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郑王天下 > 分节阅读 55

分节阅读 55(1/2)

目录

间,越来越多的长葛民众顺着沟壑向郑忽涌来。

寒冬的天,田地里虽然没有杂草影响小麦的生长,但是很多民众还是每天习惯性的要到田里来看一看。

一来防止有调皮捣蛋的孩子践踏麦田,当然这种事可能性很小,孩童虽小,却也已经知道求生的不易,很少会发生践踏的麦田的事。

二来则是诸夏民族最初的小农思想在作祟,每天来麦田看看,看见满地的麦苗,心里会有一种满足感,如果发现小麦比昨天长了一些,或者比别家的小麦高了一些,那种满足感就别提了。

揠苗助长或许是个笑话,但是主人公每天跑到田里看禾苗的长势却是来源于生活。

涌来的人群自觉的跟随在郑忽的队伍后面,并未有人践踏小麦,这让郑忽松了一口气。

当然很多人见到郑忽之后免不了对外大喊“世子回来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被引来,队伍也越拉越长。

泄驾见状,笑着赞道:“子忽治长葛,甚得民和啊”

晚上还有一更,下周没推荐,要裸奔了,可怜

第一百一十二章 民心可用

郑忽对泄驾的话只是笑笑。

此时的民众朴实,一般而言,只要统治者能拉的下架子,到田间地头走两遭,和民众说说话,了解一下民生疾苦,再出一些利民惠民的政策,基本上都会得到民众的拥护支持。

像后来伍子胥谏吴王夫差不要纵容越王勾践的时候就说,勾践这个人在越国问疾吊丧,肯定是心里憋着坏呢

民众的容易满足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而且来说,封地内的民众对封君的归属感较强。

像汉朝时,栗太子被废为临江王,最后一次去长安朝见,祭祀过路神之后,上车,轴折车废,于是一群江陵父老哭着偷偷的说“吾王不返矣”

汉时都如此,更不用说现在了。

所以,郑忽并未因泄驾的话而有丝毫的得色,他现在心态已经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急于收买人心了。

一群人跟在郑忽的队伍后面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简直比过年还高兴。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郑忽离开长葛前,强行命令民众种植冬小麦,此举与民意相悖,民众虽对郑忽谈不上恨,但多少还是有些埋怨的。

而现在不但埋怨全无,反而见郑忽如见父母,要说其中没有原因那是不可能的。

当初郑忽离开长葛不久,管鲍二人便带着小麦种子回到长葛,令丞陈奚遵循着郑忽的命令带领着民众浇粪耕田种小麦。

分发耕具的时候确实引发了不小的骚乱,那可都是钱啊,三乡五里的豪长老财也没有这么败家的。

于是,有些人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错怪了世子。

等麦苗长出来以后,几乎所有曾经怀疑过郑忽的人都感到了羞愧。

这个差距太明显,下田里长出的麦苗竟然很少有枯黄之色,基本上都是翠绿翠绿的,而有些中田里的麦苗长势更是和上田里的麦苗长势无异。

很多人惊的都已经说不出话了,地力不单是保持住了,而且还涨了不少。

也由此,郑忽的民望再涨了一波。

没有人是傻子,郑忽在这件事所做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甚至将长葛守备的兵器都熔成了农具,导致现在长葛守城的士卒连个像样的兵刃都没有。

也得亏原繁在农闲时一直操练青壮,黑子又遵循郑忽的命令严加戒备,这才没有给西南棘泽的水匪寇盗以可乘之机。

不过,也是时候该剿匪了。

原繁帮助郑忽操练青壮,却没有顺带着将匪寇给灭了。

归根结底,像原繁这种老官僚,分寸拿捏的极准,不会出现越俎代庖的事情。

他若是帮郑忽将匪寇给灭了,郑忽就少收一波民心士气。

以郑忽的能力又不是完成不了剿匪工作。

他实在没必要多此一举,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随着车马的缓缓行进,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手头的活,跟在队伍后面,颇有些人声鼎沸,万人空巷的意味。

郑忽倒是没有什么变化,一脸的从容。

同行的泄驾、公子辛丑、邓荒却是看傻眼了。

这得是对自家采邑内民众有多大的恩德,民众才会这样扶老携幼的迎接自家的封君。

邓荒更是小声的对公子辛丑问道:“公子可曾见过这种场面”

辛丑点点头又摇了摇头,道:“先前我在召陵,跟随舅父听讼时也曾见过类似的场面,却未有这么多人”

邓荒难得严肃一回,“我听闻主上就封一岁不到”

辛丑有些震撼,也不知道怎么将话接下去。

邓荒心中感慨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呢

他家族三代经营邓城,他更是不要脸皮的四处筹粮以备饥年,都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

现在郑忽只就封一年的治理之功竟然赶上了他家族三代的经营之功,这个差距也忒大了点吧

“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邓荒看着前面郑忽的身影,默默的在心中思索着。

离城越近,人越来越多,甚至也有不少城中的民众闻讯赶来,到车马近前便自觉的为郑忽一行带起了路。

人虽多,秩序却是丝毫不乱。

待郑忽至城门处,一阵阵欢呼声此起彼伏。

城门内外两侧都站满了人,中间为郑忽一行留出了一条可供通行的道路。

车马进城,长葛“三巨头”匆匆而来,郑忽虽然没有先行通知,但是郑忽入长葛境内不久,消息便传了回去,三人自然不可能全无直觉。

不然的话,城门口处的秩序为何会如此的好,真以为此时民众的素质会普遍这么高

车马停稳,三人向郑忽行礼,郑忽站在车上简单回礼之后,便高声对民众道:“忽蒙诸位父老兄弟厚爱,夹迎于道,欢送至此,忽德薄,实在受之有愧,还望诸位父老兄弟切莫因此而荒废了事业,不然忽真是罪莫大焉”

“世子哪里话,世子待我等有天高地厚之恩,相迎只是些许小事,份属应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