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934章 在北方-天灾中的契机

第934章 在北方-天灾中的契机(1/2)

目录

第934章在北方-天灾中的契机

尖利的鸣笛声响彻车站,蒸汽车头喷出的白色水雾,把这个位于山西南部临汾县的小车站,装扮仿佛人间仙境。

但这不是仙境,而是一个没有站台,没有安检,也不需要买票的火车站。

听到火车到站,数万提著包裹,举著儿女的移民就开始大声喧哗,许多人奋力往前挤,生怕自己上不了车。

大人喊,小孩哭,眼看就要发生踩踏事故。

只听一阵铜哨声响起,大量身穿交领制服,下身绑腿,脑袋上戴著黑色大帽的车站警察整齐跑了过来。

一顿表面裹著橡胶的短棍下去,秩序立刻就维护住了。

闹得最凶的挨了打不敢再言语,其他乱挤的更不敢继续动弹,人群在警察的安排下,迅速被分成了二十份。

因为这辆蒸汽火车的车厢刚好二十节,每一节安排了五个警察维持秩序。

壮汉万全忠,呃,这啥名字!

因行五,万全忠一般也被乡人叫做万五,他脖子上骑著大女儿,两手各提著一个儿子,大步流星的走在前面。

万五的老婆也是个彪悍的健妇,肩膀上扛著巨大的包裹,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把周围的男人都挤的纷纷跟跄向两边。

不过万五这时的样子有些狼狈,因为刚才就是他往前冲的最猛,因此被维护秩序的警察打的最狠,额头都破了个口子,正在不停往下滴答血珠。

但也正因为这些鲜血,附近的警察都开始关注著万五。

好不容易上了火车,万五来不及放下脖子上的女儿,就开始清点跟著他的乡党和同工,生怕少了一人。

这些人是跟著他从关中平原的商州,数百里赶到临汾的,万五觉得自己对他们有责任,一路上特别关照。

至于他们为什么要从关中跑到东北边的临汾,自然是从关中平原往西发的蒸汽火车运力不够,他们只能北上,走银(川)太(原)线往西。

而这趟从太原到银川的铁路,是两年前由交通部和工部在皇次子魏王莫洲榆的统合下打通的。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因为历来从山西往兰银地区,无不受阻于高大险峻的吕梁山。

但凡东西多一点,物件大一点,就只能要么走北边草原,要么从南边的关中过。

而银太线在这几年才开始成熟的硝化甘油炸药、铁路石拱桥和隧洞技术的支持下。

从临汾西面的薛公岭,穿过了原本难以通行的吕梁山,成功打通了晋南地区通往兰银地区的交通线。

银太线全长五百四十公里,共动员铁路兵七万,民夫六十一万人次,牺牲四百余人,耗时五年,花费超两千一百万银元建成。

将太原至银川二十天左右的旅程,大幅缩短为十个小时上下,是大虞朝这些年最重要的铁路项目。

或许是天佑大虞,银太线刚刚建成,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因为1812—1815四年间,大虞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华北大蝗灾,波及河北全境,山西大部分府县和山东、河南的部分地区。

最严重的河北地区粮食减产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六,核心的顺德府(邢台)、

广平府(邯郸)千里无绿色,树木和野草都几乎被啃食干净。

这在历史上同样发生过。

历史上最严重的1813年,在清政府的低效治理下,河北爆发了大规模饥荒和瘟疫。

北京以南,千里无鸡鸣,白骨相枕籍,百姓们不得不四处逃难乃至易子相食,仅仅1813年一年,死者就高达近百万。

这也是天理教能冲进紫禁城,李文成、牛亮臣等人在滑县、曹县掀起大规模起义的最大原因,确实是活不下去了。

而在大虞朝,救灾的能力和意愿比满清强不说,出路更是多,把移民往西和往东北填,就是最好的办法。

以至于莫子布在北京城看著漫天蝗虫飞舞哭笑不得,因为1813到1815这三年移民数量激增,比之前十年还多。

他也是通过这三年,才发现他治下的百姓多成了什么样子。

于是莫子布立刻命令铁道部和府县衙门放开铁路限制,由皇室、政府两方各补贴四百万银元给西北局兰银铁路司,让难民无偿乘坐火车向西。

这让刚刚建成的银太线,立刻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原的移民通过这条一路铁路快速转移到银川之后,再乘坐银(川)沙(州)线到达后世的敦煌,做到了接近两千公里,百姓基本不需要徒步的壮举。

