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郑王天下 > 分节阅读 129

分节阅读 129(2/2)

目录

就像郑忽被逐之后,他遣使至郑,郑庄公最多托病不见,也未发生过像郑忽直接驱逐天使一样的恶性事件。

郑忽这是完全不把天子放在眼里,更对天子无一丝尊重之心。

天子忘不了郑忽在战场瞪他的那一眼,那眼神中有藐视,亦有警告。

俟一想到这,天子心中总有一股无名火在升腾。

顿了顿,天子道:“郑忽威侮天命,怠弃人伦,朕欲传檄四方,共声郑忽无王之罪”

虢公和周公对于天子的这个决定都不怎么赞同,尤其是虢公,更是发自内心的反对。

虢公率领天子三军中的最强战力卫军和陉庭作战,这都没讨打什么便宜,反而被击败了,陉庭的战斗力之强可见一斑。

这第一次战败能让陈人背锅,再来一次,万一再败了,王室就一点威信都没有了,而且到那时谁还能给王室背锅,即便有,那天子就要背上一个昏聩无识人之明的名头了。

打仗可不是儿戏,一次不行可以再来一次。

就像宗周时,穆王想要攻打犬戎,祭公谋父劝穆王的那样,“先王燿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

吃一次败仗,天子或许还能保有一些威信,若再来一次,那天子就真没什么威信可言了。

“天王不可,此战轻举丧功,若传檄四方,是自彰其败也”

“且诸侯自卫、鲁、宋、陈、蔡五国外,莫非郑党,鲁小却于齐邾,宋蔡败于郑,三国自顾不及,天王遣使征兵,必不至也,若再借卫、陈二国之力,徒为天下笑尔”

天子默然无语。

过了好久,天子再次开口道:“郑忽如此欺朕,若轻纵之,人将效尤”

这次轮到虢公默然了。

沉默了好一会的周公在此时突然开口道:“不如臣往责之,以彰天威”

天子不说话了,既没答应也没拒绝。

于是,周公知道天子至少内心是不反对这样做的,只是碍于颜面,不好开口罢了。

“臣请往陉庭,责郑忽大逆之罪,愿天王许之”周公言语坚定的再次请求道。

天子看了一眼周公,叹了一口气,就差没说,关键时刻还是自家人靠得住。

他要是从一开始就听出周公的劝谏,也不至于沦落到而今这个进退两难的地步。

悔不当初啊

“周公乃先王老臣,若郑忽再行逐使之举,朕实不忍周公受此屈辱”

这确实是天子的心里话,他也拿不准郑忽会不会再作出一些胆大包天的事情来。

周公闻言,在心里叹了口气,周公家族世代为王室内臣,而且大多和他一样,兼管内外,现在天子被逼到了这一步,他再不挺身而出,还能指望着谁为王室,为天子出力呢

“天王爱惜,臣感激无已,然臣家世为王官,久沐天恩,为王效力,乃臣之本分”

天子听着,心里面确实热乎乎的,对郑忽的愤怒都因此冲淡了不少,周公确实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如事不可为,周公宜急归之,不使受竖子之辱”天子终于算是松口了。

不松口也没办法,带着一大批人马兴冲冲的前来攻打郑忽,以为能嬴,然后,败了

败后灰溜溜的回去

天子实在丢不起那人,要真是灰溜溜的回去,天下人还不知道在背后怎么埋汰他这个天子呢

所以,虽然败了,至少得有个台阶下才能班师。

而至今郑忽都未遣使来给天子认个罪之类的,看那意思是不准备主动给天子台阶下了。

无奈之下,求人不如求己,天子只能自己主动找台阶下了。

不然,还能怎么办

出师丧兵败北,一点战果都没取得,这样回去不是自打嘴巴吗

天子现在唯一担心的是郑忽会不会配合。

第二百五十三章 管仲的首秀

“忽赖祖宗之灵,诸卿用力,士卒推锋争死,方有此大胜,此一樽酒先祝今日我陉庭战没之赫赫威武之士,以慰其英灵,魂兮,归来”

郑忽话音刚落,竖立在军营校场两侧的两排大旗迎风而起,仿佛真有战死的英灵来饮郑忽和众人敬的这樽酒。

众人见状,也跟着大呼“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一时间,校场中的招魂之声声震于天。

众人虽然有难掩的沉痛和悲伤,但也很快把情绪调整了过来,因为这是庆功宴,是郑忽亲临为他们操办的庆功宴。

招魂声渐息,郑忽再次举起酒樽接着道:“再一樽,忽敬高大夫、邓大夫及自旅长以至于伍长,若无诸位奉命听调,指挥得宜,身先士卒,不能有此大胜,忽谨谢之”

说完,郑忽一饮而尽。

其他人则道了声不敢,亦将或樽中或碗中之酒饮干。

“三一樽,忽敬我陉庭骁勇之士卒,若无二三子悍不避死,勇不畏难,不害王者之诛,安能建此大功,忽谨谢之”

于是,士卒人人欢欣,郑忽的这一樽酒不是酒,是对小民的尊重。

三樽酒已过,这场庆功宴才算正是开始。

郑忽刚才的敬酒只不过是个开场罢了。

庆功宴很热闹,推杯换盏,喝彩之声不绝。

士卒们很兴奋,他们也没有理由不兴奋,毕竟他们在今日战胜了王师。

那可是王师,要知道如今的周王室在小民心里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很多小民朴素的认为王师就是天兵。

他们战胜了王师就等同于战胜了天兵,什么是天兵,天帝手下的军队叫天兵。

凡人战胜天兵,很多人到现在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这太不真实了。

只能说封建迷信害人不浅。

天子也是人,不是什么上天之子,只不过被人神化了而已,王师更不是什么天兵。

天子若真是上天之子,王师真是天兵,周王室又何须东迁

只能说屁股决定脑袋,上层统治者不宣扬这种神鬼天命之说,如何解释自己统治的合理性,如何去剥削下层民众

像郑忽从来也不相信什么天命说,对盟津之会,武王非常装逼的说的那句汝未知天命,非常不屑,但郑忽不依旧在祀祖祀神吗

说到底,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存在的基石就是天命说,没有了天命说,政权就不存在合理性。

酒过三巡,菜过无味。

郑忽见管仲好像兴致不是太高,疑惑道:“吾败周师,诸卿吏卒皆以之为喜,为何夷吾怏怏,有忧色”

管仲追随郑忽已经有两年多了,也从刚来时的那个十五六的青涩少年变成了一风度翩翩的美君子。

而且在郑忽的刻意培养下,管仲于文于武,皆有所成。

郑忽虽然此时并没有将他和鲍叔牙提拔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但对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