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 分节阅读 304

分节阅读 304(2/2)

目录

现在就讲那些东西,那就是本末倒置。

只有现代化高科技的世界,才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拥有着更多的死忠属从来给他续命。

从这一方面来讲,也不能够加大文史哲方面的教育力度。

让那些老百姓无条件的拥护自己就可以了,不需要让他们有更多的思想,这样对于续命的大计有着很大的影响。

哪怕是以后要加大文史哲方面的教育力度,也必须要着力于培养自己的死忠属从,而不是让他们走上叛逆的道路。

什么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那就是吃果果的异端,传播这种思想的,拉出去砍头都不为过。

应该要的教育就是皇上英明,皇上伟大,皇上一贯正确,是整个人类的大救星。

所有的哲学思想教育都必须要以这一点为前提,跟这一点相反的,那就不能够允许存在。

在这段时间里,尤登阁的育才学校,也开始在筹建大学了。

他这所学校通过高考的比例很高,在所有的中学里面算是最高的一所学校。

只不过比例再高,也有着很大的淘汰率,因为目前为止,大学只有八所,大学教师的数量严重不够,不可能遭受太多的学生入学。

这也使得他想要创立自己的大学,然后对自己学校出来的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

建立大学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他作为一个派系的领头人,代表着很多大资本家的利益,并不缺钱,筹建大学的地方也早已划下来了,他缺的是老师。

为了建立大学,他这些年到处拜访有资格教大学的教师。

国立大学老师的待遇很高,还享有行政级别的优待,每个老师都拥有私家车。

想要从那些大学挖人出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他能够做到的也就是请一些大学教师进行兼职,在国立大学上完自己的课程之后,再去他的那所私人大学上课。

八所国立大学,其中有四所是建立在京城,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现在来讲,只有京城的城市化建设是最好的,电力供应也是最充足的,要是全国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在这里建立大学,更能够满足那些大学教师的需求。

而且,几座大学建立在一座城市,也更方便那些大学教师们在几所大学同时任职,这样能够将大学教师们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为了方便的蹭到那些老师的课,尤登阁的私人大学就必须要建立在京城附近。

行政级别的待遇他给不起,但是钱他是出得起的。

联系到了上百名的大学教师,确定他们愿意给自己的私人大学兼职教学之后,育才大学也在京城附近破土动工。

对于这样的事情,方浩当然不会去阻止,反而是支持。

在制度上,他不可能让那些大学教师每天都很累,一天上十来个小时的课。

但是有私立的大学用金钱来压榨那些老师的私人时间,他也是乐意的。

对于那些大学教师来讲,能够得到更多的钱,让生活更加的富裕,也没有什么不值得的。

育才大学的破土动工,对于尤登阁那一派系的资本家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好消息,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子女以后接受教育也有了更好的途径,哪怕是通不过高考,也可以继续的接受教育。

但是,王钟那一派的人,却只能够羡慕嫉妒恨得看着这件事情的发生。

前两年全国就统一进行高考,圣德书院的学生们当然也参加了,但是没有接受过相应教育的学生面对试卷上面的题目,不知应该如何应对,全线淘汰,一个考上大学的都没有。

这件事情将王钟都给气得卧病在床,悲叹着现在的人把圣人之言都放在了脑后,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在两家学校的比拼之中,毫无疑问,圣德书院已经被淘汰了。

第一四九章 从小孩子抓起

裘伯贤从首相的位置上退下之后,本来是想学习尤登阁和王钟,也创立一所学校,求一个千秋万岁之名。

只要那所学校能够继续存在,他的名字也就会继续存在。

如果那所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精英人才,一代代的延续下去,掌握学术界的话语权,他千秋万岁之名会越来越响。

可是,看了一下那两家创立学校投入的资本以及身后的人,觉得自己没有那样的能力,就打消了那样的念头。

他在大汉帝国做了十年首相不假,可是他的那些部下,忠于的是方浩,而不是他这个首相。

他没有培植出属于自己的体系,方浩也不会允许任何首相做出那样的事情。

如果他自己创立学校,身后没有那么多人的支持,也就弄不出那么大的声势来,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成为一个笑话。

所以他干脆的继续混在官场,做元老院的院长。

听到王钟因为自己创立的圣德书院学生没有一个通过高考而气得卧病在床的消息之后,心中颇有感慨。

他也算是王钟门下出来的人,可是在他当上首相之后,也和王钟没有往来了,大家施政理念不合。

池旭当年的遭遇也是一样,在池旭当上大学士之后,王钟和他基本上就形同陌路了。

如果这是利益上面的冲突,还可以调和过来,但是这种大是大非上面的冲突,没有办法调和。

虽然裘伯贤自诩为旧式读书人,但是他也明白一个道理,按照以前的那种教育方法,那种施政理念,读书人尊贵是尊贵了,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办法发展起来。

读书人的尊贵在于他们垄断了知识,在与他们有权利打压跟他们所垄断的知识不同的知识出现,不允许别的阶层起来。

这就遏制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现在这个社会发展的怎么样,有眼睛的都能够看到,比以前那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裘伯贤一开始也只是认为这只不过是一次王权的更替,但是在做了十年首相之后,目睹着这个社会越来越发达,老百姓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商品也越来越丰富,出行也越来越方便,终于明白到,这不止是一次王权的更替,而是一个新社会和旧社会的更替。

对于自己参与到这一场新旧社会的更替之中,他没有一开始成为贰臣的羞耻感,而是有了一种自豪感。

他确实认为这是一场很伟大的事业。

王钟病重之后,他并没有过去看望,只是派人送了礼物过去问候。

已经分属于不同的阵营,礼数上尽到就可以,没必要亲自过去,要不然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王钟被气得病重之后,圣德书院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圣德书院也出了自己的月刊,提倡圣人之言,也抨击现在社会的各种乱象。

但是他们以古代圣人的标准来抨击现在的社会现象,很多时候,都成为了大众的笑柄。

现在私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