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0(2/2)
至少表明了缫丝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不然,绝对是不可能织出这种素纱衣的。
对于这种情况,郑忽自然是不吝以厚赏,直接扔了五十金给首创者,其余的相关人等亦各有赏赐。
不要觉得这些赏赐很重,其实相对于这件素纱衣所能创造的价值,五十金外加其他的赏赐,根本不值得一提。
作为一个老司机,郑忽太懂这玩意的作用了,想想如果将这种素纱衣给女人穿上,会取有什么样的效果
只是想到这个画面,郑忽就仿佛听到了一群狼的狂吼
这绝对是个能够刺激多巴胺的神器。
一旦多巴胺开始分泌,那么理智就是一个笑话。
后世的科学家们曾经拿小白鼠做过相关实验,当小白鼠的多巴胺开始大量分泌的时候,即便是被烧红的铁丝网烫的浑身是伤,甚至是死在铁丝网上,它们依旧不会选择放弃那个刺激他们多巴胺分泌的东西。
这种前赴后继的精神,大致和oser差不多,明知道小撸怡情,大撸伤身,可是他们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小撸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选项。
这就和女人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是一个道理。
多巴胺是不会让人保存理性的
所以,一旦这种素纱衣开始出售,那些自诩“高雅”的贵族们,肯定会为之疯狂
通透度不高,不要紧
只有有通透度,那就足够了,这种朦胧的感觉更加能够刺激多巴胺的大量分泌
“春秋版的情趣内衣”这是郑忽第一次见到这种素纱衣后,在脑子里直接蹦出来的想法。
也得亏同行的邓荒在他道貌岸然的脸上看不出端倪。
不然,肯定会说:“主上看起来浓眉大眼的,原来竟然是这种人”
邓荒看到这件素纱衣的想法,其实和郑忽的想法,用英雄所见略同来形容更加恰当
这也印证了女人常说的一句话:“男人,都特么的一个尿性”
没有任何犹豫,邓荒直接下了订单,让女工们先生产十件,后续会接着加量
之所以先要十件,是因为邓荒准备将素纱衣拿去各国来个竞价出售,等热度在各国贵族间炒起来之后,他再来一波竞价
韭菜要一茬一茬的割嘛
太心急了反而不美,更何况以现在的织造效率,十件素纱衣的工作量其实并不小
郑忽对此自然是乐见其成,他将邓荒招来,本来就是这么个目的。
具体怎么运作,郑忽是不会插手的,他现在只需要盯着进项就行了。
只要每年能为他贡献大量的进项,别管是钱财,粮秣还是奴隶,其他的一切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
事必躬亲的上位者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上位者,懂得放权,并且能够抓住关键的上位者才是真正的合格的上位者。
韩非子所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就是这么个道理。
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郑忽将所有的工坊都巡视了一遍,对于这段时间工坊的成果表示满意。
不出意外,就现在工坊之中的这些微创新和微改进而言,只要运作得当,每年给他带来几千金的收入绝对不是问题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问题,这些改进和创新都是微小的,这就意味着,如果以后不能在此基础上有大的突破,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被人模仿以至于超越
但这不就是创新的本质吗
永无止境,不进则退
也正因为此,郑忽在离开工坊前,特地将所有的工匠都召集起来。
一来是为了着重表彰那些作出成果的工匠,以激励后进者要发奋自强,同时,也不忘敲打那些受表彰的工匠,希望他们能谦虚,不骄不躁,再接再厉
二来则是改革奖励工匠的制度,将整个奖励制度固定下来,并且具体化,透明化,规范化,这样才能有利于工坊的管理和鼓励创新。
新制定的奖励机制,在新创制器物和某种技艺的重大突破上,直接将奖励提高到百金
在一般突破和微突破上的奖励也有提高。
而且鼓励团体协作。
不过,所有创造出来的器物究竟是重大突破还是其他,最终的决定权在郑忽。
只有郑忽点头同意了,奖励才会发到发明人手中。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若是新造出来的器物确实在技艺上属于重大突破,却不能创造价值,那么郑忽岂不是要白花钱了。
这样亏本的买卖坚决不能做
至于怎么才算突破,什么是重大突破,这些具体的细节性东西由陶孟和其他各个领域的顶尖工匠一起评定,评定每年分夏、秋两次进行,最终的结果和具体的成果要由邓荒和邓方二人确认无误之后,才会上报给郑忽。
每个人也可以在这两次评定中,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自荐,郑忽也鼓励这样的自荐。
无论怎么说,如果这套制度能贯彻实行下去,那么未来,工坊将会成为郑忽的聚宝盆
总之,一切交给时间去检验吧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举子
第二天,郑忽将昨日挑选出来的工匠召集起来。
这几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渠道的选线、测量以及宅邸的建造。
而宅邸的建造又是当务之急。
所以,郑忽在将工匠们招来的同时,又命人将邓方和陈奚请来。
让邓方亲自负责督建宅院,而陈奚则随郑忽去敲定水渠的线路。
他们二人手头的工作暂时由管鲍等人接手,算是给这两个未来的名臣一个成长的机会。
将建造宅院的事情安排下去,郑忽便带着陈奚和几名工匠下乡去了。
冬天,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冬天是异常寒冷的。
这种寒冷在田野当中更是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一股又一股的北风呼啸而过。
冬日里特有的寒气以其独有的刁钻出其不意的穿过包裹人身体的衣裘,侵入人的毛孔,进而侵入人的五脏六腑。
原本抵御风雨的战士,早已落了叶子,就像是被缴了枪的士兵一样,垂头丧气的,在狂风的呼啸声中瑟瑟发抖
郑忽带领着一行人方出城,便感受到了来自冬日使者寒风的问候。
天虽寒,事却不能不做
修渠道的事虽不如修建宅院来的紧迫,但是若错过了这个冬天,那么,想要修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