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5(2/2)
“主上”
“不必多礼”
“究竟何事,冢宰可曾提及”郑忽神色严肃,急忙问道。
“数日来,三地惊扰,有小民暗结,且欲复国者冢宰使人招抚,而民不罢,有犯上之心,冢宰复使人阴查之,或曰:曲沃将为我复国也,冢宰不能决,特遣卑下请主上回返”士卒道。
郑忽轻揉揉了额头,曲沃终于还是忍不住,准备率先向他发难了吗
在和曲沃撕破脸的时候,郑忽就已经有了类似的心理准备。
也猜测到曲沃可能会在近期的一段时间发难,因为三地不稳,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郑忽不认为曲沃会给他时间,等他把三地彻底消化掉之后,再与他开战。
唯一让郑忽没有想到的是,曲沃为了对付他还真是不择手段,竟然派人去三地蛊惑小民。
但郑忽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小民是最容易蛊惑的,况且三地的小民归属的时间尚短,对他的认同感不强,只要稍加利诱,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一旦成功,他的后方不稳,很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这对曲沃来说,无疑是个好机会。
而现在看来,曲沃确实是成功了。
既然成功了,那么打一仗是势在必行了。
郑忽可没准备向曲沃退让,即便是他想退让,人家曲沃还不一定接受呢
费了这么大的力气造成他手忙脚乱、首尾不能兼顾的情况,岂有和他讲和的道理
待下面的人备好车后,郑忽便带着一干扈从准备返回陉庭。
回陉庭之前,他还需要向小子侯辞行。
身为晋国大司马的他,这么做是极为必要的。
“见过君上”郑忽在宫室中的后花园中见到悠闲的小子侯。
“子忽来了,这几日如何”小子侯见郑忽前来,还挺高兴,开口便是关心郑忽的近况。
“蒙君上不弃,用为司徒,诸事顺遂,无有不豫”郑忽只好客气道。
事实上,他到现在还未正式上任,每天光忙着接待、回访翼城的世卿了。
按照原本的计划,只等过了这几天,他就准备正式的去临事处置有关的事务,现在看来,不得不继续往后退了。
“如此便好”小子侯点点头,也不知道他是真不知道还假不知道,郑忽至今还未到任。
“子忽今日前来,可是有事”小子侯终于进入了正题。
“臣正欲向君上禀报”郑忽拱拱手,道。
“哦,何事”小子侯不经意的问道。
“臣之郇、冀、耿三地受曲沃搅扰,曲沃有伐我之心,臣今日特来向君上请辞,还望君上允准”郑忽一脸严肃的对小子侯道。
小子侯闻言也开始严肃了起来。
曲沃在此时想要攻打郑忽,稍微想一下也知道,这应该是郑忽绝曲沃而入翼造成的后果。
对此,小子侯还是有些愧疚的。
毕竟,这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翼城。
“可需寡人出兵助之”小子侯开始向郑忽释放善意。
这不是因为小子侯有多高尚,而是现在翼城和陉庭就是一根线的蚂蚱。
若是郑忽的陉庭被曲沃给打败打残了,那么翼城就更危险了。
况且,这次郑忽出事他不帮,等到哪天他出事了,还能指望着郑忽帮他吗
郑忽虽然是晋臣,但他一直都是把郑忽当成名义上的晋臣。
有这么强实力的一人,能将其当成普通臣子一样看待吗
那怎么可能
郑忽和他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合作关系,就像当初天子和翼城之间的合作关系一样。
当郑忽战败天子之后,在晋国的最大影响就是,郑忽正式取代太子成为左右晋国局势的那股中间势力。
这也是郑忽战胜之后,两方没有一方去天子那里问安,反而跑到郑忽那里极尽拉拢之能是的原因所在。
若郑忽入翼,则晋国依旧可以保持原来的平衡,若郑忽入曲沃,则曲沃灭翼,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还好郑忽入翼了,小子侯时常为之庆幸。
“君上厚爱,臣谨谢之”
郑忽也不客气,连推辞都省了。
谁会嫌自己手中的兵多。
而且来说,曲沃此次耍了这么一阴招,所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他们一定要让郑忽付出代价。
对于曲沃的含恨来攻,郑忽可是丝毫也不敢大意。
曲沃本来就强,现在又这样搞,这一仗肯定不好打。
在这种情况下,能得到小子侯的军事支持,至少比他一个人单打独斗要强的多。
“子忽回返之后,他事如需寡人之助者,即遣一使者入翼,寡人敢不尽力”
“唯”
第二百六十六章 周郑和解
正当郑忽为曲沃的发难头疼之际,洛邑王宫里的天子则是异常愤怒。
因为有人向天子禀报,说郑使至,想要面见天子。
郑使早不至晚不至,偏偏在天子班师回来不久至,这可真是巧啊
天下有这么巧的事情吗
反正天子是认为郑庄公在此时遣使,绝对是没安好心。
自从郑忽流亡以来,郑庄公可曾有一次遣使至周问安一次也没有
天子派遣到郑国的使者,有见到郑庄公的吗一个也没有
有鉴于此,郑国遣使的目的不就很明白了吗
天子觉得郑庄公绝对是派人前来示威的,是来羞辱取笑他的,遇到这样的事,天子能不愤怒吗
一老一小,欺人太甚
“朕躬有恙,不见”天子冷冰冰的对前来通传消息的寺人道。
寺人不敢怠慢,唯唯两声便领命而去,最近天子的脾气可是暴躁了不少,谁也不愿在此时惹的天子不快。
就是垂立在两旁的周公和虢公也没有出言反对天子的决定。
郑国的使者来的显然是很不合时宜,这一点周公和虢公都是心知肚明。
这不是摆明了要弄天子难看吗
无怪天子发这么大的脾气
过了半晌,传信的寺人有战战兢兢的来报说,郑使代郑伯答曰:“罪臣寤生教子无方,有犯王躬,死罪死罪谨以白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