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宋穿之懒皇帝 > 分节阅读 91

分节阅读 91(1/2)

目录

d岁,不正好”

“你是男子,不管是二十,三十,还是四十都还是壮年。可是你媳妇是女子,她能和你一样吗”

官家小委屈,他说的是二十岁以后生小娃娃,不生四十岁。他知道女子年龄过了三十岁以后不好生产。

亲娘被儿子的不开窍气的顾不得“含蓄”,直接说道:“女子到了十三岁豆蔻年华,是没长大,到了十五及笄之年就是长大了。女子的青春短暂,到二十岁就是桃李之季,就这么几年的惊艳时光,你要你媳妇青春虚度”

“孩儿不明白。”自认是好夫婿一枚的官家是真的不懂,为何到了二十岁圆房生小娃娃就是让媳妇“青春虚度”

知道儿子是真的不明白,可就因为知道太上皇后才被自家的笨儿子无辜委屈的眼神儿憋屈的说不出话来。上皇说他把儿子教导的“明白”了,这算哪门子的“明白”

太上皇后一边在心里抱怨上皇办事不靠谱,一边吩咐儿子,“不管你明白不明白,今晚上圆房,或者等你媳妇十五岁生辰圆房。”

官家因为亲娘的命令楞眼。他正要反驳说虽然太医有圆房不生小娃娃的方法,可是那样会伤身体,况且圆房很痛所以他要等小媳妇长到二十岁,可是慢半拍的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亲娘紧接着又说了一句,“至于孩子的事儿,看天意吧。”

太上皇后脸上的表情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认命”,语气也是低落的很,“你爹爹是他那一辈唯一的一个养住的继承人。到了你,更是上天赐下来的孩子。”

“皇家这一枝的子嗣淡薄,强求不来。我们对你纳妃不纳妃不管,对你们有没有孩子也不要求,顺其自然就好。只要你们小两口过的好,我和你爹爹就满足了。”

官家安静的听完爹爹和嬢嬢的真实想法后小小的惊讶,第一个反应就是那他不要生小娃娃。

一眼就看穿儿子想法的亲娘毫不犹豫的打消他“不生孩子”的念头,“如果你们能有个孩子,当然是更好。我和你爹爹百年之后也好放心。”

官家感到为难。

白天的“小为难”还没解决,现在亲娘又送来了一个“大为难”,终于体会到成长烦恼的官家在抱着小媳妇入睡的时候,还是想不通。撑不住困意临进梦乡前,他还特真诚地在心里感慨一句,人为何要长大,还长得这般迅速

昏黄的灯光下,太上皇听了老妻诉说她和儿子的谈话内容,小小的心虚,小小声的为自己辩解。

“一般的少年郎,就是不明白体验了一次也明白了。可是儿子这不是非常明白吗他还专门找了太医询问。”

太上皇后瞥了他一眼,直接反驳,“太医说得也能听直接把儿子吓得误以为圆房、生孩子就是伤胳膊断腿一样。”

太上皇,太上皇说不出话来,干脆先躺下。

等到宫人熄了灯他把被子拉好,犹豫了一会儿,终于飘忽忽的开口,“如果皇儿将来没有孩子要过继这一枝也没合适的了。”

快要入睡的太上皇后猛地惊醒过来,心里咯噔一下。她想起来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这两枝百年来的矛盾重重,真心的感到害怕。

如果儿子将来要过继太祖皇帝的那一枝,血脉实在是太远了。他们当初要过继赵曙都闹成现在这般的不和睦,如果儿子没有亲生的继承人,那儿子将来百年后,逢年过节的,岂不是连个烧香送钱的也没有了

还是要有亲生的孩子才亲。

“儿子和儿媳妇会生小孙孙的。”太上皇后安慰上皇,也安慰自己。

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太上皇后用过早膳后,等着儿媳妇把宫务忙乎好,儿子去前面谈事的功夫,她领着儿媳妇进到她拜送子观音娘娘的地方。

