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1/2)
大明宫,杜秋娘所居宫苑内,刘绰恳切道:“娘娘,流言如刀,伤人无形。此事若不能善了,于娘娘而言也十分凶险。若要化解,需让陛下看到,真情可贵,更需让陛下明白,您与圣人,绝非玄宗与贵妃。”
宫闱深深,帝王恩宠如风中烛火,今日炽烈,明日或许便……
诗中“君王掩面救不得”的无奈,何尝不是所有依附于君王的女子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
杜秋娘是何等聪慧之人,立刻领会:“郡主是想……从这诗中的‘情’字入手?”
“正是。”刘绰点头,“不瞒娘娘,前日顾娘子刚收到宿州的急信,我把白县尉与湘灵姑娘的事说给娘娘听,可好?他们是青梅竹马的恋人……”
就在刘绰与杜秋娘在宫中筹谋之际,顾若兰已快马加鞭赶到了盩厔分店。
又在分店掌柜的带路下,去了白居易在盩厔的赁居之所——一处简陋的院落。
开门的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老妇人,正是白居易的母亲陈氏。
听闻是长安来的贵客,又是兰台书肆的东家,她神色间颇为戒备。
顾若兰依着刘绰信中所嘱,就从救下白居易的一条命下手。
“老夫人,”顾若兰语气温和,带着敬意,“晚辈此来,是想与您谈谈如何救白县尉出牢狱之灾的事。您还记得湘灵姑娘么?”
陈氏听到“湘灵”二字,脸色骤变,握着门框的手指微微发抖。
“你……你提她作甚!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真的过去了吗?”顾若兰看着她,目光清澈,“老夫人,据我所知,不止白县尉未娶,湘灵姑娘也是至今未嫁啊……”
陈氏如遭雷击,踉跄后退一步,喃喃道:“不可能……这孩子,她为何如此痴傻……”
顾若兰趁势扶着老人进屋道:“老夫人,白县尉因《长恨歌》下狱,外界皆言他借古讽今,影射圣人与秋妃。您可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诗句中蕴含的刻骨相思与无奈,有多少是源自他与湘灵姑娘的生离之痛?”
看完宿州送来的消息时,她就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让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湘灵与白居易自幼毗邻而居,两小无猜。
白居易十一岁为避战乱迁居符离,与湘灵相识,情根深种。
湘灵虽出身普通农家,却灵秀聪慧,与少年白居易诗词唱和,互许终身。
然而,陈氏一心盼子科举仕进,光耀门楣,坚决反对儿子娶一农家女为妻。认为门户不当,有辱门风,更恐耽误儿子前程,严令禁止二人往来。
白居易曾为湘灵写下多首情诗,如《邻女》、《寄湘灵》、《冬至夜怀湘灵》等,字字泣血,句句含情,却终究拗不过母亲之命与世俗礼法。
二十九岁中进士后,白居易又回老家求母亲成全,被陈氏严词拒绝。
三十三岁即将举家迁至长安前,他再次苦求陈氏允许他和湘灵成亲,可陈氏的门户之见深入骨髓,非但不答应,甚至不让这对恋人见上最后一面。
湘灵则坚守诺言,苦等不嫁,青春空耗。
“老夫人,”顾若兰声音低沉,“白县尉已年近不惑,为何迟迟不娶?湘灵姑娘年华正好时,又为何拒尽媒妁?他们并非有意违逆,而是心中那份情,太重,太深,放不下,忘不了啊!”
陈氏听着,浑浊的老泪潸然而下。
她何尝不知儿子心事?
只是多年来,那份“门当户对”的执念,像一道枷锁,牢牢锁住了她作为母亲的柔软心肠。
迎这样一个出身低贱的女子入门,她死后可如何去见列祖列宗?
“在符离时,老身是受过她些照顾,可从没答应要把儿子许给他们家!想我白家也是官宦人家,岂能娶个农女入门?她要等便等,又不是老身要她等的!”
看到陈氏的反应,顾若兰心中不知为何也是苦涩难言。
若是她没有嫁给韦七郎,苦苦等上数年,升平公主评价起她来,怕也就是这样的说辞。
而白居易的祖父和兄长都是县令,说起来不过是中小官僚家庭,就如此容不下湘灵这个身世清白的农女。
或许在升平公主眼中,她也是湘灵这样的存在。
虽然祖父是尚书,可父亲不过是个小小县尉。跟郭家和皇室的权势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她冷笑一声,直截了当道:“如今,您儿子身陷囹圄,生死未卜。如今唯一能救他的,就是那个您死活都瞧不上的女子。要不要白县尉活,只在您一念之间!”
“你……你到底什么意思……”陈氏泣不成声。
大明宫中,自白居易被下狱后,李纯已冷落杜秋娘多日。
去其他妃子处过夜,又总觉得她们不合心意。
他心中烦闷,走着走着又到了杜秋娘宫苑外。犹豫片刻,还是走了进去。
却见杜秋娘并未如往常般弹琴唱歌,而是坐在灯下,临摹着一幅字帖,神情专注而宁静。
见皇帝到来,她放下笔,起身相迎,笑容温婉如常,仿佛丝毫未受流言影响。
李纯心中稍安,目光落在字帖上,竟是《长恨歌》中的句子——“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他脸色微沉:“爱妃还在看此诗?”
杜秋娘坦然点头,轻声道:“陛下,此诗写得极好,情真意切,荡气回肠。妾身每读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都不禁为玄宗与杨妃唏嘘感慨。”
“前几日,听闻明慧郡主入宫看你了,还在你这住了一晚。外头的事她没跟你说?”李纯面色不善道。
杜秋娘抬眸,目光清澈地看向李纯:“什么都瞒不过陛下,郡主那夜给臣妾讲了个故事。陛下想听么?”
“给你讲了个故事?说来听听!”
杜秋娘深深一礼,便将白居易与湘灵长达近二十年的苦恋,娓娓道来。
从两小无猜到诗词定情,从白母阻挠到被迫分离,从白居易的不娶到湘灵的不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