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934章 在北方-天灾中的契机

第934章 在北方-天灾中的契机(2/2)

目录

而且万五的担忧并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的,大虞的救灾能力和意愿确实比满清要高很多,但大虞这次蝗灾的灾民,可比历史上满清要面对的,多太多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虞有东北和南洋这两块主要产粮地,同时莫子布又为了推行北方的大农场制度,刻意没有用国家力量保障北方的农业生产。

因此满清的1813蝗灾大约只有千把万人受灾,死了两百多万后,其余给点米汤和野菜饼,基本就算完成任务了。

但是大虞在这场蝗灾中,完全破产在家乡生活不下去的,光是河北一省就有六百多万,山河四省加起来,妥妥超过两千万。

这么多的人口,哪怕分十年迁移到安西,也超过这时段安西的承受极限。

而一直在西面过好日子的安西百姓能接受为国而战不避生死,但绝不可能接受长时间的生活质量下降。

这要是全放过去,估计安西就能打土客之战了。

不过还好,莫子布咬著牙动用了近亿银元打赢了征俄和讨法两战,伏尔加河下游,黑海西岸和克里米亚半岛应该能消化这些汉人移民了。

轰隆!

万五等人正在担忧的时候,蒸汽火车突然放慢速度,万五猝不及防,一个倒栽葱从高处摔了下来。

车厢里也一片混乱,基本没坐过火车的移民们在车厢里翻滚的到处都是,又是一阵大人骂小孩哭。

「贼你妈,这甚火车!」万五撞到了额头上的伤口,刚刚愈合的地方又开始滴血,疼得他嗷嗷直叫。

哐当!」

车厢的铁皮门打开了,一个穿著锦衣的壮汉轻轻一跃就上了车。

他身著大红飞鱼服,腰间插著绣春刀,头上是用料考究的乌纱折上巾,眼睛一扫移民们就噤若寒蝉,不敢再闹腾。

「晌午了,就在这里放饭,各自选五个领头的下来,把吃食搬回去。」

移民们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是真的有饭吃,还是去吃板刀面和馄饨。

众人都把目光看向了万五,他高大健壮,声如洪钟,长著一张标准的忠肝义胆国字脸,一看就是能为大家两肋插刀的侠客。

万五轻轻一甩,打落了妻子牵著袖口,充满担忧的手,豪气干云的团团一拱手,挺身而去就跳下了车厢。

「五哥,你等等额!」看到万五跳下去,他身后的箱工兄弟江大旗,何在礼等人也把牙一咬跟了上去。

所谓箱工,其实就是伐木工人,关中南部终南山上大片原始森林,是用来做铁路枕木的最好材料。

同时因为大虞朝在西面拓地万里,西安从偏居一隅突然变成了中心城市,很多时候甚至成了神州本土的代名词。

这给西安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自然对木材的需求也成百倍的增加。

这些终南山的箱工常年行迹原始森林,一路虎豹豺狼多的是,很多能卖上价的巨木也需要几十甚至上百人才能运出来。

因此形成了集体抱团,讲究协作的风格,此时哪怕心中有所畏惧,也还是跟随万五。

当万五跟著神态倨傲的锦衣卫百户赶到一个简易的车站后,发现竟然真就是放饭了。

一筐筐杂粮窝窝头和咸菜,以及烧好的茶水,就摆在原地。

万五大喜,赶紧让江大旗回去叫人,一众灾民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欢声笑语下,如同脱缰的野马朝著吃食狂奔,上手就要来抢。

万五心有所悟,他左右一看,拿著短棍的州县衙役们又围了过来,赶紧止住了手下那些兄弟想要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一个去抢吃食的举动。

