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济公传奇 > 第779章 河阴之变乱北魏

第779章 河阴之变乱北魏(1/2)

目录

话说北魏胡太后得知孝明帝求助于尔朱荣后,为了防止自己失去权力,她接受的郑俨的建议,鸩杀了孝明帝元诩。

于是,公元528年(武泰元年)二月二十五日,北魏孝明帝驾崩,时年十九岁,朝野愤怒感叹。二月二十六日,胡太后于是拥立潘嫔生的元姑娘说是太子即位。

经过几天,见人心已经安定,才说元姑娘本是潘充华所生的女儿,应该另选择接位的君主。于是立临洮王元宝晖的儿子元钊为帝,元钊时年刚三岁,史称北魏幼主,天下人对此事惊讶不已。

胡太后毒死亲生儿子,不仅凶恶残忍,而且愚不可及。这种重大的事件竟然如此儿戏,胡太后把政治看得太简单了。此事给了早已按捺不住野心的尔朱荣一个绝佳借口。受到高欢“点拨”过的尔朱荣,立马扯起了“为元诩报仇”的遮羞布,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宣言后,准备起兵。

这个时候,尔朱荣的堂弟尔朱世隆带着北魏朝廷的诏敕,行至晋阳,刚好与堂兄尔朱荣相遇。兄弟之间叙谈,当然有一番叙旧之亲情。尔朱荣览诏敕之后,对堂弟尔朱世隆说道:“这事我不便依从,弟亦无须回朝。”

尔朱世隆说道:“朝廷疑兄,故遣世隆到此,今留世隆,反使朝廷得以预防,亦属非计。”

尔朱荣于是遣还尔朱世隆,自与元天穆商议,为了赢得合理的政治地位,尔朱荣需要册立一名新君来与胡太后对抗。在当时众多的北魏宗室当中,其挑选了长乐王元子攸作为新君。

元天穆亦以为然,尔朱荣因令从子天光等,前往面见长乐王元子攸,具述尔朱荣之意。元子攸便即允议。皇帝是人人喜做的。天光等返至晋阳,向荣报命,尔朱荣又不免疑惑起来。

从前北魏国建立后,有一个奇特的风俗,存在通过铸造金像(或铜像)占卜天命、决定皇权继承的习俗,这一做法主要用于册立皇后或权臣夺权时的决策。

即遇有重大事件时,当事人要亲自铸铜像以占否泰。尤其是每当册立皇后的时候,被册立的数名候选妃子们都要铸造一尊铜像,以铸像的成败来决定册立大事。

尔朱荣援北魏旧例卜吉,打算选立一个新皇帝,为此,他令人铸造了多位北魏亲王的金像进行占卜,其他人的金像皆铸造失败,只有长乐王元子攸的金像光华流转,耀眼夺目,宛若观音般的端严妙相,看起来极为圣洁美丽。因此,尔朱荣打算日后立他为帝,于是即起兵发晋阳。

尔朱世隆返回北魏京都后,模糊复旨,及听闻尔朱荣南下,尔朱世隆为了避免在北魏朝廷遭其他臣子忌惮,于是潜逃出都,径而投靠到尔朱荣军中。

公元528年(武泰元年)初,胡太后得了军报,很是感到彷徨,悉召王公大臣等入朝堂商议。大众都不直看太后,莫肯发言。

独徐纥出对道:“尔朱荣乃是小胡,擅敢称兵向阙!据现在文武宿卫,出外控制,已是有余。今但分守险要,以逸待劳,臣料彼千里远来,士马疲敝,不出数月,包管能剿灭呢。”不容你算奈何?

胡太后于是授黄门侍郎李神轨为大都督,率领众士兵抗拒尔朱荣。另外派遣他将郑先护、郑季明等人前往守河桥,武卫将军费穆屯守小平津。

尔朱荣领军队行至河内,派遣使者来到洛阳,秘密迎纳元子攸。元子攸即与兄长彭城王元劭,弟元霸城公子正,暗中自高清渡河,至河阳会合尔朱荣。将士们看见元子攸到来,争呼万岁,元子攸即引领着尔朱荣的军队,复而在济河南行,在途中称帝,筑坛受朝。也未免太急?进兄元劭为无上王,子元正为始平王,尔朱荣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兼尚书令领军将军,封太原王。当即传诏远近,谕令效顺。

郑先护素来和元子攸友善,于是与郑季明打开城门相迎,费穆亦奉表交通显诚。

到了四月十一日,李神轨狼狈夜遁。徐纥闻报,料知大势已去,也不暇顾及胡太后,竟然捏称诏敕,夜开殿门,取御厩中良马十匹,挈领眷属,东奔兖州。郑俨也照样施行,逃回乡里。统是薄幸郎。

胡太后失去二嬖,好似没有手足一般,急得不知所措。踌躇多时,这个戏精妇人居然想出一着无聊的方法,尽召集孝明帝元诩六宫里的所有宫女,都令她们和自己进入寺院,迫令出家,胡太后自己自己亦执着银剪,把头上的玲珑宝髻,一刀除去。烦恼青丝,已剪得太迟了。她以为做了道姑,总可免罪,省得尔朱氏追究自己?哪知尔朱荣不肯放松?

