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皇太子的十年之约(1/2)
第935章皇太子的十年之约
甘肃省,银川府。
三十年间,自从西北大乱之后,银川城就没有像现在这样热闹过了。
而曾经遍布这座城,乃至整个西北的天方教痕迹,也基本被抹除的干干净净。
如果不算银川城内外那些突兀的山包,以及一些万人坑、化人池等等小地名的话,这里已难寻天方教痕迹。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留下。
万五带著兄弟江大旗、何在礼等人,跟著辽王府功曹参军正在参观银川车站外一座巨大的山坟。
大虞基本制度承接大明,但在拓殖、工商、文教等新事物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拓殖方面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大虞的亲王府官职,不是承接明朝,而是基本沿用唐朝。
因为明代的藩王被朱老四和他的后人们一通猛打,完全成了被圈养起来的肥猪后,明代亲王府的制度,也做了相应改变。
变的不像是藩国治理衙门,而更像个动物园管理机构。
而大虞的藩国是要在外充当边防屏障和文化输出灯塔的,自然不能照搬明朝的。
反而是唐朝这种保留了古典军国主义特点的亲王府,更能适应现在的需求。
于是在几经变动之后,大虞亲王就藩后的藩国治理机构终于确立。
其中藩国亲王下辖三个直属机构,亲卫府、帐内府和国事府。
亲卫府管军,设亲军卫和左中右三近卫,每卫三千人为基准,说是卫,实际上就是师,这一万二千人就是藩国的常备军力。
当然,考虑到各藩在外都有兼具任务,一万两千人在热兵器时代完全不够用。
所以亲军和三近卫中的老兵关键时刻都可以作为基层军官使用,完全可以把一个卫膨胀到六到九千人的规模。
帐内府就是莫子布的内廷,国王的秘书、侍卫,国王私人财产等事务和王国后宫管理等,都由他们负责,以藩国侍读学士为首。
国事府则是协助国王行政的,以国长史为首,下设司马、祭酒、典军和八曹参军等。
其中司马和典军负责藩国民兵,也就是说极端情况下,藩国还可以大量招募民兵扩军。
而这个带领万五等人参观的功曹参军,就是辽王莫洲机专门安排在银川,负责为辽藩招募人才的。
「昔日西北大乱,教匪狂妄至极,声言宁要一茴,不要十汉,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生灵涂炭。
凡我父母兄弟、妻儿子女尽皆被屠戮,我汉家有在西北被连根拔起的可能。
是以,当时陛下虽还未击败满清,也立刻从本就兵员紧张的军队中抽出五万人马。
交由大将军,骑马都尉,老夏王爷率领,前来西北吊民伐罪,解百姓倒悬。
老王爷殚精竭虑,十年方才功成,只是剿灭教匪之后一清点,陕甘两省,竟然只余百姓数百万,十停中已经去了七八停。」
「山河尽被染红,沟壑皆遗尸骸,凄惨,实在凄惨!」
西北大乱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但遗留在国人心中的创伤,依然没有被抚平。
当然,其他从山西、河北来的人还好一些,虽然这些地方也有教徒,但没有西北这么极端。
且这些地方的教徒深处汉民包围中,等到西北乱起,朝廷以雷霆手段诛灭,他们惊惶之下,一部分背井离乡逃亡他处,掩盖曾经是教徒的事实,又变成了汉民。
一部分则公开表示自己所信不与西北同,三十年来在监管之下,第二、三代成长为了骄傲的大虞国民后,也渐渐不再信教。
因此西北大乱并没有波及到中原,中原人对于这件惨事,也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
但万五等人,那是听得双眼冒火,牙齿咬的咯咯作响。
因为他们是陕西人,当年发生这一切的时候,一些人已经有了记忆,没有出生的,父祖辈也正是那场大乱的亲历者。
很多人家族中还有大量亲属被杀,功曹参军的话,激起了他们心中无限的愤怒与仇恨。
「这座山坟里面,埋葬的就是昔日银川城破后的罹难者,共计六万四千三百余人,上到八十老翁,下至刚出生的奶娃娃都有。
战后,老王爷奉陛下之命,在此地以帝王将相的规格建山坟,一来为安葬他们,为他们超度,二来为了警示后人。」
功曹参军说到这,突然卖了个关子,「你们可知道,陛下想警示后人的是什么吗?」
