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郑王天下 > 分节阅读 90

分节阅读 90(2/2)

目录

屈辱肯定是屈辱,但人为刀俎,不照办,小命就堪忧,是以,三位曾经在郑国北疆响当当的大人物就这样光着膀子,暴露于微寒的春天中。

屈辱萦绕于内,寒冷暴露在外,苦不堪言

郑国群臣时不时投过来嘲弄的眼神,也让三人不得不紧咬牙关

郑忽无暇顾及三人,更不会在意三人怎么想,事实上,献俘之后,这三人注定是要老死在新郑了。

更别谈掀起哪怕是一丁点的水花。

三个和中原列国国君相当的俘虏,被荐于祖宗的神位之前,这是郑国自立国以来从来未有的事情。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郑忽。

是以,在这次祭祀中,郑庄公很高兴,全程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在向祖宗汇报时,毫不吝惜的大肆称赞郑忽,说的旁边的郑忽都有些不好意思。

群臣也很高兴,国家后继有人,郑国将会沿着桓公、武公开创的事业继续走下去

郑忽也很高兴,威望再次提升就不说了,关键是北进的道路在这一次的征伐中,被证明是可行的。

戎狄,远比中原列国更好摆平。

不信对比蔡国,从蔡国抢一块地,到现在都未摆平。

而戎狄,郑忽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只要处理好戎狄各部之间的关系,说句通俗的话,只要扔的骨头够大,戎狄就不是问题。

戎狄不像诸夏,总是会考虑后果,戎狄只看眼前的利益。

可以想象,在中原地区已经接近无好牌可打的郑国,在他此次的立大功的刺激下,一定会拼命的调转枪口,对准戎狄。

打戎狄不但名声好听,获利还大,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占一把。

有第一把就有第二把,然后郑国红着眼的郑国群臣反应过来时,大约郑国北方的戎狄已经剩不了多少了

搞戎狄,绝对能把郑国群臣心中的阴暗面给释放出来

一群人在一块合计怎么算计戎狄,戎狄还有幸存的可能吗

跟中原的士卿大夫玩阴的,戎狄或许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对此,郑忽能不高兴吗

第一百八十三章 必齐之姜

献俘后仅仅过了一天,也就是三月初八这天,郑庄公带着郑忽踏上前往齐国的路途。

不用说也知道,这是为了给郑忽讨个漂亮媳妇回家。

郑忽的婚姻本来就不是一件小事,再加上这又是一桩政治联姻,郑齐更是盟友关系,所以,重视是必须的

齐国路途遥远,如果去晚了,会让齐人感觉郑国对他们有轻慢之心,届时,不仅郑忽的婚事可能要黄,郑与齐之间的盟友关系说不定也要破裂。

盟友之间,相互尊重是基础

郑庄公作为一名资深政治家,自然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是以,告庙之后,他专门留了一天的时间,将所有的工作,包括对有功士卒的奖赏,郑忽随军带来的第一批恶金的冶炼工作,以及视察国人春耕进展等一系列的事情,都交给了祭仲和其他大臣。

而他则带上郑忽、原繁、高渠弥以及大夫宛,前往齐国。

与之同行的还有一大批的财宝器物,足足装满了十二辆车,这让郑忽瞧的咋舌不已

郑国作为中原风头正劲的强国,同时也是新晋的大国,得天子所赐彤弓,和齐国的地位不相上下,给本国世子娶妻,必须要展现出一个大国该有的气派。

不然,不仅会让齐国难堪,也会让列国瞧不起

当然了,这些财宝器物,除去一小部分是郑庄公用来感谢齐侯为郑国的事操心费力的谢礼,其余的都是郑国的聘礼。

中国古代的婚礼,自周公定制以来,历朝历代基本沿袭未变,即便到了新时代,民间的嫁娶之事也多是从中演化而来,形式上虽有简化增添,但本质未变

婚礼有六,一曰纳彩,即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中提亲,待女方同意后,男方带上礼物去女方家中致辞。

此次郑忽的媒人有两个,一个是原繁,一个是高渠弥,高渠弥自不必说,郑忽的婚事初时,全靠其在中间牵线。

而原繁身为郑国宗室,在郑忽的婚事上出来镇一下场子是十分必要的,这代表着郑国对于婚事的重视

婚礼的第二项就是问名,即男方询问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主要目的,是为搞清男女双方各自的血缘世系,因为周朝的婚姻原则是同姓不婚

第三则是纳吉,也就是男方确定双方的血缘世系八竿子打不着,生辰八字匹配,然后向女方通报,可以结成婚姻关系。

第四则是纳征,简单来说,就是送聘礼。

第五称为请期,就是男方确定好结婚日期后通报给女方。

最后一项,叫亲迎,国君大多是遣宗室或正卿前往结亲的国家迎女,至本国后再亲自迎接。

而郑忽这种世子之类的贵族,就得亲到女方家迎接,以示尊重。

迎接的时辰也有讲究,男以昏时迎女,故曰婚,女因男而来,故曰姻。

阴阳交接,含有阳往阴来之意

而郑忽这一趟去齐,婚礼的前五项会一次完成,只需定期之后,郑忽再来一趟亲迎就结束了。

说实话,作为一只自古以来的单身狗,面临着将要进行的婚姻大事,郑忽虽谈不上紧张,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难平的思绪。

“齐女素有淑媛之名,且齐,大国也吾儿能得此佳缘,此为父所乐闻也”

郑庄公的话打断了郑忽的杂乱的思绪。

郑忽看着郑庄公捋着胡须,一副老怀大慰的模样,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唯唯以应。

况且,郑庄公说的也没错,此时齐女的名声还远没有后来历史上那么臭不可闻。

相反,正如郑庄公所言,齐女淑媛,在国际上都是享有盛名的

旁的不说,诗经就曾这样称赞道:“岂其娶妻,必齐之姜”

毫不夸张的说,能娶到齐国宗室的贵女为妻,这是列国贵族都梦寐以求,求之不得的好事

就拿宣姜和文姜来说,这两位美女在此时是各诸侯国国君、世子竞相追求的对象,在二女未许配之前,前往临淄讨好齐侯,攀扯关系的诸侯、世子大有人在。

齐女的出名不单是因为美,更重要的还有贤。

文姜就是个例子。

文姜之所以大名鼎鼎,主要是因为喜欢看花边新闻的吃瓜群众宣传能力太强大。

但这却掩盖了文姜的真实才能,要知道文姜可不是个好看的花瓶或者文采极佳的文艺女青年那么简单。

要真是那么简单,她死后就不会得到“文”这个美谥。

什么叫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经邦定誉曰文,修德来远曰文。

文姜功绩在于,鲁桓公死后,庄公年幼,她通过推动齐鲁亲善,稳固了鲁国日趋下降的国际地位。

春秋上记载,庄公二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