四月十三日,尔朱荣一面召百官出迎新主,一面派遣骑兵拘捕押送胡太后以及幼主,一同来到河阴(今河南洛阳孟津东北)。

百官奉召,急急的奉了玺绶,备着法驾,来到河桥恭迎新主元子攸。胡太后看见了尔朱荣,尚带泣带语,自言为嬖幸所误,请尔朱荣鉴原。幼主元钊一味啼哭,哪里晓得甚么好歹,惹得尔朱荣拂衣起座,顾令左右,立把胡太后和幼主驱赶出去,下令让人把他们全部沉入河中淹死。

费穆入见尔朱荣,附耳密语道:“公士马不出万人,今长驱向洛,兵不血刃,成功太速,威力无闻。京中文武官吏,不下数百,兵民更不可胜计,若知公虚实,必致轻视。今日非大行诛罚,更植亲党,恐公他日北还,未逾太行山,内变便要发作了。”导人好杀,怎得令终?

尔朱荣一再点首,转告亲将慕容绍宗,慕容绍宗说道:“胡太后荒淫失道,嬖幸弄权,淆乱四海,所以公得兴兵问罪,入清宫廷,今无故歼戮多士,不分忠佞,恐天下失望,反与公有不利,请公三思!”

尔朱荣先是假惺惺地对大臣们说,自己想要与他们立下盟约,需要举行祭天仪式,将朝臣们诱骗至河阴县。

待到文武百官齐聚之后,尔朱荣瞬间撕下伪装,露出了狰狞的獠牙:他先是信口雌黄地诬蔑丞相元雍想要谋反,随后,尔朱荣命令手下骑兵将百官团团包围。紧接着,尔朱荣下令大开杀戒。随着屠刀挥落,上至朝廷重臣元雍、元钦,下至和元子攸关系友好的表兄王遵业,无论是忠臣还是奸臣,是贤臣还是愚臣,几乎无人幸免,北魏朝廷的两千多名大臣尽数惨死于尔朱荣的屠刀之下。一瞬间,现场尸骸堆积如山,鲜血流淌成河,其血腥惨状令人毛骨悚然。

王公大臣等,才知为尔朱荣所赚,各吓得魂驰魄散,面色仓皇。那尔朱荣确是厉害,即遣骑士入围捕戮,拿一个,杀一个,也不问有罪无罪,一股脑儿地割下首级。

尚有朝士百余,迟到数刻,亦被胡骑围住。

尔朱荣又下令叫嚣道:“能写皇位禅让诏书的人站出来!可以饶你们不死。”

当时,被围堵的那些大臣中,李神俊、李谐、温子昇都写得一手好文章,但他们全都耻于听从乱臣贼子的命令,纷纷跪趴在地上不肯起身。御史赵元则害怕被杀,于是,他站了出来,为尔朱荣炮制了一份禅让诏书。在场其余的北魏大臣,除了赵元则此人,其他人全部都被杀死。

手里拿着伪造的禅让诏书,得意忘形的尔朱荣膨胀到了极点,他命令士兵们齐声高呼:“元氏既灭,尔朱氏兴。”

但尔朱荣听了之后犹嫌不足,为了过一把皇帝瘾,尔朱荣又让士兵对着自己高呼“万岁”。

尔朱荣乃遣将弁数十人,持刀进入行宫,剁毙彭城王元劭,始平王元子正,逼迫元子攸徙居河桥,锢置幕下。比董卓、朱温还要凶狠。

元子攸亲眼目睹了兄弟惨死,又看到大臣们被尔朱荣肆意屠杀,血流成河,尸骸遍地的惨烈场面。此时元子攸不过才二十二岁,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他惊恐不已,却又对尔朱荣束手无措。

然而,即使深陷于极度的悲伤和哀痛之中,元子攸却依然坚守着君主的气节和尊严,对尔朱荣悲愤说道:“自古以来,帝王更替本是天道常理,今日将军兴兵起事,实乃天意使然,非人力所能阻挡。我生不辰,遭际衰乱,本不敢妄觊天位,若将军果真天命所归,想要登上帝位,我现在是没有办法阻止您的。只因将军见逼,勉强承统。若天命已归将军,不妨早正位号。就使推让不居,存魏社稷,亦当更择亲贤,善为辅弼。我但求保全生命,不必多疑!”

