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雏形(2/2)
他心念再动,白色光球重新隐去。他看向青瓷:“你此番虽险死还生,但亲身经历了概念层面的对抗,于你日后道途感悟,未必不是一场造化。眼下当务之急,是稳固你的伤势,修复道基。我会以天书本源为你温养,但最终能否完全恢复,甚至借此契机更进一步,还需看你自身。”
“多谢老师。”青瓷诚心道谢,随即又忧心道,“老师,那‘虚无之念’虽被消灭,但它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天书世界面临的侵蚀正在加剧?”
张九思站起身,走到殿窗边,望向云海之外那看似平静无垠的星空,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空间壁垒,看到了那三个正不断传来微弱求救与绝望波动的同盟世界。
“树欲静而风不止。”他轻声道,“‘原初虚无之影’的活跃远超预期。永冻荒原的变故,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必须加快步伐了。”
接下来的数日,帝师峰顶一片宁静。张九思一边以自身道元和天书世界本源为青瓷疗伤,一边分心多用,通过苍穹之上的天书虚影,密切关注着各方动静。李道一等人已按照他的吩咐,将永冻荒原实验室彻底清理封存,所有相关记忆都被施加了禁制,列为天庭最高机密。
而张九思的大部分心神,则沉浸在对袖中那团“源初之光”残屑的研究上。
在他的感知中,那团白色光球内部并非静止。被吸收转化的寂灭之力,并未完全消失,而是化作了一丝丝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灰色流影,在纯净的白光中缓缓游弋、沉浮。它们不再具有之前那种狂暴的抹杀意志,反而变得异常“温顺”,与“源初之光”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共生状态。
这种状态极其微妙且脆弱。张九思尝试以神念深入探查,发现那灰色的流影仿佛承载着被“源初之光”净化、解析后的寂灭真意——一种纯粹的“归无”信息,携带了所有的恶意与疯狂,只剩下最本源的法则烙印。
“寂灭……并非绝对的终结,而是另一种形态的‘静’?”张九思陷入沉思。在“溯源之地”的感悟与眼前这奇异的融合现象相互印证下,他心中隐隐生出一种明悟。“有”与“无”、“存在”与“寂灭”,或许并非绝对的对立,而是在某个更宏大的循环中,相互转化、彼此依存的两面?
这个想法极为大胆,甚至有些离经叛道。若传扬出去,足以引起整个修行界的震动与驳斥。但张九思深知,到了他这般境界,所见所感已非寻常道理所能框定。真理往往藏于常理所不及之处。
他小心翼翼地抽取出一丝融合了灰色流影的“源初之光”,置于指尖。这缕光芒不再像最初那样纯粹空灵,而是多了一种沉静、古老的气息,仿佛蕴含着生与灭的循环至理。
他尝试将这缕光芒注入一块寻常的灵石之中。
奇异的事情发生了。灵石并未被强大的能量撑爆,也未显现出任何生机勃发之象。反而,其内部结构在光芒融入后,开始以一种近乎“道韵”的方式自行重组、坍缩,最终化作一颗表面布满天然道纹、气息内敛深沉的灰色晶石。晶石内部,仿佛有一个微型的宇宙正在从诞生走向寂灭,循环往复,散发出一种令人心静的奇异力场。
“这是……‘混沌息壤’的雏形?”张九思眼中闪过一丝惊异。混沌息壤,传说中乃天地未开、阴阳未分时的先天之物,蕴含造化之机,是炼制无上神丹、构筑本源大阵的至高神材,早已绝迹于无数纪元。他没想到,这融合后的光芒,竟能促使寻常灵石逆溯本源,显化出类似的特质!
虽然这块灰色晶石远不及真正的混沌息壤,但其方向和本质,却惊人地相似。
“源初之光赋予‘定义’与‘形态’,而被净化后的寂灭真意,则提供了‘归溯’与‘沉淀’的法则……二者融合,竟能模拟开天辟地前的混沌意境?”张九思心念电转,一个模糊的想法逐渐在他脑海中成型。
若此法可行,或许不仅能找到对抗寂灭侵蚀的有效手段,甚至……能弥补天书世界乃至同盟世界正在不断流失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