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570章 降维打击,震撼到说不出话的两人!

第570章 降维打击,震撼到说不出话的两人!(2/2)

目录

一句话,让李建国和王小军直接石化在了原地。

不是所长?

只是一个部门负责人?

一个部门负责人,就已经让他们感觉像是见到了泰山北斗,那真正的所长,又该是何等惊天动地的人物?

而且,听他这口气,对那位素未谋面的所长,简直是推崇备至!

孙宏伟似乎看出了他们的惊讶,笑了笑,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而是直接拉开椅子坐下,示意他们也坐。

“两位同志,坐吧,别站着了。”

他从随身带来的一个公文包里,掏出了两个牛皮纸文件袋,放到了桌上。

“你们的情况,周部长已经跟我们所长通过气了。所长很重视,专门做了批示。我们连夜组织了技术研讨,根据你们提出的性能指标要求,我们准备了两个备选的合金钢材料方案。”

孙宏伟将两个文件袋,分别推到了李建国和王小军的面前。

“你们先看一下,这两份材料的配方、冶炼工艺和性能数据都在里面。看看哪个方案,更符合你们厂的实际生产条件和工艺习惯。”

他的语气平淡得就像是在说今天食堂的午饭是白菜还是萝卜,仿佛递过去的不是什么能解决国家级难题的尖端技术,而是两份普通的工作报告。

李建国和王小军的大脑,已经有些转不过来了。

连夜……组织了技术研讨?

准备了……两个备选方案?

他们为了这个项目,愁得头发都白了,组织了全厂最顶尖的技术员,没日没夜地攻关了快四个月,连炉子都搞废了,结果人家一个晚上,就拿出了两个方案?

这……这是在听天书吗?

两人怀着一种近乎于朝圣般的心情,颤抖着手,打开了面前的文件袋。

文件不厚,就那么薄薄的几页纸,上面用打印机打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

李建国看的是“A号方案”,王小军看的是“B号方案”。

只看了一眼,两人的呼吸就同时停滞了。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低温冲击韧性……

一个个关键的性能指标,像一记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他们的心上。

李建国死死地盯着A号方案上的数据,他的眼睛越睁越大,拿着文件的手,因为太过用力,指节都有些发白。

太高了!

这些数据,简直高得离谱!

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好的实验样品,屈服强度也才将将摸到军方要求的最低门槛,而低温韧性更是差了一大截。

可这份A号方案上的数据,屈服强度比军方要求高出了整整百分之十五!

而零下四十度的低温冲击韧性,更是他们最好样品的两倍还多!

这已经不是达标了,这是碾压!

是全方位的超越!

另一边,王小军的表情也和李建国如出一辙,他看着手里的B号方案,整个人都像是被定住了,嘴巴微张,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音,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震撼!

无与伦比的震撼!

这几张纸上所承载的技术,对他们来说,不亚于神迹!

几分钟后,当两人终于从那恐怖的数据中稍微回过神来,几乎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异口同声地抬起头,激动地说道:“我这份比较合适!”

话一出口,两人都愣住了,随即看向对方,眼神里充满了诧异。

孙宏伟见状,脸上露出一丝了然的微笑,他端起玻璃杯,慢悠悠地喝了口水,才开口说道:“两位同志别急,你们交换着再看看。”

“A号方案,性能极限更高,但对冶炼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微量元素添加要求极为苛刻,生产成本也相对高一些。”

“B号方案呢,性能指标比A号略低一些,但依旧远超你们的订单要求。”

“它的优势在于,工艺窗口更宽,对现有设备的兼容性更好,冶炼难度和成本都低了不少,适合大规模快速生产。”

听了孙宏伟的解释,两人才恍然大悟,连忙交换了手里的文件。

当李建国看到B号方案的数据,而王小军看到A号方案的数据时,两人再一次被深深地震撼了。

原来……原来另一个方案也这么优秀!

