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诗入教材,青春作答(2/2)
浙江老乡的儿子举着 “诗歌共振仪” 冲进观测台时,全息屏上的诗句正与全球考场的光带产生共鸣。仪器显示,《无题?人生无定解》的声纹频率,与十万考生的心跳声在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处形成峰值。“您听这段混响,” 年轻人调出音频,砚砚讲解诗句的声音、珩珩的朗诵声、考场的落笔声交织在一起,“这是最动人的应援曲,比任何加油口号都有力量。” 他突然指向屏幕角落,阿拉伯老人的孙子正在 “声音博物馆” 直播,展柜里的光伏草正随着诗句生长,叶片上的光纹组成了新星系的模型。
苏瑶在 “星轨图书馆” 收到林宇转发的视频时,柏柏尔族女孩的多肉藤蔓已经爬进了考场的光带。孩子们举着用盲文写的诗句牌,跟着全息屏里的珩珩一起朗诵,盲文的凹痕里渗出微光,在地面拼出 “不必强寻书中解” 的字样。“刚才有个盲童问我,看不见试卷怎么办,” 苏瑶对着镜头举起张盲文考卷,上面的题目旁都配着诗句注释,“我给他读了‘心随明月天涯去’,他突然说‘我的答案在心里’,您看,这就是诗的魔力。”
第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砚砚和珩珩随着人流走出考场,手里的教材还翻开着那首诗页。阳光穿过光伏凉棚的光带,在他们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与教材上的诗句重叠成奇妙的图案。“刚才写作文时,” 珩珩突然对着镜头说,“我把‘万壑分流俱入池’化用成了‘每个考生都是条独特的溪流’,监考老师走过时特意顿了顿,好像也认出了这诗。”
砚砚碰了碰她的胳膊,指向操场的向日葵花丛 —— 那些光伏蝴蝶正停在花盘上,翅膀上的光纹组成了 “一路清风是我师”。远处的 “诗性能量环” 突然发出嗡鸣,将考生们的讨论声转化为光带,顺着新星系的轨迹向上攀升。“您看,” 他的声音里带着考试后的松弛,“宇宙真的在听我们的答案,不管写在试卷上还是心里,都能汇入属于自己的池子。”
林宇站在观测台的全息屏前,看着兄妹俩并肩走向凉棚的背影,金属板上的字迹突然与教材上的诗句产生共振,在地面拼出组完整的星轨图。印第安酋长的 “声音图腾” 投射出历代诗人的身影,与砚砚和珩珩的轮廓重叠在一起。“诗的意义不在教材里,” 老酋长的声音混着新星系的脉冲声,“而在这些年轻的脚印里。就像向日葵不会记得种子的模样,却会把阳光的味道传给下一季。”
夜幕降临时,考场外的光伏凉棚亮起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的光带。砚砚和珩珩坐在花池边,借着光带重读那首诗,教材的页脚处自动浮现出林宇的批注:“所谓答案,不过是青春在某一刻的笔迹。” 远处传来其他考生的朗诵声,与新星系的光带碰撞出漫天光粒,每个光粒里都藏着句诗,或是份刚写完的答卷。
林宇收到苏瑶发来的实时画面时,正用光伏笔在金属板上写下:“诗是路标,不是终点。” 笔尖落下的瞬间,全息屏上的诗句突然化作无数光滴,落进全球每个考场的窗缝里,在考生们的草稿纸上开出小小的光花。他知道,这些年轻的灵魂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读懂了那首关于人生无定解的诗,而他们的答案,才刚刚开始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