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霸道总裁爱上穷女生 > 第380章 诗入教材,青春作答

第380章 诗入教材,青春作答(1/2)

目录

安第斯山脉的光伏观测台,金属板上 “高考是终点,不是终点” 的字迹被晨光镀上金边。林宇正对着全息屏上那些飞舞的光蝶出神,砚砚和珩珩的视频突然弹出 —— 兄妹俩站在考场外的光伏凉棚下,手里各捏着本语文教材,书页翻开在《无题?人生无定解》那页,晨光透过凉棚的缝隙落在诗句上,每个字都泛着淡淡的光。

“爸,这首诗居然在我们的拓展阅读里!” 砚砚的指尖点着 “天道何曾有定规”,教材立刻弹出条光带注释,与新星系的光带轨迹完全重合,“刚才候场时翻到的,编辑还特别标注了‘当代诗人林宇作’。您看这‘千峰各异皆成画’的配图,居然是安第斯山脉的航拍图,和您观测台的背景一模一样。” 他突然压低声音,镜片反射着凉棚外涌动的考生流,“同桌说这诗读着比物理公式还提神,刚才背题时总想起‘不必强寻书中解’,突然觉得那些拗口的定义也没那么难了。”

珩珩和砚砚问爸《无题·人生无定解》出现我的教材上了, 天道何曾有定规,流云舒卷自相随。千峰各异皆成画,万壑分流俱入池。 不必强寻书中解,何须苦较世间非。心随明月天涯去,一路清风是我师。 是什么意思。

爸爸回答说注:此诗以自然景象起兴,借流云、山峰、沟壑等意象,喻指人生本无固定模式与标准答案。\"书中解世间非\"暗指世俗既定的评判标准,而\"心随明月清风为师\"则强调顺应本心、从自然与生活中自得其道,呼应\"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的主旨,符合古诗托物言志的特点。

珩珩举着教材凑到镜头前,书页边缘的声敏颜料正随着她的呼吸变色,“万壑分流俱入池” 那行字被她用荧光笔圈了起来,旁边画着条小小的光轨,“我给同学们讲这句时,突然懂了您说的‘心随明月’。就像考场外的这些向日葵,不管长在花坛还是墙角,最终都能朝着光的方向,何必非要纠结哪条路更正确呢?” 说话间,她口袋里的 “诗性纪念册” 突然震动,在《无题?人生无定解》的空白处投射出昨晚夜跑时的光雨,每滴雨珠都对应着句诗,“您看,连纪念册都知道这诗和我们的青春最配。”

林宇的指尖在金属板上轻轻敲击,全息屏上的诗句突然亮起,与观测台收到的新星系光带连成一片。“这首诗写在迪拜仓库的雨夜,” 他的声音透过光带传来,带着金属板的微凉质感,“当时对着满墙的商务报表突然想,人为什么非要按别人的轨迹运行?就像流云不会永远停在同片天空,你们的考场也不是人生的唯一坐标。” 他调出组星轨数据,屏幕上 “千峰各异皆成画” 的光纹,恰好与全班同学的 “试性准考证” 星图重叠,“你看这些光轨,每个同学的都不同,却都在朝着宇宙的方向延伸,这就是‘万壑分流俱入池’的意思。”

砚砚突然指着教材的批注栏,那里印着段编者按:“‘不必强寻书中解’暗合当代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突破标准答案束缚。” 他抬头望向考场教学楼,光伏幕墙正滚动播放着 “每个选项都通向不同的黎明”,与诗句的光带形成奇妙的共振,“原来您写的不仅是诗,是给所有考生的考前锦囊。刚才有个低年级的同学来问这诗,我给他讲‘何须苦较世间非’时,突然觉得紧张感都散了,就像您说的,清风会指引方向。”

珩珩翻开 “诗性纪念册”,扉页的星图突然与教材上的诗句产生共鸣,在 “心随明月天涯去” 处跳出段小视频 —— 那是三年前她在 “诗性备考小组” 第一次读诗的样子,声音发颤却眼神明亮。“那时候总怕读错韵脚,” 她笑着抹去眼角的光粒,“现在才懂,诗的力量不在完美,而在真诚。就像这考场里的答卷,重要的不是和标准答案重合,是写出自己的思考。” 说话间,考场的预备铃声突然响起,凉棚下的光伏灯齐刷刷亮起,在地面拼出 “一路清风是我师” 的字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