尔朱荣听了此言,再与将佐熟商。高欢趁机撺掇尔朱荣篡位称帝,想让自己也随之一步登天。然而,与高欢关系不和的贺拔岳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认为称帝之事应当徐徐图之。从目前情况来看,若是操之过急反而会很危险,于是他对尔朱荣建议说:“您当初起兵,可是打着清君侧的幌子。若是您现在突然宣布改朝换代,恐怕会惹祸上身,从而引发其他势力,对您的群起而攻。从长远来看,高欢的建议实属不妥当。”

尔朱荣虽然觉得贺拔岳说的这些话,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是他还是对皇位垂涎三尺,惦记的厉害。

于是,尔朱荣为了向众人证明自己“天命所归”,他开始给自己铸造金像占卜。却不曾想,尔朱荣反复铸造了四次金像,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虽然已经做好了定型的模具,但是铸造的金像都是不成入形,更何况是说按照尔朱荣的样子弄成金像?

面对这个场面,尔朱荣一度感到非常尴尬。可尔朱荣还是对皇位不死心,又转而询问自己的亲信刘灵助,自己是否有做皇帝的天命。

刘灵助此人精通算卦,料事如神,所以尔朱荣向来对他言听计从。

刘灵助仔细地进行推算了一卦之后,发现目前天时、人事还不成熟,尔朱荣还没有当皇帝的命。于是刘灵助如实地告诉了尔朱荣自己占卜的结果。

听到了刘灵助的回答,尔朱荣顿时吓得面如土色,双腿发软,差点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其实不只是因为刘灵助对他说的这些话,尔朱荣就吓到瘫软在地的。而是因为降龙罗汉的转世应化的志公禅师突然用神通现身在他的面前,而现场之中,只有尔朱荣能看见志公和尚。其他都看不见。他有些疑惑,于是小声地问了一下身边的一个士兵,有没有看见人群中有个奇怪的和尚。那个士兵也是小声的回答说自己没有看见什么和尚。

尔朱荣顿时心里感到非常疑惑,出现在面前的志公和尚则开口对尔朱荣说:“尔朱荣,放心好了,业力显现,只有你一个人能看见我,也只有你一个人能听见贫僧说话。”

显灵的宝志和尚继续对尔朱荣说道:“胡太后,毒死亲子,大乱魏朝廷,奢侈过度,令百姓深水深火热之中。本来也是她本人自作自受,死有余辜罢了。奈何,你尔朱荣为何连带三四岁的幼主也丢下黄河?一个小孩,你完全可以让他远离朝堂就可以了。何必要他性命?你说是也不是?你想入主为皇帝?以什么福德能撑得住?滥杀无辜大臣,恐怕将来不仅不得好死,还得死后进入地狱,难有出期了。汝好自为之,好好做人才是。”

宝志和尚说到这里,突然就消失不见了。

这个时候,尔朱荣看得呆了,过了很久,尔朱荣才勉强缓过神来。

尔朱荣回过神,马上变了一副嘴脸,对众人假惺惺地说道:“看来,刚才的事都是我的错,我也只能向朝廷以死谢罪了!”

现场的贺拔岳见此情形,立刻对高欢发起攻击,对尔朱荣说:“不如直接处死高欢,拿他的性命来平息天下人的怒火。”

但高欢的人缘还算不错,周围的人见状,都帮着高欢说好话:“虽然高欢愚昧无知,但您这次可以先原谅他,让他以后戴罪立功。”

在众人的劝说下,高欢得以脱身。随后,尔朱荣扑通一声跪倒在元子攸的面前,向他连连磕头认错。

尔朱荣忐忑不定,自铸铜为像,四次不成。又令功曹参军刘灵助,卜筮吉凶,灵助亦言未吉。尔朱荣沉吟良久,方语刘灵助道:“我若不吉,天穆何如?”

刘灵助闻言,说道:“天穆亦不应推立,只有长乐王方才应得吉征。”

尔朱荣荣素信刘灵助之言,不由的惭惧起来,自傍晚至夜半,不食不寝。但在室中绕行,且自言自语道:“尔朱尔朱,为何这般弄错?只好一死塞责,报谢朝廷!”

时已四更,尔朱荣匹马出营,直诣河阳幕下,拜谒元子攸,叩头请死。为何前倨而后恭?