而在大虞,敦煌所在的沙州就已经是安西使司的管辖范围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安西使司接洽移民的经验极为丰富。

只要从这里穿过星星峡到达哈密,就能继续乘坐火车,最后到达安西各处。

因此,万五虽然被打了个头破血流,但心里并没有多少怨气,他知道不管怎么折腾,皇帝还是在管他们这些人的死活。

这是很不容易的,要知道这家伙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历史上万五是关中箱工的首领,为人仗义疏财,好打抱不平,他在嘉庆十八年(1813)领导了陕西箱工起义,打死绿营兵上万,绝不是个忍气吞声的人。

「五哥,你擦擦血,这火车上会放饭,一会咱们少吃点你多吃点补补身子,到了银川据说还有羊肉吃。」

「是咧,从银川到沙州卫,也是全部火车,不用咱走路,再从沙州卫穿过大戈壁就是安西了。

王夫子说那里牛羊成群、瓜果遍地,家家都能吃白面馍馍。」

「听说安西往西,菩萨蛮就跟不值钱一样,是个汉儿去了就能娶个做婆姨。

五哥你带带额呗,额都快三十,还是个老光棍,死了都对不起爹妈祖宗咧。」

「奏是!五哥你这么厉害,咱们都跟著你,听你号令。

到时候你混个啥爵爷,咱就给你做家丁,吃著白面条,搂著婆姨,那日子,啧啧....!」

箱工们围著万五,说的口舌生津,一旁的小孩子们更是喉头不断耸动,痴痴的看著大人们,尽力想像著他们不太见过的羊肉泡馍。

这些年大虞虽然发展非常快,但人口也在飞速增多,由于没有工业化做生育刹车,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了七亿,神州大陆上至少有五亿。

在这个没有化肥,农业育种刚刚起步,杂交还是非常粗浅的时代,大陆上蹲五亿人,比同时期多了至少一点五亿,想想就知道有多可怕了。

在大虞,来自东北和南洋的粮食,喂养了大量的过剩人口,但同时也极大冲击了内地的农户,导致粮价波动异常。

再加上奸商在其中兴风作浪,多收了三五斗的事,在各地频繁上演。

因此,国家层面已经在尝试控制世界了,最底层却依然大量存在靠玉米、红薯,土豆和野菜过活,要拼命挣扎才能勉强糊口的人群。

固然比起满清嘉庆时期只能通过动乱减少人口的地狱场景好了很多,但依然至少有三亿人在靠近地狱的边缘游荡。

而听到乡亲和同工们这么说,万五却有些担忧。

他放下脖子上的大女儿,踩著一个木箱子爬高点后,伸长脖子打量著这节铺著草席,没有任何座位的车厢。

浓重的汗臭酸味扑面而来,八月的车厢中闷热异常,从铁皮车厢中偶尔吹进来的一点凉风,便成了移民们的救命稻草。

整节车厢里满满当当,一眼望去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头,大人叫小孩哭,直叫人头皮发麻。

「贼你妈,额以为咱在钟南山当箱工就够苦了,谁想到河北、山西这边蝗灾恁严重,闹的都要逃荒,说不得整个山西、河北的人都来了。

不知道这安西有多大,能不能容得下这么多人,别咱去之前牛羊成群,去了草都没得吃!」

同乡和同工们听万五这么分析,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说什么,脸上浮现出了浓浓的担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