将文件一份份地放在了每个人的面前。

文件是油印的,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墨香。

封面上,是几个加粗的黑体字——《“909工程”保密责任书》。

众人都是从核心单位出来的,对这东西再熟悉不过。

但当他们看清责任书上的保密等级时,还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绝密”!

而且,保密期限是——“长期”!

这意味着,从他们签下名字的那一刻起,今天在这里听到、看到的一切,都将成为他们要带进棺材里的秘密。

除非正式解密,否则对父母妻儿,都不能透露半个字。

会议室里,再次响起了窃窃私语。

“乖乖,这阵仗可真不小,直接就是最高保密等级了。”东北重型机械厂的总工孙振华,压低了他那洪亮的嗓门,对他旁边的冶金部专家老李嘀咕道。

老李扶了扶眼镜,神情严肃:“老孙,别大意。能定这个级别的,那绝对是动摇国本的大事。当年我们搞特种钢,保密协议也就到这级别了。”

顾延年教授拿着那份薄薄几页纸的责任书,只觉得它重逾千斤。

他的手指微微有些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一种久违的、混杂着激动与紧张的情绪。

他想起了二十年前,在戈壁滩的帐篷里,他也签过一份类似的协议。

那一次,他们点燃了震惊世界的蘑菇云。

那么这一次呢?

这一次,国家又要拿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来?

坐在前排的钱丽萍,则更为冷静。她逐字逐句地阅读着保密条例,从保密范围到泄密责任,看得一丝不苟。

作为常年接触国防尖端项目的人,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份责任书的分量。

签下它,就意味着将自己的人生,与一项未知的国家使命,彻底捆绑在了一起。

白杨没有催促,他只是静静地站在讲台上,耐心地等待着。

终于,第一个人拿起了桌上的钢笔。

是刘建宁。

他从沈飞被紧急召回,心里就憋着一股劲。

他毫不犹豫地在签名栏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笔锋苍劲,一如他本人干脆利落的性格。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唰唰的写字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此起彼伏,仿佛一场庄严的仪式。

没有人退缩,没有人犹豫。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从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走过来的。

他们或许有过失意,有过迷茫,但深埋在骨子里的那份家国情怀,却从未熄灭。

当林慧将所有签好字的保密责任书一份份收上来,重新放回那个牛皮纸文件袋时,整个会议室的气氛,已经悄然改变。

之前那种松散的、试探的氛围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凝重、肃穆,一种同舟共济的默契。

“很好。”白杨看着那袋沉甸甸的责任书,满意地点了点头。

“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要做什么了。”

他的目光再次扫视全场,这一次,眼神变得锐利如刀。

“林慧,把资料发下去。”

随着他一声令下,林慧和工作人员再次行动起来。

这一次,她们分发的是一个个厚重的、蓝色的硬壳文件夹。

文件夹很沉,每个人拿到手里,都能感觉到那厚实的质感。

封面上,没有多余的字,只有烫金的四个大字——“909工程”。

顾延年深吸了一口气,怀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情,翻开了文件夹的第一页。

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巨大的、横跨了两页纸的系统结构图。

图纸的中央,是一个被标注为“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巨大圆柱体,无数密密麻麻的管道和设备,如同人体的血管和器官,围绕着它,构成了一个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系统。

蒸汽发生器、主冷却剂泵、稳压器、控制棒驱动机构……

每一个名词,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顾延年的心上。

他的呼吸,瞬间急促了起来。

他这辈子都在和这些东西打交道,哪怕是在梦里,他都在推演这些设备的运行逻辑。

他怎么可能不认识!

这是……这是……

他的目光,猛地向下移动,落在了图纸最下方的标题栏上。

那一行清晰的宋体字,像一道九天惊雷,在他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一期工程设计方案”!

“核……核电站?”

顾延年失声惊呼,手里的文件夹“啪”地一声掉在了桌上。

他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呆呆地看着那张图纸,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的惊呼,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炸弹。

整个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

“什么?核电站?我没听错吧?”

