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郑王天下 > 分节阅读 136

分节阅读 136(1/2)

目录

两双,金千镒,粟麦百车献上,不为脱罪,惟愿天王稍熄愤怒之心”

不得不说,别看天子战败了,但是人家打一场败仗的收获,要比其他国家打一场胜仗的收获还多。

折损的人口郑忽给补齐了,财货也是不减反增。

这么算下来,天子在这场战争中,除了丢了颜面之外,其他的都是赚的,而且是血赚

但问题在于即便是血赚,天子也不高兴。

财宝货贿,能买回天子的威严吗

不能吧

天子若是没有了威严,如何统御列国

若人人都想郑国这样对天子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吃,那这个天子的存在还有何意义

所以,当天子听到郑庄公令人带来的赔罪之言时,内心其实是更加愤怒的。

你们两父子把天子当成什么人了

打赢了知道过来假惺惺的赔罪了,早干嘛呢

而且你郑伯要是真心想要赔罪的话,为什么不亲自前来,派一使者过来,把天子置于何地

话说,如果郑庄公亲自前来赔罪了,天子又会觉得郑庄公是来取笑他的。

事情搞成这样,郑庄公无论怎么做,在天子眼中都是没有诚意的,是幸灾乐祸的看他的笑话。

只不过,天子现在已经是无可奈何就是了。

打不过人家,再怎么生气愤怒都是徒劳。

只能硬憋着

不然,只会自取其辱

见天子脸色阴沉,也不说话,寺人低下头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静静的等待天子的命令。

“天王”周公还是忍不住开口道。

“既然郑伯有此诚心,天王何不怜而赦之,以愧其心,伐忽之役已败。郑,天下之强国也,天王苟能与郑伯消怨结好,得郑之助,天下未必敢轻王也”

虢公也跟着劝道:“周公之言是也,天王轻举师伐忽丧威,若无大国之助,号令不行,天下将轻王也,唯王图之”

天子听了二公的劝谏,虽然更沉默了,但是心里却在不停的权衡。

周公和虢公说的确实是有道理的。

到了而今这个时候,王室若想继续保有原来的威仪,没有大国的支持是不行了。

但问题有二。

第一,天子觉得就这样就和郑国讲和,他心里面有疙瘩。

刚被人揍了一顿,别人送点东西道个歉,他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和人重归于好了,这事别说他自己心里不好受,传到列国,他的名声也不好听啊

第二,和郑国言归于好,谁能保证郑国不继续威逼他,他可忘不了郑庄公做左卿士的那段时间,稍不顺其心意,郑庄公便会用各种委婉的方式威胁他。

他可不想再受这种气。

若是郑庄公能向周公和虢公一样温顺,他岂会和郑国翻脸

所以,天子觉得消怨可以,保持相对良好的关系也不是不行,但是,他绝对不会让郑国帮助他,用郑国帮他,那无异于是引狼入室

刚把狼驱逐,再把狼引进来,那之前所作的一切努力不都白费了吗

叹了口气,将胸中的浊气呼出,天子道:“二卿之言却也有理,不如周公代为朕谢之,以闵其诚”

“唯”

于是,周公领命而去。

这也是实属无奈之举,天子这次若不接受郑国释放出来的善意,估计以后想要再有这样的机会,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而且,正如周公和虢公所说,和郑国言归于好,多少能保有一些天子的威严。

虽然天子已经决定绝对不会请求和接受郑国的任何帮助。

但是,和郑国和好,多少能分润一点郑国在列国之间的威势。

这就好比,历史上齐桓公尊王一样。

齐桓公作为霸主尚且要尊奉天子,其他国家自然不敢欺辱天子。

若是欺辱,那是打齐国的脸吗

同样地,郑国在列国间如此强势,郑国得罪了天子尚且要恭恭敬敬的认罪,其他国家还敢如郑国一般得罪天子吗

即便得罪了,敢不恭恭敬敬的乞求天子宽宥吗

如果不这样做,那就是相当于打郑国的脸。

除非,某国自认为比郑国强。

别管天子如何排斥郑国,但当他决定听从周公和虢公建议,与郑国讲和的那一刻,天子的威严就已经决于郑国的一念之间了

若郑国有心维护,则天子威严存,若郑国无心维护,则天子威严尽丧。

当然,这是在郑国一直强大的前提下。

若未来郑国衰落,天子也可以换个车。

就像后来,春秋争霸之时,谁取得了争霸之战的胜利,天子就承认谁的霸主地位。

毫无疑问,当郑忽战胜天子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天子威严的保留与否就只能寄托于列国之中的强国对待天子的态度上了。

第二百六十七章 围魏救赵之计

小子侯给予了郑忽百五十乘的兵马,用来帮助他守城。

翼城其实也没有多少兵马,三百到四百乘左右,而且老弱的占比还不小,只能算是比郑忽的兵马稍多。

郑忽的兵马在三百乘左右。

当初,他从贾、杨、霍三国借来的兵马有二百乘,原来随他入翼的士卒和后来入翼的长葛青壮加起来,大概有七十乘左右。

后来战胜陉庭,他又从庭补充了百余乘的兵马,去掉几场战争中的折损,大概就剩下这么多了。

至于郇、冀、耿三地,郑忽暂时还没有从中抽调兵马,因为是新定,民心未附,贸然征发,恐引发小民的不满。

而曲沃的兵马具体有多少,郑忽还真不是特别清楚。

他和曲沃勾搭了近一年不假,但是想从曲沃方面套点真实情况出来,真是比登天还难。

他不是没有派人去刺探曲沃的实际情况,但是,暂时还是无功

不过,以郑忽的估计,曲沃的兵马应该在五百乘到六百乘之间。

和陉庭与翼城的兵马加起来大致相当。

而且,应该是以青壮居多,毕竟曲沃自桓叔开始,至今已传三代,三代人拼了老命的在晋国收买民心。

用司马迁的话说“晋国之众皆附焉”。

若无郑忽的搅局,再过三十年左右,曲沃武公就把翼城给彻底埋葬掉了。

至于为什么会等这么长时间,大概是天子的余威犹在,以及翼人的拼死反对。

翼人根本就买曲沃的账,从桓叔开始,到而今的武公,每次差点成功的时候,都是被翼人给搅和了。

后来估计是翼人的力量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或者是晋缗侯自己作死,也有可能是这两者兼而有之,曲沃这才代翼成功。

不然的话,曲沃想代翼,那是痴人说梦

无论怎么说,曲沃比陉庭或者翼城,甚至是陉庭和翼城加起来都强。

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