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郑王天下 > 分节阅读 81

分节阅读 81(1/2)

目录

天子之惠,以苏子国十二邑地赐郑,故温,郑地也”

说完这句,郑忽稍微停顿,扫了一眼在场的众人。

被郑忽扫过的人,都暗暗心惊,这难道是要搞清算吗

还未来的及回应,却又听郑忽紧接着说道:“温虽为郑地,然自温入郑,未尝有一日宁也是寡君之德薄无以佐民绥远欤亦或硕鼠之流内行诈伪,外结夷狄祸乱我之北疆欤”

话说到这里,已经是相当之不客气了。

就差没指着在场人的鼻子说,我怀疑你们跟赤狄有勾结。

在场众人心中暗暗叫苦,急忙想要否认,生怕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再也没有活命的机会了。

互相看了看,又抬眼偷偷打量了一下郑忽,终究没人敢第一个站出来冒头。

“今日特邀诸君至此,一来为忽昨日之无礼致谢,二来嘛则是让诸君认识认识藏身于温邑之中硕鼠”

说到这,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但是看看了堂外手执兵刃的郑国士卒,终究没有敢起身。

“祭大夫,拿人罢”

“唯”

于是,祭仲按照原先的商议指挥士卒一一将人拿下。

被拿下的人没有不喊冤的,未被波及的也没有不暗自庆幸的。

总之,一场好好的宴会到现在是气氛全无。

即便是未被拿下的,心中在侥幸之余,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

不过,这些担心很快就变成了狂喜。

“诸君皆为明理之人,知大义,不与夷狄通,此诚可敬也,故忽愿言于父君,以册命嘉奖之,以示来者”

这就是要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了,在场众人无人听不明白。

“世子厚恩,吾等谨谢之”

郑忽摆了摆手,接着道:“今日宴邀诸君,本为赔礼,却未料竟生出如此波折,牵累诸君受惊”

“不敢”众人连忙回道。

“忽初至温,身无可名之物,仅以彼辈之土地人民作赔礼之用,诸君归家皆可自取,还望诸君莫要嫌弃”

这就是赤裸裸的挑起他们之间的内斗了。

什么皆可自取,不就是谁抢到就是谁的吗

这个道理,在场的人就没有不明白的,但是,明白有什么用,自古财帛动人心,这么大一块肥肉,你不吃,别人就会吃。

与其便宜别人,不如便宜自己。

所以,即便知道这是郑忽设下的陷阱,但是他们依旧会往里面钻。

“忽还有一事须向诸君言明,苏子虽为我所败,然其为有苏之后,吾实不忍见有苏无祀,恸哭于地下,故吾仍以苏子为温守,使奉有苏之祀,以唐君讳虞稷为守丞佐之,以我郑大夫苟君讳灵为守尉,屯驻温邑以备非常”

众人知道这些事肯定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唯”

郑忽的这一套组合拳打下去,不但苏子上父会被架空,温邑余下的几家也会陷入到内斗当中。

加之有郑国驻军的存在,温邑再像以往那样兴风作浪的可能性已经不是特别大了。

而这,正是郑忽乐见其成。

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兵

温邑问题虽未彻底解决,但郑忽采用的又拉又打,外加军事威胁的手段,暂时能够将整个局势给控制下来。

想要让温邑完全属郑,并且让邑中的国人对郑国有归属感,这就需要时间的积淀以及持之以恒的善政。

而这些已经不是郑忽所能左右的了。

宴飨结束,郑忽特地在偏厅召见了唐虞稷,说了一番勉励的话,又许了诸多未向众人许诺的好处。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好处不给足了,仅凭几句可有可无的好话就想让人死心塌地的帮忙做事,那怎么可能

唐虞稷不是一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不会因为郑忽的两句好话就热血沸腾,从而心甘情愿的粉身碎骨,为王前驱。

他们这种人眼里只有利益。

郑忽对此是心知肚明。

当然了,好处许足了,安插眼线自然也是必不可少。

不然仅凭几句保证,郑忽如何能够相信此人

不仅如此,郑忽还稍微暗示了要将其嫡子带回新郑的想法。

唐虞稷心中虽有不满,却未敢反对。

质子这一制度,自古就是取信于人的不二良方。

唐虞稷心里也明白,如果他拒绝了郑忽的提议,那就代表他心中有鬼,既然有鬼,郑国又岂能容他

所以,他不仅不能拒绝郑忽,还得对郑忽的决定感恩戴德。

听起来很讽刺,但事实就是如此

事情谈完,郑忽便找了个理由将人给打发走了。

接下来,他还须和祭仲等人商议分兵的事情。

毕竟,他的任务是平定苏子国十二邑。

温只是这次出征的第一站。

按照原先的商议,拿下温邑后,大军就要分而为二了,一路由祭仲率领,一路由郑忽率领。

这是既定政策,没必要再拿出来讨论。

关键是行程日期,两路人马必须得在事先约定好在陉邑会师的日期。

这个是重中之重

这不仅是因为分兵之后,两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无力征伐赤狄部落,只能等待另一方的到来。

更是因为此时通信不便,只能事先约定好期限,若有一方未按时到达,那么,另一方便知对方可能在途中出现了变故,从而率军前往援助。

制定期限不是一件小事,必须得把方方面面的因素考虑在内。

路程、行军速度之类的就不用说了,关键是必须要对败敌的时间有个较为精确的估算,对其中可能发生的状况也要计算在内。

所以,这个时间并不是那么容易估算。

“温事已定,明日大军即出温,祭大夫以为当以几日为期”

祭仲面色严肃,掐着手指,在心中默默推算了起来。

良久,才道:“吾引军东向,十日必可平州及欑茅,与世子会于陉”

“那便以十日为期”郑忽当即将日期定下。

他向西攻打另外三个邑,行程并不算远,兵力也算不得太强,若不是原、樊两邑情况复杂一点,根本不需要十天时间。

即便原、樊二邑情况复杂,十日之内,郑忽也有把握赶到陉邑。

主要是祭仲率领的另一路人马。

这路人马虽然只需攻打州和欑茅二邑,但路途太远。

由温至欑茅,再由欑茅至陉,行程差不多是郑忽这一路人马的两倍还多。

在这种情况下,郑忽自然要以祭仲的预估时间为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