“老天爷!真的是核电站!百万千瓦级!这……这怎么可能!”

“疯了!绝对是疯了!我们国家连个三万千瓦的实验堆都还没完全搞明白,现在就要一步登天,直接上百万千瓦的商用堆?”

孙振华那洪亮的嗓门,此刻也带上了一丝颤音。

他粗大的手指,几乎要把文件夹的纸页给捏碎了。

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压力容器的尺寸标注,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内径4.3米,总高13.6米,净重330吨……我的娘欸,这哪里是压力容器,这简直是一座钢水浇筑的山!”

冶金部的老李,则翻到了材料清单那一页,脸色瞬间变得煞白:“A508-III型钢……这是什么鬼东西?还有这个锆合金包壳……我们国内根本就没有生产能力!全都要进口?这得花多少外汇?”

角落里,几位来自核工业系统的专家,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围在一起激烈地争论起来。

“这个堆芯设计……功率密度太高了!完全超出了我们现有的认知!”

“还有这个一回路的设计,你们看,它用的是U型管蒸汽发生器,这技术我们只在国外的期刊上看到过,连个像样的模型都没有!”

“还有这个安全系统,三重冗余的专设安全设施?理念是先进,可我们拿什么来实现?控制系统和仪表都跟不上啊!”

质疑声、惊叹声、争论声,汇成了一股巨大的声浪,几乎要将会议室的屋顶掀翻。

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专家。

他们太清楚这份设计方案背后,意味着什么。

那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那是一座横亘在共和国工业体系面前,由无数技术壁垒堆砌而成的珠穆朗玛峰!

以国家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想要攀登上去,简直是天方夜谭!

前排的钱丽萍,虽然不像那些重工业和核工业专家一样激动,但她的内心同样掀起了惊涛骇浪。

她快速地翻阅着资料,直接跳到了“仪表与控制系统”的章节。

当她看到“全数字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基于微处理器的反应堆保护系统(RPS)”这些字眼时,她那颗习惯了用0和1来思考的大脑,也差点宕机。

分布式控制系统?

整个会议室,彻底变成了一个沸腾的菜市场。

所有人都被这份宏伟到近乎疯狂的计划给震慑住了。

他们就像一群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旱鸭子,除了震惊和惶恐,再也生不出别的情绪。

只有白杨,依旧平静地站在讲台上。

他没有制止众人的讨论,反而任由他们发泄着内心的震惊。

他很清楚,不让他们把心里的石头都倒出来,这个会就没法往下开。

他要的,不是一群唯唯诺诺的应声虫,而是一群能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战士。

而他要做的,就是用自己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和远见,将他们所有的疑虑,一一抚平。

将他们心中的“不可能”,变成“我们能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会议室里的讨论声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

从最初的震惊,逐渐演变成了具体技术问题的激烈辩论。

“老孙,你别光说锻不出来!就算锻出来了,怎么运?三百多吨的大家伙,国内哪条公路、哪座桥梁能承受得住?”

“运输是后面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就算分段锻造,用什么焊材?用什么焊接工艺?焊缝的质量怎么保证?这可是反应堆的‘心脏’,出一点纰漏,就是第二个切尔诺贝利!”

“顾教授,你们搞热工的也别闲着!这么高的功率密度,一旦发生失水事故(LOCA),燃料棒会不会瞬间烧毁?你们的应急堆芯冷却系统(ECCS)设计,有经过实验验证吗?”

顾延年被问得满头大汗,他扶着眼镜,死死盯着资料上的数据,大脑在飞速运转。

他想反驳,却发现对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尖刀,精准地插在了方案最薄弱的环节上。

是的,从理论上讲,这份设计方案是完美的,甚至是超前的。

但理论和工程之间,隔着一条名为“现实”的鸿沟。

眼看着会场的情绪,从震惊逐渐滑向了悲观和自我怀疑,白杨知道,火候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