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298章 朱提铜矿,大汉国运

第298章 朱提铜矿,大汉国运(1/2)

目录

第298章 朱提铜矿,大汉国运

思虑许久,素来不惮犯顏直諫的董允念头虽已通达许多,眉头却仍紧锁不舒,最后再次拱手一揖:

“陛下,此国债之事,臣仍有忧虑,如鯁在喉。”

“侍中但讲无妨。”刘禪道。

董允深吸一气,復又嘆出,道:

“陛下博古通今,应知周赧王债台高筑之典。”

此言一出,官寺內霎时一静。

法邈、张表、霍弋等天子近臣皆神色微变,显然都知晓这个典故背后是何意味。

就连权重如费禕,此刻都下意识抬眼看了看天子神色,生怕天子因董允此言动怒。

“债台高筑…朕安能不知”刘禪並无慍色,反而带了一抹瞭然与感慨並存的笑意。

信陵君窃符救赵后,击败强秦。

楚考烈王熊元对秦国切齿痛恨,得知赵魏联军大败秦兵的消息后大为振奋,决意联合各诸侯国,一举吞併西秦,为楚国报仇雪耻。

但又自知自己的威望根本不足以號令诸侯,便遣使请周赧王以天下共主的权威,敕令各国联合出兵,並推举自己为伐秦主將。

周赧王早已明白,秦国是对周王室天下共主威权的最大威胁,也欲藉此机会重振周室声威,因而爽快应允楚王之请,下令集结诸侯军队,並命西周公统率伐秦之战。

奈何周室衰微已久,诸侯多年不朝,国库空虚,而既要调兵,便需大量粮草军资。

周赧王迫於无奈,只得向京中豪门富户借贷。

富户们经过慎重商议,同意藉资予周王,但要求立下字据为凭,约定击败秦国后,须將本息一併清偿,周赧王无不应承。

不久,西周公率领大军自河南出发,浩浩荡荡开往陕西,欲与诸侯兵马会师。

楚国既是伐秦之议的发起者,自然率先出兵,燕国亦重信义,派遣部队前来会合。

然而三军会合,苦候多时,却始终不见其他诸侯国的踪影,大军只得就地驻扎,一连三月,仍未见其余各国派出一兵一卒。

楚王无计可施,下令退兵,三国军队各自回返。

周军虽未经歷战阵,军费却已消耗殆尽,周赧王不知该从何处筹措款项偿还债务,而当初藉资给天子的富户们见周军回朝,纷纷手持借据,入宫向周赧王索债。

周赧王无钱可还,只得严令守宫卫士將债主一律挡在宫外,债主在门外吵吵闹闹,声音传入深宫,周赧王心神不定,寢食不安,便乾脆躲进深宫一座高台躲避討债之声。

董允肃容以对:

“周赧王无钱可还,愧怍难当,只得避於高台之上,羞於见人,后世遂讥其债台高筑。”

顿了顿,董允才又道:

“陛下……赧王末世之君,诚非吉兆。

“国家借债,古来罕闻,非为不知、不能,盖因不欲步赧王后尘,避此凶讖故也。

“是以臣恐真行此策,纵稍解国家一时之急,却深损陛下圣誉,深害王室体统。

“令天下忠臣志士忧而患之,一旦重蹈赧王覆辙,更为后世之人及野史谤书所讥。”

董允直言极諫已罢,深深俯首。

官寺烛火摇曳,將眾人各异之色照得阴晴不定。

刘禪却是早就料到了董允会有此言语,此刻亦肃容正色以对:

“董侍中忧国心切,真忠臣也。

“周赧王之事,朕少时读史,便曾扼腕,其心可悯,其情可悲,然其行確实不智,亦不足效法。”

闻得天子此言,眾人面面相覷。

天子既决议要向豪富借贷,又为何说赧王不足效法

刘禪晓得眾人疑惑,道:

“朕今日所举国债,与周赧王当年之借债,形似而神非,其间有云泥之別。”

“望陛下明示。”董允不解。

刘禪走回席前,却並未坐下:

“其一,朕借贷之目的,与借贷之根基与赧王不同。

“周赧王借债,不过为维繫摇摇欲坠的周室空名,並无真实国力、兵力及税赋支撑。

“所举之战,各国诸侯人心不齐,乃是以卵击石、无丝毫把握之战。

“兼周王室国势衰弱,已非一世之忧,而乃百载之患,其根基早已腐朽破败,借贷便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自然难以为继。

“而我大汉之德,衰而不斩,前有世祖光武皇帝再兴炎汉,今有先帝与朕三续汉祚。

“天下人心在汉者若江水之鯽,不可胜数,万世不竭。

“如今,我大汉北伐大捷,还於西京,东征亦是连战连胜,一月速破吴贼重镇者三,武陵一郡响应,谓民心可用,军心正锐是也。”

刘禪环顾四座,道:

“大汉国势,已如日之升,与末周截然不同,此国债之根基也。

“朕既许以子钱,何患大汉忠贞爱国之士不为大汉蓬勃之国运、光明之前景助上一臂之力”

天子声色从容,措辞不迫,有理有据又带种不容置疑之力,在座眾臣无不颇以为然,旋即敛容正色。

刘禪却是不顾眾臣顏色如何,只继续从容作声:

“其二,今之国债,借贷方式与信誉亦与赧王迥异非常。”

“周赧王之借贷,为其私人私下筹措,更兼强迫意味,手续不清,凭证不明,偿还更是全无保障,纯凭赧王及王室信誉,而彼时,赧王与周王室信誉早已破產。

“今我大汉將发之国债,却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以国家律法、朝廷信誉为保,有凭有证,更有明確期限及合理子钱。

“依专设机构管理,流程公开,记录在案,朕更以天子之身,亲笔画押用印,公告天下,此国债非临时拆借之法,而乃完整可信之国策!

“朕之信誉,国家之信誉,乃国债之性命根本。国债之性命根本,又与三兴汉室之大业息息相关,朕与国家,又安能不竭力维护之”

董允听到此处,终於若有所思地轻轻点头,天子指出这几点区別,確实切中了要害。

刘禪面露锐气,洒然一笑: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周赧王私下借贷之举,因不能克敌制胜而无力偿还,徒留笑柄,更加速周王室灭亡。

“而我大汉此番东征,早已有庙算之胜,孙权眼下兵力支絀,人心不附,只须稳扎稳打,待荆南诸郡与曹魏一南一北齐齐对孙权发难,三面临敌之下,克復荆州可计日而待。

“而我大汉唯一的难题,便在於军用不足,发行国债,聚民財以资军国大事,何有不可

“待荆州富庶之地,尽归我大汉版图,税赋大增之下,偿还区区百万之国债,易也。

“更深远者,国家举债,能將忠贞爱国志士之私利、家利、族利,与大汉国运相捆绑,凝聚人心。”

直臣董允思来想去,终也觉得天子所言在理有据,只是……他犹豫再三,终於不再避讳,直言相问:

“陛下,倘万一荆州不克”

刘禪也直言不讳:“若是不克,便先以明年秋收之粮赋布帛偿还第一批国债,待到冬日新年,再发行第二批国债。

“真正的爱国志士,必不犹豫。

“而那些犹豫投机之人,见我大汉第一批国债当真偿还,又见第一批购债者回报不菲,必不犹豫,爭买第二批国债。”

人心逐利者多,庞氏骗局击鼓传的游戏能一直玩下去,而且长盛不衰,確是有其道理的。

眼下三国爭霸,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真要荆州不克,真要连续发几次国债都不能扩大基本盘,导致最后走到暴雷那一步,国家信誉尽丧,那只能说时也命也。

但这个击鼓传的游戏,从开始走到最后暴雷,其间一定会有好几年时间,以关中、蜀地的財赋税收,至少五年之內,这个游戏都可以维持下去。

以董允的智慧,哪里不知道天子这是在赌虽说如今看来,这场赌局的贏面很大。

但万一呢

万一最后走到难以为继那步,大汉又当如何是好

天子信誉、国家信誉一旦丧尽,那三兴大汉就真的是镜中,水中月了。

刘禪自然看出了董允眼中忧虑,继续出言安抚:

“国家財赋,无非开源节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