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四百四十五章 震惊的朱慈烺!

第四百四十五章 震惊的朱慈烺!(2/2)

目录

这样一来,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这不再是一桩简单的举人殴斗事件,而是涉及民族歧视、侮辱士子、乃至挑战朝廷“以夏变夷”政策的严重问题。

太子殿下素来重视辽东新附之民的归化,意在稳定边疆,如此看来,殿下的态度很可能会偏向于受了委屈的吴、常二人。

想到这里,洪承畴心中稍安。

他偷偷抬起眼皮,飞快地觑了一眼端坐在上首的太子朱慈烺,试图从那张年轻的脸上读出些许端倪。

只见朱慈烺手指轻轻敲击着紫檀木椅的扶手,面露沉吟之色,似乎正在权衡利弊。

暖阁内静默了片刻,只听得见炭盆中银炭燃烧发出的细微噼啪声。

终于,朱慈烺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嘴角甚至勾起了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随即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几分如释重负的轻松道:

“本宫还当是什么泼天的大事,原来只是这般事,既然未曾闹出人命,只是些皮肉损伤,那便好解决了。”

“此事起因,在于那客栈掌柜歧视归化学子,恶语伤人,挑衅在先,传本宫的旨意,责成五城兵马司将那名掌柜重打十板子,以儆效尤!并责令其赔付那两位女真学子一切医药费用及衣物损毁之损失。”

“此事就此了结,不得再起波澜。”

他顿了顿,又对李若琏吩咐道:

“李若琏,你亲自去安排一下,为那两位学子以及所有同行的辽东举子另寻一处清净、安全的住所妥善安置,让他们能够安心温书备考,莫要因此事影响了科举。”

“所需费用,从东宫的内帑中支取。”

朱慈烺做出这番处置时心态已然恢复了正常。

刚开始听闻竟有女真人考中举人并进京赴考时,他确实十分惊讶,甚至有些错愕。

但惊讶过后,他迅速冷静下来,结合自己对历史走向的模糊记忆和对当前局势的分析便觉得此事虽出意料,却也合乎情理。

毕竟,皇太极之前称帝之后就已经效仿明朝制度开设科举,选拔人才,那么在女真部族中出现读书人,也并非不可想象之事。

洪承畴在辽东开科取士,将其中归化者纳入体系,正是贯彻朝廷“羁縻怀柔”、“以夏变夷”策略的具体体现。

更进一步想,朱慈烺甚至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若真有女真人能够通过正规科举途径,学习汉文化,接受儒家思想,最终成为大明的官员,这无疑将极大地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削弱敌对情绪,对于长久稳定辽东、乃至未来可能进行的更大规模的文化同化,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这远比单纯的军事征服和高压统治要高明得多。

李若琏听到太子殿下如此明确的指示,心中大定,立刻躬身应道:

“臣遵旨!臣即刻去办!”

完便准备行礼告退,前去安排相关事宜。

一旁的洪承畴听到太子殿下不仅没有责怪自己,反而如此明断是非,心中那块最大的石头终于地,整个人仿佛虚脱了一般,暗暗调整着呼吸,试图让狂跳的心脏慢慢平复下来。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看来是有惊无险了。

然而,世间之事往往变幻莫测。

就在洪承畴这口气尚未完全喘匀,李若琏的脚步将将移至暖阁门口之时,马宝又一次形色匆匆、几乎是跑着进了暖阁。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紧张和急迫,来不及行礼,便急声禀报道:

“太子爷!太子爷!门外.门外又有锦衣卫求见,有十万火急之事禀报!”

“什么?”

朱慈烺闻言,微微一怔,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

就连一只脚已经踏出门槛的李若琏也猛地停住了脚步,愕然回头。

什么情况?

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刚刚才从外面进来禀报完毕,怎么转眼之间,又有锦衣卫前来求见?

而且听起来还是“十万火急”?

难道京城又发生了什么新的变故?

李若琏一时间僵在原地,进退两难,不知是该继续离开去执行太子的命令,还是该留下来听听究竟又发生了何事。

朱慈烺的眉头再次皱起,心中掠过一丝不耐。

但他知道若非真有紧要情况,

不过他此刻实在懒得再亲自接见一波又一波的锦衣卫,于是便对愣在门口的李若琏道:

“李若琏,你先别走了,出去问问来的锦衣卫所为何事,问清楚了,再进来禀报于本宫。”

李若琏连忙收脚转身,躬身应道:

“臣遵命!”

随即快步走出暖阁。

趁着这个间隙,朱慈烺看了一眼脸色依旧有些发白、惊魂未定的洪承畴,语气放缓带着安抚的意味道:

“洪爱卿,不必过于紧张,看来不过是些琐碎事宜,无伤大雅,本宫既已明断,便不会因此事怪罪于你。”

洪承畴听到太子温言安慰,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和感激,连忙起身深深一揖,声音略带哽咽地道:

“臣臣多谢殿下信任!殿下明察秋毫,臣感激涕零!”

然而,他心中的那根弦却并未完全放松,一种不清道不明的不安感如同窗外阴霾的天空一般,笼罩在他的心头。

没过多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再次由远及近。

李若琏去而复返,但他的脸色却与方才离去时截然不同!只见他面色凝重,眉头紧锁,甚至额角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眼神中带着一丝慌乱和难以置信的神情,仿佛听到了什么极其骇人听闻的消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