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萧宝夤称尊叛命 尔朱荣抗表兴师(1/2)
却说尔朱荣在肆州,得了贺拔胜兄弟,不禁大喜,抚贺拔胜背说道:“卿兄弟肯来从我,天下便容易平靖了。”遂署为军将,行止进退,随时与其商议。
贺拔胜等人亦乐为效力。阅荣词色,已可知他跋扈飞扬,名为北魏朝廷御乱,实是后来一大厉阶。那魏朝廷正乱势纷纷,只忧兵将不足,想靠尔朱荣做北方长城,眼前事且不暇顾,怎能顾到日后呢!
古人有言:外宁必有内忧,这魏国是内忧交迫,外亦未宁,正是内外摇动的时候,梁豫州刺史夏侯亶,趁着淮水盛涨,攻打北魏的寿阳城。
北魏扬州刺史李宪,等待援兵不至,只好举城投降梁朝。夏侯亶令将军陈庆之入城安民,收降男女七万五千人,复称寿阳为豫州,改合肥为南豫州,二州俱归亶管辖。嗣复由梁将湛僧智,及司州刺史夏侯夔,会师武阳关,围魏广陵。
北魏曾称广陵为东豫州,刺史元庆和,保守不住,外城被陷。
北魏将陈显伯,率兵赴援,又为僧智所攻破。元庆和无法可施,不得已投降梁军,陈显伯夜里逃遁。梁朝军队追击至十里外,斩获敌人万计。湛僧智受命镇守广陵,夏侯夔镇守安阳。
已而梁武帝复遣将军陈庆之,与领军曹仲宗等人,攻打北魏的涡阳城,寻阳太守韦放,亦引领军队前往会师。途次与北魏将元昭等人相遇,不及列营,部下皆有惧色。
元昭麾下,步骑共五万人,分队夹进,声势锐甚。韦放乃是韦睿之子,夙受家传,至此仍不慌不忙,免胄下马,自坐胡床,誓众迎战。
于是士卒皆奋,踊跃直前,一当十,十当百,竟然得杀退魏兵。不略韦放,仍为韦睿生色。乃徐徐收军,趋会面陈庆之。
陈庆之不肯落后,也率麾下二百骑,驰往奋击,斫死魏兵前队百余人,因勒骑还营,与诸军并进。
元昭分设十三垒,抵御梁军,两下相持,互有杀伤。差不多过了一年,曹仲宗因欲班师,陈庆之独杖节军门,誓死不退,遂简选锐卒,衔枚夜出,直捣魏营,魏人积劳致倦,仓猝不能抵抗敌军,溃去四垒。
(节杖,古代管理者的身份象征)
陈庆之俘馘多名,陈列涡阳城下,指示守将王纬,王纬乃乞降。
(俘聝”。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的左耳。)
魏兵尚有九垒,又由陈庆之移示俘馘,鼓噪进攻,吓得魏兵四散奔逃。
(“垒”的核心含义源于其本义——?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
元昭亦顾命要紧,弃垒遁去。陈庆之上前追蹑,杀毙无数,涡阳为尸血所积,几乎胶浅不流。
自宋季被北魏南侵,淮北之地为魏所据,齐末年间又由魏兵渡淮,陷入淮南,至此南梁乘北魏之乱,攻克两淮城镇。
魏人失地颇多,无力与争,已是懊怅得很。叙入南北交涉,是按时销纳文字。再加那北方乱事,日急一日,真个是寇氛遍地,烽火连天。
杜洛周寇掠蓟南,转趋范阳,屡为行台常景所破。常景所恃唯一于荣,于荣忽然病殁,常景遂失势。幽州民甘心从乱,竟然开门迎纳杜洛周,常景被掳去,幽州当然陷没了。
葛荣守瀛州南趋,进逼殷州。殷州由定、相二州分出,领有四郡,刺史崔楷,甫经到任,城内无备,由崔楷召集兵民,谕以忠义,与贼党徒手相搏。连战半旬,终因力竭城崩,被贼杀入,崔楷不屈遇害。
葛荣复转而围攻冀州,刺史元孚,督厉将士,昼夜拒守,自春及冬,粮储告罄(储存的粮食吃完了),外无救兵,尚且据城死战。及城池已被攻陷,元孚与兄长元涢俱为所擒,兄弟各自引咎,愿为国死。都督潘绍等,亦向葛荣叩请,愿代死以活使君,葛荣叹为忠臣义士,统皆赦免。
强盗发善心。连叙崔楷元孚,意在教忠。
这时,秦州莫折大提作乱,生擒太守李彦,自称秦王。不久,莫折大提去世,第四子莫折念生自称天子,设立百官,又派弟弟莫折天生出兵陇东。莫折天生攻陷岐州(今陕西凤翔),又进犯雍州,并屯兵于黑水。北魏对此非常忧虑,便任命萧宝夤为开府、西道行台、大都督,让他率部西征。
孝昌元年(525年),萧宝夤与大都督崔延伯大破莫折天生,一直追击到小陇,后因部下掠夺民财,坐失战机,使得陇中道路再次堵塞。不久,萧宝夤又征讨高平贼帅万俟丑奴。两军在安定交战,互有胜负。
