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沧海扬帆 > 第534章 这下瞒不过去了

第534章 这下瞒不过去了(1/2)

目录

逼着蔡慕青和自己签了城下之盟,高凡踏实了,挖人大计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此前,他已经通过北大校友牵线,联系了化工设计院里几位准备跳槽的工程师。他与几位工程师分别聊过之后,确认都是能力不错而且合作性也很好的,属于沧海化工希望引进的人才。

这几位工程师想跳槽的原因不一,不过在听罢高凡开出的条件之后,都表示非常愿意投奔沧海化工,唯一无法接受的就是去沧塘工作,因为他们甚至连沧塘这个地名都不曾听说过。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高凡才紧急与古坤全、傅一铭开了一个电话会议,商定把筹建中的沧海设计院放在省城瑞章。随后他又与徐盈通了一个电话,请徐盈帮他安排一块场地,可买可租。徐盈也很痛快地答应了。

确定了工作地点的问题,几位工程师又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那就是高凡需要帮他们找到一个接收单位,并帮他们说服化工设计院放人。

高凡挖的工程师,都是40多岁的技术骨干。这些人的特点是上有老、下有小,已经过了敢于冒险下海的岁数。

此前他们想跳槽,也是联系其他的体制内单位,而不敢扔掉事业编制到海里去扑腾。这一回,高凡要挖他们到沧海化工这样一家民营企业去,他们是心存顾虑的,提出希望高凡帮他们找一个“挂靠单位”,把编制先留住,然后再以停薪留职的方式去沧海研究院工作。

停薪留职这种方式,发端于8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曾经非常流行。

1987年,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其中明确提出“各有关单位要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人员,或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以调离、停薪留职、辞职等方式,走出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政府机构”,不少省份也据此出台了关于科技人员停薪留职的若干管理办法。

这种方式流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好处和弊端都显现出来了,其中很大的一个弊端就是单位想留的有能力的人都跑掉了,而单位想赶走的没能力的人却赖着不走。

再往后,各单位就根据本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调整,有些单位仍然允许停薪留职,有些单位则叫停了这种方式。化工设计院就是叫停了这种方式的单位之一。

高凡联系的这几位工程师,存的念头就是先跳槽到一个允许停薪留职的单位去,然后再在这个单位办停薪留职下海赚钱。

这个允许停薪留职的单位,就是所谓的“挂靠单位”。

挂靠单位的问题,高凡此前已经解决了。茂林化肥工业公司就是一个不错的挂靠单位,徐盈也帮着联系了省内的几家事业单位,可以挂靠一些编制。

比较麻烦的事情,就是要说服化工设计院放人,允许这几位工程师调动到茂林省的单位去。化工设计院因为人员流失问题严重,对于技术人员调动采取的是严格限制的政策,卡着档案不放。这几位工程师之所以一直没有能够跳槽成功,也是卡在这个环节了。

现在,和蔡慕青谈妥了合作条件,这几位工程师的调动就没有障碍了。

金凤凰已经招来了,但梧桐树还没有栽好,高凡得赶紧去把沧海研究院的场址确定下来,再把基本的管理架构搭建起来。

从化工协会回到位于北大资源楼的办公室,高凡便给徐盈拨通了电话,询问徐盈是否已经帮自己找到了场地。

“已经给你们找到了一个场地。”徐盈在电话那头答道,“化工厅撤销以后,原来的化工技校也撤销了。那块场地一直都没有找到用处,你们如果想要,可以转让给你们,具体的转让费用,你抓紧让人到瑞章来一趟。转让费是要进财政厅的,这件事需要和财政厅谈。”

“抓紧?”高凡心念一动,突然想起和郑立农聊天的时候,他也说了抓紧这个词,于是问道,“徐阿姨,你这边的工作是有什么变动吗?”

徐盈明显地滞了一下,随后问道:“小凡,你怎么会问这个问题,是听到了什么消息吗?”

高凡把郑立农交代他的话说了一遍,徐盈轻笑了一声,然后小声问道:“小凡,你身边现在没有其他人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