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长安多丽人 > 第449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449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2/2)

目录

她没有过多渲染,只是平静叙述,却让殿中侍立的宫人都不禁动容。

说到最后,她的声音已带哽咽:“陛下,这便是白县尉做这首《长恨歌》的初衷。只因门户之见,一对有情人被硬生生拆散,让他半生郁结,更误了湘灵姑娘的大好年华……妾身所言句句属实,陛下若不信大可遣人去查。”

李纯默然不语。

他自幼生长于宫廷,见惯了政治联姻与利益结合,此刻听着这市井间的深情与坚守,内心并非毫无触动。

世间真有如此痴情之人么?他不由看向侍立一旁的杜秋娘。

杜秋娘适时轻声开口,“陛下,臣妾听了此事,心中……甚是难过。白县尉与湘灵姑娘之情,世间罕有,虽历经磨难,却始终不渝。其情可悯,其心可鉴。

陛下,这首《长恨歌》分明在歌咏爱情之坚贞、命运之无常,文辞华美,意境深远,实乃难得的佳作!若因诗中所涉玄宗旧事便加以查禁,岂非因噎废食?我大唐开明盛世,应有包容诗文、鼓励创作之胸襟!”

顿了顿,她接着道:“郡主说,她最喜欢《长恨歌》的地方就在于,白县尉从未将安史乱局归咎于一女子身上……那只是他心中积郁,与友人游山之际,借古人之酒,浇自家块垒啊!

陛下,若能赐婚,成全这样一段被命运捉弄的良缘,岂非也是一桩美谈?更能彰显陛下仁德,体恤臣下之情。”

李纯的目光在杜秋娘梨花带雨的脸上停留片刻,又扫过跪了一地的宫人,心中思绪万千。

严惩白居易,固然能平息流言,岂非也坐实了自己“因诗罪人”、“心胸狭窄”?这与他一直塑造的“广开言路”、“励精图治”的明君形象背道而驰。

若能借此机会,展现宽容,成全美事,既能化解《长恨歌》带来的尴尬,又能彰显帝王气度,或许……更为明智。

他是李纯,不是李隆基!

他登基以来,夙兴夜寐,整顿朝纲,削弱藩镇,岂是晚年昏聩的玄宗可比?

杜秋娘入宫后,安分守己,何曾有过半分逾矩?

他心中涌起一股愧疚与怜惜,伸手将杜秋娘揽入怀中,叹道:“是朕一时想差了,委屈了爱妃。”

杜秋娘依偎在他怀中,柔声道:“陛下言重了。妾身只愿陛下圣体安康,国泰民安。至于那些流言,妾身相信,清者自清,时间会证明一切。”

李纯拍了拍杜秋娘的背:“爱妃放心,朕自有分寸。”

数日后,陈氏出现在大理寺为白居易当庭作证。

而朝堂之上,关于如何处置白居易,也产生了分歧。

郭贵妃一系的官员力主严惩,以儆效尤;而另一些官员,包括杜佑、李吉甫等,则认为仅凭一首诗便定罪,过于严苛,恐失士林之心。

看过大理寺案卷的李纯高坐龙椅,听着下方的争论,心中已有决断。

“《长恨歌》一诗,朕已览过。文采确属上乘,叙事亦见功力。然,诗文终究是诗文,寄情咏史罢了。前朝旧事,足可为鉴,然不必过度解读,更不必与今时今日强行比附。”

他目光扫过众臣:“我大唐气象,岂容不了一首诗篇?查禁之事,休要再提。”

随即,他又看向为白居易和《兰台文汇》辩护的官员:“至于白居易……确有才学。可召其参与制科考试,观其政见如何。若真有经世之才,朝廷自当量才录用。”

与此同时,大理寺大牢。

阴暗潮湿的牢房中,白居易形容憔悴,却依旧挺直着脊梁。

他并不惧死,只是放不下母亲,心中满是对远方那个身影无尽的思念与遗憾。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少女时代湘灵巧笑倩兮的模样,想起离别时她强忍泪水的双眸,想起那些辗转反侧、为她写下诗行的夜晚。

就在他心潮起伏之际,狱卒引着一人前来。

来人虽是内侍打扮,气质却斯文,正是吐突承璀手下的一名心腹小黄门。

“白县尉,”小黄门低声道,“陛下召见,跟我走吧!”

白居易愕然抬头。

“陛下要见我?”

两个时辰后,紫宸殿内,为面圣刚刚沐浴更衣后的白居易看起来还是一脸愁苦。

李纯也不绕弯子,“念在你尚有才学,其情可悯,朕便革去你盩厔县尉之职,留京听用。”

这无疑是天大的恩典!虽革了职,却从畿县调入京城,前途反而更广。

“至于你与那湘灵之事……臣子家事,朕本不便干涉。但事已至此,望你好自为之,莫负佳人!”

“臣……叩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白居易声音哽咽,重重叩首。

他明白,皇帝此言,已是默许,甚至可以说是“赐婚”了。

走出紫宸殿,阳光洒满宫道。

白居易只觉得恍如隔世。

刘绰和顾若兰就在宫门外等着他。

看到这个表情不愁苦时,抬头纹都能夹死蚊子的大才子,刘绰微笑道,“宿州那边,顾九娘子已派人去接湘灵姑娘入京。剩下的,就看你的了。”

白居易对着刘绰和顾若兰深深一揖:“郡主和顾娘子大恩,白某没齿难忘!这就回去准备,定要风风光光,把湘灵迎进门!”

一个月后,长安城白居易的新居(虽仍是租赁,却比盩厔宽敞许多)张灯结彩,一场迟到了近二十年的婚礼终于举行。

新娘子湘灵虽已年过三旬,常年劳作使得她容颜不再娇艳,但眉宇间的温婉与坚毅,以及那双看向白居易时依旧清澈含情的眼眸,足以打动所有宾客。

白居易握着湘灵的手,两人眼中都闪烁着泪光。这一刻,他们等了太久。

除了新郎的同窗好友,刘绰、顾若兰和韦七等人皆来道贺。

看着这对有情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顾若兰心中满是欣慰。

而《长恨歌》引发的风波,也随着这桩美谈,渐渐平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