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585章 他白杨,究竟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第585章 他白杨,究竟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1/2)

目录

三天后,京城大学,物理系。

午后的阳光有些慵懒,透过老旧木窗框上蒙着一层薄灰的玻璃,在办公室里投下几道斑驳的光柱。

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尘埃,混合着旧书本的霉味和粉笔灰的干燥气息。

顾延年教授摘下老花镜,揉了揉酸胀的眉心。

桌上摊开的是一本《热工水力学基础》的教材,旁边堆着一摞学生的期中考试卷,红色的叉和勾显得触目惊心。

他叹了口气,端起身边那只印着“京城大学”字样的搪瓷缸子,喝了一口凉透了的茉莉花茶。

茶叶在水里泡得久了,只剩下满嘴的苦涩。

四十多岁,对于一个搞科研的人来说,本该是黄金年龄。

可顾延年却觉得自己已经提前进入了老年。

他研究的方向是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一个在当下听起来无比“屠龙之技”的领域。

国内连个像样的商用核电站都没有,研究这个有什么用?

能发论文吗?

能申请到经费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

所以,他只能日复一日地给本科生上大课,批改这些连基本概念都搞不清的卷子。

曾经在脑海中奔腾汹涌的数据模型和理论构想,就像被关进了笼子的猛兽,渐渐消磨了锐气,只剩下偶尔在午夜梦回时不甘的低吼。

“顾教授,忙着呢?”办公室的门被敲了两下,系主任老李探进头来,脸上挂着一种顾延年从未见过的、混合着热情与敬畏的复杂笑容。

“李主任,有事?”顾延年有些意外,平时这位系主任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儿。

“有事,有大事!”李主任快步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位穿着中山装的陌生人。

其中一位年纪稍长,气度沉稳,另一位则年轻些,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神情严肃。

顾延年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地站了起来。

这种阵仗,他只在电影里见过。

“给您介绍一下,”李主任的腰都比平时弯了几分,“这位是第一机械工业部的周干事,这位是王干事。”

“第一机械工业部?”顾延年更糊涂了,自己一个搞理论物理的教书匠,怎么会惊动部委的人?

“顾延年教授,你好。”周干事伸出手,有力地握了握顾延年的手,那双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我们这次来,是奉部里领导的命令,专程来找你的。”

“找我?”顾延年感觉自己的心跳都漏了一拍。

年轻的王干事打开公文包,取出了一份文件,双手递了过来。

那是一份正式的公文函,纸张挺括,顶头是鲜红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字样,

“顾延年同志,”周干事没有让他自己看,而是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庄重的语调,一字一句地宣读起来,“根据国家‘909工程’项目建设需要,经***研究,并与教育**、京城大学***沟通协商。”

“现决定,借调京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顾延年同志,担任‘909工程’热工水力部首席科学家。”

“请即日办理工作交接,三日内前往四九城西郊‘909工程’筹备处报到。”

办公室里,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系主任老李的嘴巴微微张着,脸上的表情凝固了。

顾延年自己,则感觉像被一道闪电劈中,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大脑一片空白,耳朵里嗡嗡作响,只剩下“首席科学家”这五个字在反复回荡。

首席……科学家?

他有多久没听到过这个词了?

自从十多年前那个项目下马,他被从戈壁滩调回学校,这个称呼就成了尘封的记忆。

他以为,这辈子就要在三尺讲台和一堆永远改不完的卷子里度过了。

“周……周干事,”顾延年的声音有些干涩,“这个‘909工程’,是……是关于什么的?”

周干事微微一笑:“顾教授,具体内容,等你报到之后,自然会知道。我只能告诉你,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我们需要你,需要你在热工水力领域的全部知识和智慧。”

“需要我……”顾延年喃喃自语,这三个字像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冲刷着他积压多年的失意与落寞。眼眶,竟有些发热。

他低头,目光落在那份调函的签发人落款处。

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力透纸背。

白杨。

这个名字,他有点印象。

似乎是前段时间在某个内部简报上看到过,一个年轻得不像话的研究所所长,搞出了什么了不得的涡扇发动机。

可搞航空发动机的,怎么会来牵头一个需要他这种搞反应堆热工的人的项目?

