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郑王天下 > 分节阅读 102

分节阅读 102(1/2)

目录

出了这么一个损招。

蔡侯面对自己的老大哥宋国以及天子使者,他还能有什么办法。

左右都丢了一次人了,也不在乎再来一次。

不得不说,人的节操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往下掉的,以至于最后趋向于负无穷。

郑庄公和齐侯面对如此不要脸的蔡侯尚能稳住心神。

而鲁侯和公子伋就有点羞与蔡侯为伍的意思,以袖遮面,实在不忍看蔡侯的丑态。

蔡侯表演结束,虢公立刻义正言辞的向郑庄公询问道:“请郑伯为寡人解惑,可有此事”

郑庄公怎么可能会承认,冷冷的道:“无之,此事郑蔡有盟约为证,蔡侯贪寡人之瓷玉,愿以地易之”

虢公闻言,将目光转向蔡侯。

蔡侯接着道:“郑伯强予我瓷玉,寡人不敢不受”

“蔡侯既受寡人之瓷玉,且订之盟约,蔡侯此举是背盟也”

“非寡人背盟,实乃郑伯强与我盟”

二人你来我往,嘴炮打个不停。

说实话,郑庄公是不屑和蔡侯打嘴炮的,但借着打嘴炮拖延一下时间,让对方暂时找不到由头发难,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

反正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且当时的具体情形,只有郑蔡两国知晓,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郑庄公借此机会将活的说成死的也没关系。

反正是死无对证。

虽说,天子和宋国根本不在乎谁对谁错,他们的目的就是打压郑国,但别管在什么时候,有理且有力的一方,总是会表现的比较强势的。

这也是郑齐两国智囊搞出来的计策之一,混淆视听。

未过多久,虢公见蔡侯隐隐有些抵挡不住郑庄公言语的进攻,便开始准备亲自下场拉偏架。

他冲宋公悄悄使了一个眼色,宋公立刻会意。

而后,他又将目光转向鲁侯,鲁侯初时有些犹豫,最终还是微微颔首。

于是,虢公趁机向郑国发难道:“寡人闻二位君侯之言,窃以为此事绝非蔡侯之过,不知宋公、鲁侯意下如何”

不是蔡侯的过错,那就是郑国的问题咯,话说这么委婉,言外之意却是表露无遗。

宋公、蔡侯道貌岸然的回道:“天使之言,臣等皆以为善”

“不然,寡人以为天使于此时论是非,过于武断”齐侯在这个时候,自然要站出来力挺郑国。

这是必然的,天使和宋鲁两国都下场了,齐国不在此时下场更待何时

“齐侯之言谬矣,天使代天王至鲁,一应事宜,自可一言而决”

宋公不甘寂寞,开始耍起了流氓。

意思也很明白,天使是天子派来的,天使说的话就是天子的意思,天子是老大,老大的意思就是圣旨,不正确也是正确的。

这副小人得志的嘴角,真是令人作呕。

齐侯并不接茬,只是很客气再次的对虢公道:“天使代天王而来,宜秉公而断,不然,诸侯离心,即在眼前”

这话,威胁的意味已经是相当浓了。

但问题是,虢公是天子派来搞郑国的,会怕这么句威胁的话吗

“齐侯慎言,寡人之言皆可付诸公论”虢公摆了一张臭脸,冷漠的回道。

齐侯冷哼一声,一摔袖,干脆理也不理虢公。

人家是带着王权的加持亲自下场的,再争论下去,也难能争出个高低来。

既然如此,跟这样的人废话干嘛

纯属浪费口舌。

第二百零三章 鹿死谁手

一连三日,周、宋、鲁、蔡四国和郑、齐两国,嘴炮打的是热火朝天。

一方坚持是郑国抢了蔡国的土地,另一方则认为郑蔡两国是在双方都心甘情愿的情况下订立的盟约,没有抢这一说。

嘴炮初期,还是几国国君亲自下场争论,后来国君们干脆再不发声,由手下的士卿进行辩论。

这其中唯独卫国能够独善其身,在一旁干瞪眼。

刚开始,周、宋、鲁、蔡四国提出郑国不但要归还邓和召陵二邑,还要献出胡和皋鼬两邑作为补偿。

郑国和齐国怎么可能会答应这样的讹诈。

于是,双方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扯皮,郑国最多归还邓和召陵两邑,而且还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归还。

因为究竟谁对谁错,还没有搞清楚,郑国绝对不会在是非未明的情况下归还土地。

一旦归还,那就默认了是郑国用不正当的手段掠夺蔡国土地。

郑国自动就成为了天子口中破坏同宗团结的乱臣贼子。

这么黑的一口锅,别说是郑国不愿意背,郑国的盟友齐国也不愿意让郑国背。

两国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郑国背上了这口黑锅,那么齐国能跑的掉吗

别的不说,鲁国能放过这么好的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吗

届时,齐国攻打纪国,这个伟正光的复祖宗之仇的举动,还不得被鲁国黑出翔来

要知道齐纪也是同姓纪国比齐国建国早,几百年前是不是一家,无从考证。

是以,郑齐两国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拼了老命的将脏水往对方身上泼。

但周宋鲁蔡四国也不是吃素的,面对郑齐两国泼的脏水,他们怎么可能甘心坐以待毙

于是,也是拼了老命的反击。

别看郑齐两国前来曲阜的士卿在数量上没有四国多,但有郑忽这个大喷子在。

没错,郑忽确实是亲自下场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个时代的士卿,能够舌战群雄的几乎是凤毛麟角,原因也很简单,书读的少啊

而郑忽却不存在这个问题。

郑忽原本还真没有亲自下场的准备,奈何形势逼人啊

郑齐两国的士卿,被四国的士卿锤的节节败退。

在这种情况下,郑忽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郑忽的这一爆发不打紧,四国的士卿基本上都被郑忽喷了一脸的唾沫。

那舌战众人的风采颇有后来诸葛武侯舌战群儒的几丝风韵。

蔡侯气的差点喷出一口老血,而宋公也是被气的数次拂袖离去。

也就鲁侯和虢公还能安坐不动,不过,两张阴沉的臭脸却让人明白这两位心里也不好受。

虢公几次张口欲言,却被郑庄公一句“小儿辈胡闹,虢公何必当真”给挡了回去。

这让虢公恨的牙痒痒,却偏偏发作不得。

他好歹是一国之君,又受天子诏命,要真是一点脸面不要,传出去,天子的名声也不好听。

所以,他只能干瞪眼,束手无策。

当然了,这种局面并未维持多久。

四国岂会任由郑忽这样肆无忌惮的泼脏水,扣帽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