孝昌二年(526年),天水人吕伯度背叛莫折念生,投降胡琛。胡琛任命吕伯度为大都督、假秦王,并给他提供兵马,让他攻打秦州。吕伯度屡次击破莫折念生,占据显亲县(今甘肃省秦安县),又勾结魏军,背叛胡琛。莫折念生迫于形势,与胡琛不和,两贼自相攻杀。莫折念生屡次受挫,乃输款萧宝夤。
(输款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归顺、臣服的词汇)
萧宝夤使行台左丞崔士和,前往收秦州。不意莫折念生复而起了反心,擒杀了崔士和,秦州再次沦陷。
萧宝夤出师泾阳,亲自讨伐莫折念生,一场交战;全军败绩,退屯逍遥园东。汧城岐州,相继降贼,豳州刺史毕祖晖,又复战没。西道都督北海王元颢,亦被杀败,关中大扰。雍州刺史杨椿,急忙招募士兵拒守,得士卒七千余人,登陴力御,才获保全。
北魏加升杨椿为侍中,领行台统帅,节制关西诸将。
莫折念生遣弟莫折天生,大举攻打雍州,萧宝夤令部将羊侃,前往去助杨椿。羊侃隐身堑中,伺莫折天生近城,一箭射去,应弦而毙。
杨椿乘势杀出,贼众大溃,斩首数千级,雍州得以解严。莫折念生方进据潼关,闻弟弟莫折天生已死,乃弃关西去。
魏主元诩因萧宝夤败退,褫夺官爵,免为庶人。一面下诏西征,整备兵马。既得潼关捷音,复说将北讨葛荣。
诏书中所言很是夸张,仿佛有銮跸亲临,灭此朝食的气象,其实统是纸上谈兵,唯日在销金帐中,与潘嫔(潘外怜)等嫔妃练习肉战,有什么行军思想?
那胡太后亦纵情行乐,宫闱里面,通宵狎亵,笑语时闻,任他警报频来,且管目前肉欲,毫不加忧。死在目前,乐得纵欢。一切军事,都委城阳王元徽及二三嬖臣,随便处置。
(嬖臣 是汉语词汇,指受君主宠幸的近臣。该词最早见于《韩非子·说疑》,在《左传》《史记》等典籍中均有使用案例)
可奈贼势未靖,宿将渐凋,雍州行台杨椿,又复上书报病,请人相代。北魏朝廷无将可遣,只得复任萧宝夤,都督淮泾等四州军事,兼领雍州刺史。
孝昌三年(527年),杨椿卸任,回到家乡,让准备回京的儿子杨昱向皇帝元诩和胡太后建言,为预防萧宝夤的叛乱,应派遣官员安定关中。孝明帝元诩和胡太后听了杨椿的建议,虽然怀疑萧宝夤,但是并没有采纳。后为了安定长安地区,朝廷任命御史中尉郦道元为关中大使。
这个时候刚好听闻葛荣进攻包围信都的消息,朝廷乃命金紫光禄大夫源子邕,为北讨大都督,率兵赴往救援。源子邕方才发兵,又接相州急报,刺史乐安王元鉴,文成帝孙。据邺叛魏,通款葛荣。北魏朝廷因而再命舍人李神轨,出师会合源子邕,并召同将军裴衍,先前讨伐邺城。才算一举得手,入邺城诛杀元鉴,传送首级到洛阳。
李神轨还都,朝廷下诏除子邕为冀州刺史,使讨葛荣。
裴衍亦上表请同行,奉敕允议。源子邕独上书自陈,谓两人不宜同往,裴衍行臣请留,臣行请留衍,若逼使同行,必致败衄。
朝廷有诏不许,源子邕不得已偕裴衍北进。行至漳水,突然遭遇贼军十万众,蜂拥前来。
两将本不同心,号令不一,猝然而遭大敌,兵士骇散,源子邕及裴衍,相继阵亡。
葛荣尽锐攻打相州,还亏刺史李神,悉众固守,协力致死,才得不陷。可见用兵之道,全恃一心。
偏偏雍州行台萧宝夤,竟然派遣郭子恢在阴盘驿亭将郦道元等人杀害。并上表为自己辩护,称是被杨椿父子诽谤,郦道元是被盗贼所害。
北魏朝廷于是下达诏令任命杨椿都督雍、岐、南豳三州诸军事、本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讨蜀大都督。杨椿以年老患病而推辞,没有赴任。
十月,萧宝夤在长安发动叛乱,自称大齐皇帝,改元隆绪。果然如杨椿所料那般。
萧宝夤西讨莫折念生,前次败绩遭谴,已经感到不自安,后来虽得起复,终怀疑惧。
莫折念生返至秦州,由州民杜粲纠集众人发难,击死莫折念生,杜粲自掌州事。
(发难的释义 - 发动反抗或反叛)
南秦州城民辛琛,亦自行州事,各遣使至萧宝夤处乞降。莫折念生亦了。萧宝夤表闻北魏朝廷,魏主元诩尽复萧宝夤旧封,仍爵齐王兼尚书令。
中尉郦道元,素号严猛,不避权戚。司州牧汝南王元悦,宠信小吏邱念,弄权不法。
郦道元收押邱念付狱,拟处重刑。元悦亟白胡太后,请赦念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