果然,毫无纪律冲过来的灾民又挨了一顿棍棒,被打的鬼哭狼嚎,而他们和另一些车厢主动出来的人则避免了这一顿杀威棒」。

「你们协助衙役把人群分开,一人三个窝窝头一撮咸菜,茶水管够但不许多喝,下一次停车要到延安府去了,几百里路喝多了可没地方解手。」

神情倨傲的锦衣百户先登记了万五等人的籍贯和家庭情况,然后让他们去组织分发食物,还不让州县衙门协助。

万五心里一动,这好像是要从他们这些灾民中挑一些人出来当管事,不然这一趟车就是几千人,光靠七八十个铁道部的警察,肯定是管不过来的。

「咦,还有白米!」一个拿到食物的灾民啃了一口窝窝头,难以置信的喊道。

此时的玉米可没有后世的香甜,整体吃起来的感觉也就比高梁略好一点点,依然十分粗粝。

在干硬难以下咽的玉米窝窝头或者粑粑中加入一点点白米,以增强口感的粘稠性,算是云贵川陕鄂西等地家境尚可的百姓中常见的选择。

万五听到欢呼,闻著香味,口水在嘴里疯狂分泌,让他都忍不住有些失神。

这些年终南山中大木被伐的差不多了,日子越来越难过,他已经好久没吃过白米了。

但即便如此,万五依然坚持要把分饭的事办完再自己吃,他甚至刻意把头抬高,免得看见脚边自己两儿一女渴求的眼神而心软。

「不错,不偏不倚,公平公正,有担当。」穿著飞鱼服的锦衣百户这才露出了几分笑容,他招呼一旁的老衙役过来。

「老姜,给表现好的几组整点好吃的,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路上照看下。」

「得令!」老衙役笑呵呵的过来,把万五他们一群人拉到了放饭点的后面。

这里可不是蹲在地上啃窝窝头了,而是一桌一桌的饭菜。

「没啥好的,但你们在路上也不能吃大鱼大肉,天长路远,油肥的东西吃多了,万一脏腑受不了拉起肚子来,那就麻烦了。

所以最好的吃食就是这些,番茄炒的鸡蛋,小磨香油煎豆腐,荤油炖的些小鱼,吃了有劲也安全。」

姜衙役刚做了个请吃的手势,万五的孩子们已经忍不住了,狂奔过去嗷呜嗷呜的大口吃了起来。

万五的得力兄弟何在礼也好不了多少,一大块鸡蛋下肚,舒服的他都呻吟出了声。

「要是隔三岔五能吃到这样的饭食,死也值了。」

万五强忍著食物的巨大诱惑,先给姜衙役行了一个礼。

「我等乃是粗人,无甚见识,从山西到安西,路途遥远,还请大人指点一二,路上也好保住性命。

若有安全到达安西的那一天,定给大人您立下长生牌位,日日供奉。」

果然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号的人物,万五敏锐觉察到了这些锦衣卫和衙役,包括铁道部的警察是在作著甄别和筛选,因此很干脆的主动投石问路。

「哈哈哈哈,孺子可教,听说你还是关中人?」姜衙役哈哈大笑,他就喜欢这样上道的人。

「在下正是关中人,籍贯凤翔府岐山县。」

「可认得字?」

「读过书,小学毕业,后来父亲摔断了腿,家里没了收入才没有继续读。」

「那就好,我这里有本书,你这些天在火车上好好看,仔细品,若是有所得,到银川府出了车站就去寻一面辽字大旗,自然有人接纳你。」

千恩万谢中,万五有些受宠若惊的接过这本书,打开以后,发现这好像是一本科普书籍。

比如自称最好称某,应答最好称喏,啥是横刀,啥是明光铠,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万五疑惑的翻到封皮,只见正面写著大大的兴汉二字,翻过来再一看,书尾封皮上也写著复唐二字。

万五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但他很快就会懂了。

从移民中挑选出最可以培养的,统统打包送到最西边,用皇汉思想武装他们。

让他们在千岁堡(史达林格勒),在平海城(塞瓦斯托波尔),在整个欧亚之交成为泰西夏辽凉三藩国最坚实的依靠。

这一套连招,包括联络姜衙役这样的吏员,动用王府属官沿途甄别,乃至路上自费提供保障,都是泰西三藩的主动选择,这正代表了他们的需求与渴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