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郑王天下 > 分节阅读 71

分节阅读 71(1/2)

目录

得等秋收之后了

农忙的时候役使国人,这种事情郑忽可不想做,也不愿去做。

这种事情国人反对不说,还会给人一种不爱惜民力的形象。

在中国,不爱惜民力是和暴君,昏君划等号的

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就像诸夏民族自古就懂的在春天狩猎绝不猎取怀孕的母兽一样。

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虽然在此时并不存在,但是诸夏民族却始终信守不渝。

从根本上来说,诸夏民族的统治经验是取法于自然的。

据史记载,黄帝时期“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将自然之法引入到人事中,算是诸夏一贯的传统了。

沿着洧水河畔溯游而上,沿途寻找最佳的取水地点。

郑忽一行走的很慢,且都是步行,天寒地冻,洧水的河面上都结了一层薄冰。

陈奚在前面引路,郑忽则反复的提醒几人要注意安全。

这要万一落水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在这个医疗水平极其落后的时代,一个重感冒就有可能要了人的命。

人的脆弱在伤病面前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郑忽对于这种情况也是无能为力,他不是专业的医生,除了略懂些急救知识外,其他的他只能像现在多数的人一样,听天由命

中午,一行人在河边驻留,随从护卫在周围捡些木柴,架起来烧着热汤。

郑忽则和几名工匠及陈奚围在火堆旁,讨论着从洧水引水的问题。

首先,引洧水的决水处,地势既不能太高,也能太低,太高了不易于引水入渠,太低了又容易积水。

第二,尽可能的要距农田近,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

郑忽一行,一上午就在按照这两个条件在考察地势,不断的进行比较。

也找到几处合适的地点,讨论从哪一处规划为宜。

没过过久,他们的讨论被一婴儿的啼哭声打断。

在寒冷空荡的冬日里,显得特别凄厉,让人心里猛的一揪。

在这种情况下,郑忽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都说古代经常有弃婴的事情发生,今天或是真的让他给碰到了。

没有丝毫犹豫,郑忽立马让仇前去查看。

说起来,不举子即孩子生下来就被抛弃或者溺死,在宋朝的时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但这并不是说明这个问题只有宋朝才有。

相反,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产粮少,加之政府的苛捐杂税很重,在历朝历代不举子都是存在的,而且问题还相当严重。

郑忽也没想到,他都已经将长葛的全部赋税蠲除了,竟然还会发生这种事情。

民生难道真的已经艰难至此了吗

还是说因为某些迷信的原因

若是前者,郑忽谈不上责怪其父母,毕竟若是养得起,谁愿意抛弃自己的亲生子女。

若是后者,郑忽怒则怒矣,却也无可奈何,大环境如此,要想转变这些愚夫愚妇的思想,一来必须得用重典,二来则是要将民间的神权收归中央,加强引导。

在这个时代搞无神论,搞唯物主义那是离经叛道,绝不可行

短短的时间内,郑忽想了很多,这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反而是事关国本的大问题。

本来就已经是地广人稀了,如果再这样任由不举子或者人殉消减人口,那么,总有一天,人口问题会成为郑国的大问题。

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强大,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口基数作为支撑,不然,衰败只是早与晚的区别。

我太祖说过:“人多力量大”

这绝对是国家发展不变的真理,在此时更是尤为恰当。

原本郑忽是准备在宿麦收获之后,民众的口粮增加,再下令鼓励生育,现在看来确实不能再等了。

没过多久,抱着婴儿归来的仇印证了郑忽原来的猜测。

果然是有人不举子

看着小脸被冻的通红的婴儿,郑忽心里面真的感觉挺不是滋味的。

刚出生没多久就要面对这样的苦难,若不是今天被他们一行人碰到,或许就要被冻死也说不定

同时,郑忽也惊叹于人的坚韧,一个婴儿也不知道在这寒冷的天气里坚持了多久

“快,取热汤来”郑忽急忙吩咐道。

众人手忙脚乱的将热汤奉上,郑忽试了试温度,又吹了吹,小心的喂了婴儿几口。

或许是感受到腹中的暖流,婴儿也配合着郑忽喝了几口,之后,在郑忽温暖的怀中沉沉睡去。

见婴儿睡下,仇这才小声的向郑忽汇报起刚才的情况。

这是个女婴,被丢弃在河岸边不远的林中,仇找到婴儿之后又在周围寻觅了一圈,并没有发现其他人的踪迹。

听完仇的汇报,又看了看怀中沉睡的婴儿,郑忽开口道:“陈奚”

“卑下在”

“附近乡邑,何处距此地最近”

“应是成乡”

郑忽点点头,当即下命令道:“二三子且随我去成乡”

“唯”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家不举,全族连坐

成乡,在洧水河畔以西,距洧水极近。

从郑忽下达前往成乡的命令,到一行人抵达成乡,前后不过一刻钟。

一行人走的极快,连沿途绿油油的麦田也无暇顾及。

寻找女婴的父母还在其次,在如此寒温之下,若不能及时找一避寒温暖之处,以婴儿的体质,在旷野之中,很难支撑下去。

进入成乡,在陈奚的带领下,郑忽一行未做任何停留,径直的前往成乡乡宰家中。

成乡乡宰名为成禾,四十来岁,面容洁净,留着三绺髭髯,没有多数官吏身宽体胖的形态,干练的模样,给人一种精明的感觉。

从父、祖辈开始,他们家族便世为成乡乡宰,以谨厚闻名于乡里,当然了,官僚嘛,名声再怎么好,屁股底下说是一尘不染那也是绝对不可能。

不过,好在这一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贪不占,尤其是当得知长葛被封给世子后,更是谨守职分,未尝有懈怠。

原本成禾正在家中整理文牍。

托郑忽下命令核查人口的福,成禾在接到长葛官寺中的行文之后自然怠慢,趁着核查之事还未进行到成乡,先做些准备工作,以免到时候出现纰漏,他这个乡宰肯定是难辞其咎

当听到外面密集的脚步声,他眉头一皱,又有些摸不着头脑,正欲将皂隶唤来询问一番究竟怎么回事。

却看到守门的皂隶匆匆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