婆媳俩认真、虔诚、仔细的上香,大礼参拜,太上皇后领着儿媳妇出来,做到偏殿里,表情严肃又叹息的讲述皇家秘事。

从太祖皇帝被“黄袍加身”到他“杯酒释兵权”;再到昭宪太后喜爱小儿子,太祖皇帝答应从宣祖皇帝这一辈开始序齿,写族谱;再到太祖皇帝突然去世,即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

太上皇后把她认为儿媳妇应该知道的,都一五一十的告诉她。儿子心大,又从没有这些小计较。万一真的有那么一天,她只能是把希望寄托在儿媳妇的身上。

不管当年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之间有什么隐情,也不管当年太宗皇帝去世后为何太祖皇帝的儿子没有即位成功,更不管这些年来两枝人的明争暗斗,以及当年官家没有出生前他们因为选择嗣子而产生的更多的纠葛。

总之,他们作为父母,她和上皇的意思是一致的,你们小两口能有皇子最好,没有也是天意,不要和他们当年那般折腾,多思多虑的,无心过日子不说,还把身体折腾坏了。

至于你们将来的继承人,真到了那一步,这两枝不管那一枝都行,也不管血脉远近,选几个看着身体好,没有记事儿又无父无母的抱过来养着,将来挑一个懂得感恩,人孝顺的就行。

安静的听完了这个长长的皇家故事,心里头惊涛骇浪的圣人,听到太上皇后分析将来他们若是没有孩子要做的安排,当下就被吓得面色发白。

还没有经历过很多人情世事的她,其实也不懂得男子对于宗族血脉的追求。但是她知道已经致仕养老的老范大人他以前不姓范。他的继父把他养大,照顾他读书成人,可是他还是回到没有养他一天的范氏宗族,改回了范姓。

她知道按照世人的标准,老范大人没有做错,老范大人继父的家族永远不会接纳他,他也把他继父的亲生子很好的照顾了,称得上懂得感恩,孝顺的人。可是她不敢想象,若是他们选的嗣子将来要认亲生父亲,致官家和她于何地

当然,她也知道官家不在乎这些身后事,知道继子和嗣子不一样。可是她在乎,她害怕。

怕将来的嗣子碍于“规矩礼制”一定把她和官家分开安葬;怕将来养子不成反成仇,没人给他们烧香送钱官家大大咧咧的性子,如何能在地府做了穷人

更何况,世人也在乎。万一真的发生那样的事儿,将会在朝野上下引发怎样的动荡这不是老范大人的家事可比的。

太上皇后发现儿媳妇已经稍稍领悟了其中的关键,长长的叹了口气,安慰道:“别怕。我们做自己该做的,尽人事,听天命。你看上天这不是可怜我和你阿翁,把官家送来了。”

圣人缓了缓面色,心神恍惚地回到寝殿。太上皇后的安慰不光没有安慰到她,反而让她更害怕。

官家这样的人物,上天就是想再派一个下来,估计也找不到第二个。

她坐在官家的软椅子上,对着窗外抽芽的草木呆呆的发愣了一会儿,猛地回过神来。看了看时辰,快到午休时间了。

简单的洗漱后脱了外衣,让宫人都退下,圣人把她出嫁的时候母亲送她的“压箱底小书本”找了出来,躺在床上仔仔细细的研究。

虽然当年她的亲娘因为生产元气大伤,虽然阿姑到了岁数很大才在送子观音娘娘的恩赐下有了官家,可是民间不是有很多生了七八个子女还身体很好的女子吗她也可以的。

圣人在心里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忍住心里的害羞拿出练功练琴的专心致志,特用功的研究“秘籍”,官家梳洗好后进到寝室,钻进小被窝她也没有抬头。

等到被小媳妇书本中的内容惊到的官家把书本轻轻的抽走,圣人惊醒过来,两个人四目相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