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朱提铜矿,大汉国运(2/2)
“如今的国家举债是开源。
“將作监所发明、改制的铁犁、龙骨水车是开源。
“分遣农官向百姓普及轮作、围田之法,是开源。
“北伐东征以来,获得田地、兵甲无数,是开源,俘获牲畜、兵民二十余万,为大汉民屯,垦殖荒芜,亦是开源。
“此外…尚有一事,朕一直未与诸卿言说。”
原本犹在沉思的眾臣,闻得天子最后之那句话,目光齐刷刷聚於天子身上。
刘禪不疾不徐道:
“朕年少时,常外出观游。
“至南安(乐山),闻朱提常有商人携其地私铸铜钱至彼处购求盐米诸物。
“更有甚者,於彼处豪富手中以私钱置换蜀直百,再至成都锦官城换购蜀锦,获利颇丰。”
董允微微蹙眉。
朱提地处南中,蛮汉杂处,虽在大汉治下,但山高路远,统治向来薄弱,民间私铸钱幣之事实属寻常。
以私钱在当地富豪那里换蜀直百再到成都买蜀锦,也几乎是眾所周知之事,朝廷虽知之,犹纵之,也算是开源之一了。
而这些朱提商人之所以要与南安豪富换蜀直百,便是朝廷早已立下法度,私铸钱幣乃是重罪。
但此法也就在成都附近可以维持,其他地方,哪里管得了那么多
金银天然是货幣,而在这时候,铜出產量不多,也是贵金属,同样是天然货幣。
私钱也是铜,只要钱幣的含铜量过得去,自然能在民间流通。
“去岁,朕苦於国家乏財,忽念及朱提私钱一事,彼处既有私钱,自有铜矿。
“朕便密令庲降都督(李恢),遣可靠精干之人,往朱提各处深山险壑细细探寻铜矿踪跡。”
诸葛乔、霍弋、法邈等人闻此俱是一愣,而又一喜。
陛下於此时言及此事,难道是朱提竟发现了铜矿
董允却是欲言又止,最后与费禕对视一眼,暗嘆一气后道:
“陛下远征在外仍虑国家財用,真乃用心良苦,臣等钦佩。”
董允说到这里,谁便都知道,这位侍中说『然而』了。
而果不其然,董侍中话锋一转:
“然而…探查朱提铜矿之事,臣等並非未曾虑及。”
“早於先帝在时,丞相总揽国家政务,囿於地小民贫,常忧国家钱粮困顿,於开源节流之事无不深究。
“朱提有私铸铜钱流通之事,先帝与丞相早已知晓,亦曾推断彼处必有铜矿產出。
“建安十八至二十年,丞相便秘密遣派过数批精於矿冶的吏员,借贸易或勘测道路之名,深入朱提、会无诸县细细查访。
“然而,歷次查探回报,结果皆令人失望。
“彼处確有一些零散小矿,却多为当地豪强或夷人部族把持,规模甚小,矿脉细弱,矿石含铜,亦是高低不一,且开採颇为艰难。”
言即此处,董允顿了顿,看向天子的目光变得更为恳切:
“陛下,开採矿藏,非仅有矿即可,需投入大量人力开凿巷道、支护矿洞、排水通风,更需设炉冶炼,耗费木炭无数。
“朱提地处南疆,山高林密,道路险阻,將开採出的矿石运出,再经冶炼成铜,其间人力、物力耗费之巨远超想像。
“据当年估算,即便倾尽那些小矿之利,所得之铜,其价值恐怕尚不足以抵偿开採、运输之成本。
“於国家財政而言,实属杯水车薪,得不偿失。
“此其一也。
“其二,南中诸郡汉夷杂处,情况复杂,许多小矿实为当地大姓、夷帅私產。
“朝廷若强行介入开採,无异与民爭利,势必激起彼处汉夷反弹。
“南中初定不久,人心未完全依附,若因铜矿之事再起波澜,引发骚乱,非但不能开源,反动摇国本,大损朝廷威望。
“先帝与丞相权衡再三,最终为大局计,认为不宜妄动,故而放弃往南中开矿之举。”
董允言罢,再次深深一揖,不再多言。
往南中开採铜矿,不仅是经济上的不划算,更是政治上的高风险。
董允这番言语,无疑给诸葛乔、霍弋、法邈、张表等年轻二代头上泼了一盆冷水。
费禕也轻轻頷首,显然是知晓此段过往的。
刘禪环顾眾臣,竟是朗声失笑。
见此情状,眾人终於是再度面面相覷,惊疑与惊喜之情,再度於这间官寺升起。
毕竟,天子没有得失心疯,既然此刻如此形色,难道说…朱提竟当真发现了大型铜矿
刘禪笑道:
“大汉之天命、国运便在此了。
“庲降都督此次遣人探查发现的铜矿,非是先帝、丞相与诸卿昔日所知的那些零散小矿,而乃亘古未有之巨藏。”
“巨藏!”费禕脱口而出,显然不敢置信。
亘古未有董允亦是瞠目结舌。
而不待天子继续说些什么,法邈、霍弋、诸葛乔等人在面面相覷的同时,竟已是热血沸腾。
刘禪肃容道:
“据庲降都督所言,此矿脉规模之宏大,矿藏之富集,已是远超人力所能想像,甚至…恐怕有史以来任何被记载在案的铜矿,都不能与之相提並论。”
听到此处,费禕、董允终於意识到了此事的分量,惊心动魄之感朝他们袭来。
真若如天子所言,李恢若当真在朱提发现了足称得上“巨藏”的大型铜矿,便意味著大汉將拥有庞大且稳定的铸幣原料,便可以派遣大量的人手与军队去开採维护,如此一来,成本便根本不成问题。
而一旦拥有矿山,財赋之困可大大缓解,远比所谓国债借贷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刘禪唤龙驤郎高昂从堂后取来一方木盒。
木盒打开,呈现在官寺眾臣眼前之物,乃是一大块发绿的矿石。
“今岁岁首之时,庲降都督將此物送至白帝城。”
刘禪又將李恢的书信示与眾臣。
原来,李恢遣出的探矿之人,在朱提县西部一处名为堂狼山的险峻之地,发现了孔雀石。
他们又沿著分布孔雀石的山溪,深入堂狼山腹地。
最后,在一处人跡罕至的山谷,终於发现了一条巨大的矿脉露头。
李恢信中形容,那矿脉露头的山体一侧,岩壁赫然呈现出大片大片的翠绿、赭红与深蓝之色,其范围之广绵延数里,望之令人心惊。
探矿者选取数处深挖,掘开表层浮土,向下开凿不足一丈,便见矿色愈发纯正浓郁,可知含铜之富,远超以往所见任何矿点。
李恢得报后,亲自查验了眾人带回的矿样。
冶炼之,出铜如涌。
费禕看信已罢,急声问道:
“陛下,德昂可曾估算,此矿储量如何”
这封密牘只写到一半,並未言及產量,想来另外一半还涉及了什么机密,並未被天子取出示人。
刘禪答道:
“庲降都督亲往朱提,沿矿脉走向多方探查,试图寻其尽头,然而此矿脉依山势延伸,没入更深的高山峻岭之中,不遣大军伐山开路,根本探不到边际。
“但…庲降都督书与朕言,据矿山露头规模及矿石含铜量推断,此堂狼山之铜矿,藏量之巨,我大汉纵竭尽全力开採,亦难穷其百一。
“便以他大胆之言,此矿之铜,恐一千年亦未必能尽。”
“千年…亦未必能尽!”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