一个追求极致性能,一个兼顾生产效能。

两个方案,就像是两位绝世高手。

一个剑走偏锋,招招致命;

一个大巧不工,稳如泰山。

可无论哪一个,都足以轻松碾压他们之前所有的努力。

这一下,两人反而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之中。

选哪个?

A方案性能卓越,用它造出来的装甲,防护能力肯定更上一层楼,对部队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可生产难度大,万一哪个环节出了纰漏,后果不堪设想。

B方案稳妥可靠,能保证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可心里总会觉得,是不是错过了一个让坦克装甲技术再上一个台阶的机会?

幸福的烦恼,此刻却成了最艰难的抉择。

看着两人紧锁眉头,陷入沉思的样子,孙宏伟并没有催促。

他只是平静地从公文包里又拿出了两份文件,以及一支钢笔。

“两位同志,在你们做出决定之前,按照规定,需要先签署一下这份保密协议。”

助理不知何时已经走了进来,将协议分别递到了两人面前。

李建国和王小军回过神来,看着协议上那些严苛的条款,没有丝毫犹豫,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签完协议,孙宏伟站起身来,拍了拍衣服。

“好了,两位同志,你们可以慢慢商量,不用着急。决定好了之后,告诉小李就行,他会负责后续的资料交接和登记。”

他指了指身边的助理。

“我那边还有个实验到了关键阶段,得过去盯着,就先失陪了。”

说完,他冲两人点了点头,便转身径直离开了会议室,仿佛只是办完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会议室的门被轻轻关上,房间里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李建国和王小军呆呆地坐在椅子上,看着桌上那两份足以改变坦克工业格局的绝密文件。

又看了看空无一人的门口,一时间,竟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憋屈和难受。

这种感觉很复杂。

一方面,是问题得到解决的狂喜和感激。

而另一方面,却是一种源于技术实力被彻底碾压所带来的巨大失落感。

他们视若珍宝、耗尽心血而不得的“屠龙之术”,在人家这里,却像是路边的大白菜一样,随手就拿出了两种,还任君挑选。

甚至,一个部门负责人交代完工作,就因为“有个实验”,把这两份天大的机密就这么随随便便地留在了会议室里,让他们自己商量。

这种云淡风轻,这种不以为意,比任何声色俱厉的炫耀,都更让人感到震撼和……无力。

这是一种降维打击。

许久,李建国才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那口气里,仿佛带走了他这几个月来所有的疲惫、焦虑和不甘。

他抬起头,双眼通红,看着王小军,声音沙哑地说道:“小王,我们……我们真是坐井观天了啊。”

王小军重重地点了点头,捏紧了拳头,指甲都陷进了肉里。

两人深呼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属于工程师的理性和严谨。

“总工,我们来合计合计。”

半个小时后,经过反复的权衡和激烈的讨论,两人终于做出了决定。

他们选择了B号方案。

稳妥,压倒一切!

首先要保证完成军方的任务,这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性能更强的A号方案,可以作为厂里未来的技术储备,慢慢研究,等吃透了,再向上级汇报。

做出了决定,李建国走到门口,叫来了那位一直守在门外的助理小李。

“小李同志,我们商量好了,我们选择B号方案。”

“好的。”小李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

他走进会议室,将A号方案的文件收回,然后拿出了一本厚厚的登记簿。

“李总工,请在这里做个登记,签个字。B号方案的技术资料,你们可以带走一份复印件,原件需要封存归档。”

整个过程,高效、严谨,就像是一套精密运行的程序。

办完所有手续,李建国和王小军拿着那份滚烫的B方案复印件,在助理的带领下,离开了这栋让他们终生难忘的实验楼。

走在来时的路上,两人却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

直到坐上来时的伏尔加轿车,李建国才终于忍不住,向开车的司机问出了那个盘旋在心头许久的问题。

“师傅,冒昧问一句……咱们刚才去的那个研究所,那位年轻的所长……他叫什么名字啊?”

司机师傅从后视镜里看了他一眼,笑了笑:“我们所长啊,他姓白,叫白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