元子攸不得已安慰勉励尔朱荣数语,扶令起身,尔朱荣即自为前导,引元子攸入宿营中。

诘旦即拟奉主入都,部众以滥杀朝士,积成怨愤,将来必有报复情事,不如迁都北方,可避后患。

尔朱荣至此又不免起疑。好听人言,怎能有成?

武卫将军讯礼,从旁力谏,于是将迁都计议,仍复打消。于是安排仪仗,簇拥嗣主元子攸,舆驾进入洛阳城,下诏大赦天下,改元建义。

自从北魏迁都洛阳之后,这座古都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北方的政治中心、经济枢纽与文化重镇,呈现出一派繁华的盛世景象。然而,尔朱荣在河阴县大肆屠杀朝臣的消息传开后,如末日一般的恐怖气氛在洛阳迅速弥漫。洛阳当地人民皆被尔朱荣吓得魂飞魄散,如同惊弓之鸟一般争先恐后地逃出了洛阳:洛阳的豪门大族放弃了宅邸,仓皇出逃;穷苦的老百姓更是拖家带口,背上包裹慌张逃跑。不到二十天,洛阳百姓逃的只剩下不到一二成,城内萧条一片,无比凄凉。原本热闹非凡的帝都,转眼间沦为十室九空的鬼域,洛阳昔日的繁华从此荡然无存。

在这场史称“河阴之变”的惨剧中,尔朱荣以极其野蛮的手段杀光了中央朝廷的两千多名大臣,使得京城内呈现出“京邑士子,十不一存”“直卫空虚,官守废旷”的凄凉景象。直接导致北魏的政治系统陷入全面瘫痪,国家机器几乎停摆,北魏王朝的根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重创。

京中官吏,已十死八九,剩了几个散员末秩,也是逃避一空,不敢出头。

宿卫空虚,官守废旷,只有散骑常侍山伟,来到宫阙感谢赦免,叩首山呼。尔朱荣瞧这形状,也是感觉凄寂得很,于是便上书陈请道:

臣世荷藩寄,征讨累年,奉忠王室,志存效死。直以太后淫乱,孝明暴崩,遂率义兵,扶立社稷。陛下登祚之始,人情未安,大兵交际,难可齐一。诸王朝贵,横死者众,臣今粉躯,不足塞往责以谢亡者。然追荣褒德,谓之不朽,乞降天慈,微申私责:无上王请追尊帝号,诸王刺史,乞赠三司,其位班三品,请赠令仆,五品之官,各赠方伯,六品以下,赠以镇郡。诸死者无后听继,即授封爵,均其高下,节级别科,使恩洽存亡,有慰生死,或尚足少赎臣愆,谨拜表以闻!

魏主元子攸当然允议,先尊皇考彭城王勰为文穆皇帝,皇妣李氏为文穆皇后,迁神主至太庙,号为肃祖。死去的北魏胡太后,则谥号灵太后。然后尊皇兄元劭为孝宣皇帝,皇嫂李氏为文恭皇后;从子元韶窜匿民家,遣人访获,令还朝袭封彭城王。

他如皇伯父高阳王元雍,皇弟始平王元子正等,悉予尊谥。其余死难诸臣,亦如荣言赐恤。

尔朱荣又请遣使劳问旧臣,文官加二阶,武官加三阶,百姓复租役三年,都下吏民,始得少安。旧臣亦相继赴阙,多仍原职。尔朱荣部下诸将士,因从龙有功,普加五阶。

诸将士尚防有后患,劝尔朱荣请魏主徙都,尔朱荣复为所动,入宫对魏主元子攸表明,主张北迁,都官尚书元谌,独出来反对,与尔朱荣力争。

尔朱荣怒叱道:“迁都事与君无关,何必争执?且河阴一役,君曾闻知否?”

元谌亦抗声道:“天下事当与天下公论,奈何举河阴毒虐,来吓元谋!谋系国家宗室,位居常伯,生既无益,死亦何损,就使今日碎首流肠,也不足畏呢!”

元氏犹有此人,好算难得。这一席话,惹得尔朱荣气冲牛斗,即欲加元谌死罪。尔朱世隆在旁力劝,元谌得以不死。盈廷无不震慴,元谌仍神色不变,徐徐引退。

过了数日,魏主元子攸偕尔朱荣登高,俯视宫阙壮丽,列树成行。

尔朱荣叹息道:“前日愚昧,有北迁意,今见皇居壮盛,方信元尚书言,确有至理,无怪他抵死不从呢。”

魏主亦好言抚谕,尔朱荣乃绝口不谈迁都。惟郑俨、徐纥、李神轨三人,在逃未得捕获,檄令地方有司,搜捕治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