顾延年心中充满了疑惑,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压抑许久的火焰,被重新点燃的灼热感。

他不用再对着那些昏昏欲睡的学生讲授最基础的伯努利方程了。

他不用再为了几百块钱的科研经费,去写那些自己都觉得言之无物的申请报告了。

他脑子里那些沉睡了多年的数据、模型、公式,那些关于沸腾传热极限、两相流瞬态分析、临界热流密度计算的构想,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我……我什么时候去办手续?”顾延年的声音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激动。

“现在就去。”周干事斩钉截铁地说道,“顾教授,时间紧,任务重。国家在等我们。”

“好!”顾延年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看了一眼那堆还没批改完的试卷,看了一眼那杯已经凉透的苦茶,看了一眼这间禁锢了他十年青春的沉闷办公室。

然后,他毅然转身,跟着周干事,大步走了出去。

……

白杨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和文件的翻阅声交织成一片。

自从那份“点将录”交上去之后,整个第一机械工业部就像一台被按下了加速键的精密机器,高速运转了起来。

周领导的魄力和执行力,超出了白杨的想象。

短短几天时间,一份份盖着鲜红大印的借调函,就从部里发出,飞向了全国各地。

东北的重型机械厂、西北的秘密研究所、南方的大学校园……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将那些散落各处的顶尖人才,一一网罗而来。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助理林慧端着一杯刚泡好的热茶走了进来。

“所长,您的茶。”

林慧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姑娘,做事干练,心思缜密,是白杨从所里的行政处亲自挑选出来的。

“谢谢。”白杨头也没抬,目光依旧专注在桌上的一份设备采购清单上。

那是他根据记忆,列出的第一批急需从国外引进的仪器设备,包括高精度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

“慧姐,”白杨一边用红笔在清单上做着标注,一边吩咐道,“有件事要你马上去办。”

“所长您说。”林慧立刻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钢笔,准备记录。

“从明天开始,部里协调的第一批专家就要陆续抵达了。大概有三十多位,都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

白杨放下笔,抬头看着她,神情严肃:“这些人,都是我们‘909工程’的宝贝,是我们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安置工作,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必须做到最好。”

林慧的笔尖在纸上飞快地滑动着。

“第一,住宿问题。”白杨伸出一根手指,“我们研究所的专家楼,立刻清出一整层来。”

“房间要重新打扫,被褥、洗漱用品全部换成新的。要保证每个房间都干净、整洁、明亮。”

“第二,饮食问题。专家们来自五湖四海,口味不同。”

“你跟食堂的老张打个招呼,专门开一个小灶,菜品要丰富,营养要均衡。告诉他,经费方面,我特批,不用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工作环境。”白杨的语气变得格外郑重,“把我们新建的实验大楼三层和四层全部腾出来,作为他们的临时办公室和实验室。”

“通知后勤处,桌椅、绘图板、资料柜,缺什么补什么,必须在他们报到之前,全部准备到位。”

“还有,”他补充道,“每个人都配一个电话分机,方便他们内部联系和对外沟通。”

“另外,去图书资料室,把所有跟核物理、反应堆工程、材料学相关的外文期刊和资料,全部搬到三楼,建一个临时的专业阅览室。”

林慧一边记,一边点头,心里暗暗咋舌。

所长这手笔,也太大了。

专家楼、食堂小灶、两层实验楼……这待遇,比部里领导下来视察还要高。

这个“909工程”,到底是什么来头?

“所长,还有一点,”林慧想了想,问道,“这些专家的家属问题,怎么处理?”

白杨赞许地看了她一眼:“你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从外地过来的,安顿好他们的家人,才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他沉吟片刻,说道:“你先做个统计,看看有多少专家需要解决家属的临时住宿问题。”

“我们研究所的家属楼如果不够,就去跟旁边的兄弟单位协调,租几套房子过来。”

“另外,有学龄儿童的,统计好名单,亲自去跟区教育局谈,保证孩子们都能就近入学。”

“好的,我马上去办!”林慧合上笔记本,只觉得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压在了肩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