众人一听,七嘴八舌的各抒己见,但中心思想就一个。
那肯定是要警示我们这些后人要忠君爱国,好好做陛下的赤子,这样就算有难了,陛下也会派大兵来解救。
「对,但也不对,忠君爱国这是肯定的,但不是陛下要在这里警示我们这些后人的。」
「陛下要警示我们的,是永远不要忘记身为汉家郎的荣耀,不要忘记汉唐的雄风,不要忘记我们的文化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最悠久的。」
「忘了这些,就是忘了根本,就会导致西北大乱的再次发生!」
功曹参军说的慷慨激昂,额头青筋暴起,此时汉人心中一般认为西北绿化,就是汉家失去了荣耀所致。
当汉人不觉得汉人身份是最宝贵的,就会信仰蛮夷的邪教,导致兄弟相残。
当然,这种想法以西北人居多,一来他们受创最重,二来大虞朝的西北就是皇汉的大本营,极端民族主义嘛,不这么想就怪了。
「大人....。」江大旗一开口就知道自己称呼错了,于是立刻改口。
「官上说的没错,当年先父就是罹难在这次大乱中,凤翔府教匪起事,先父宁死不降,最后被害在斜谷河边。」
江大旗双拳捏的咯吱咯吱响,眼球仿佛要从眼眶中突出来一般,豆大的泪水,从两边眼角哗哗而下。
他的父亲当年是凤翔府太白县小有名气的神童,十六岁就中了秀才,大虞恢复江山后,他父亲日夜在凤翔府活动,准备欢迎王师。
结果还没等到那一天,教匪就突然起事,全家大部分人都死在了乱军中。
每当江大旗在终南山上挥汗如雨的时候,这份恨意就更加浓厚。
如果没有教匪闹事,凭他父亲迎王师的功劳,肯定是有顶官帽子的。
那他江大旗也不至于成为孤儿,从小没爹没妈疼,人生三十多年还光棍一个在干苦力。
如此真情流露,一下就让辽王府功曹参军选定了他,以及同样气的发抖的万五等人。
凉藩移藩到高凉州(高加索)的事情已经在准备了,目前统治这里的辽藩,也只能搬走。
虽然辽王莫洲目前在代管包括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比萨拉比亚和部分保加利亚的大罗马尼亚。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这些地盘大部分是夏藩的,是奖赏夏王父子四十年在欧陆付出的,辽藩的未来,依然是在灭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上。
而要灭掉这样的帝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必然要伴随长时间的拉扯,这种拉扯战争的烈度不会很高,但绝对异常残忍。
辽藩只想要地,不想要土耳其人。
因为辽藩有希腊人、保加利亚人、乔治亚人和亚美尼亚人当二等公民,不需要在国内留下大量信仰天方教的底层给自己埋雷。
功曹看著万五等人,心里非常满意。
这些人年纪不小了,去殖民肯定赶不上自小在军校中学习包括如何拓殖等各种本领的新青年。
上战场也比不上早就去了西边,在征俄、讨法战中锻炼出来的同龄人。
但是他们一穷二白,非常能吃苦,见识少更好洗脑,加上他们本来就跟天方教有仇,放到对阵奥斯曼帝国的前线,绝对是最好的府兵。
这会把他们仇恨激发出来不断加固,等他们到了西边,那还不得把土耳其人杀的尸横遍野,搞点种族灭...咳咳,那是绝不会手软的。
辽藩,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祭奠完了银川之乱的罹难者,万五他们憧憬已久的羊肉大餐立刻就安排上了。
烤全羊,炖羊肉,不限量的羊杂汤和白面馍馍,白面饼子。
每个移民到这里养了两三天肠胃适应后,都开了肚皮吃。
男人们喝的兴高采烈,孩子们啃的满嘴流油,妇女们也互相嬉笑打闹了起来。
食物永远是最能提振人心士气的,不管什么时候,一顿八个热乎乎的硬菜摆上来,幸福感绝对爆棚。
万五拎著一个巨大的烤羊腿,一口肉一口酒,顺便还用沾满油脂的手给小儿子掰碎饼子扔进有粉条的羊杂汤中。
看著大女儿和大儿子如同小兽的吃相,看著内向妻子举著酒碗,发出了平日里根本听不著的爽朗大笑。
万五眼睛一酸,有泪水要落下。
妻子跟著他十多年了,大女儿都十一岁了,他这个丈夫,他这个父亲却从来没让他们吃上这样一顿的饭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