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1/2)
介意给翼城系画张大饼,坚定他们抵抗曲沃的信心,让晋国多乱上一段时间。
“乱臣贼子自是人人得而诛之”
“子忽之言诚可谓善矣”
正欲和郑忽继续说下去,小子却看到自家父君从宫门走出。
和郑忽道了声罪,又约定来日再叙之后,便匆匆忙忙的去迎接现任的晋国国君晋哀侯。
郑忽无奈的笑笑,一肚子鼓动的话还没说呢
“子忽”
诸儿适时出现在郑忽面前。
“兄长”
郑忽对于这个未来大舅哥的感情是相当复杂。
能不复杂吗就像一个正常人突然发现自己的妻子和别的男人偷情。
第一反应必然是极其愤怒,甚至是想杀人。
当看到奸,夫是妻子的兄长时,愤怒之余会很错愕,然后还会感觉到很恶心。
如果有一天,两人迫不得已不得不在同一场酒宴上相见的话,那种感情,自己想去吧
郑忽的心理活动比所描述的更甚,不仅在酒宴上相见了,而且他还得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
因为他是预知未来
他也不确定现在有没有发生这种事。
总之,心理活动复杂,面上却不能有丝毫表露。
自己选的原谅帽,哭着也得戴上
“我听闻子忽还并未纳他国之女”
诸儿的话让郑忽瞬间提高了警惕。
“这特么的什么意思,谁能告诉我”
“然也”
诸儿听到郑忽肯定的回答,一副我很懂你的模样。
这就让郑忽更加摸不着头脑,外加一点小愤怒。
“未知兄长何意”
强逼着让自己冷静下来,郑忽感觉和他这位未来大舅哥在一块很容易勾动自己的心火。
男人嘛,都懂得
“无事,我只是闲来无事问问”
诸儿也微微察觉到了郑忽的情绪的波动,感觉这可能是戳到了郑忽的痛处,他才会有此波动,对自己的猜测更加确信
“看来要和父君讲一下了,不能让女弟出到郑国受这种苦”
诸儿有点可怜自家妹子了。
他来时,文姜还可怜巴巴的请他帮忙,如果遇到郑忽,让他对郑忽好一点。
他对此还有点吃味,说文姜是有了良人忘了兄长
现在看来真是子非良人
“真是没想到,看起来这么威武俊朗的人竟然会有这种爱好,还真是”
诸儿心理活动的丰富程度不亚于郑忽。
郑忽现在依旧是搞不明白这是搞的哪一出,问了一个没头没脑的问题,然后一副我很懂你模样,怎么感觉那个眼神越看越觉得是某个男人寡人有疾,同伴一副表示理解的模样。
刚想开口试探性的问问这货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却看到自家老爹和老齐侯联袂而出,自家老爹还隐隐有一种余怒未消的意味。
只是和老齐侯便走便说着话,强忍未发
郑忽和诸儿不敢怠慢,一块趋行至前。
待行礼之后,四人边走边说。
郑忽这才知道,蔡侯在这场宴饮中借机向自家老爹发难,以郑伯为王左卿士却不能佐理天子协和万邦,致使列国纷争,生民不安为由,请求天子免去自家老爹王左卿士的职位。
本来这也没什么,但是天子在各国诸侯面前表现出一副很意动的模样,却让郑庄公有点压不住自己心头的火。
若不是老齐侯和周公黑肩一直给他使眼色,他说不定就直接退宴走人了。
很明显这是天子授意蔡侯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让郑庄公在各国诸侯面前丢个丑,同时隐晦的告诉各国诸侯,郑可伐也
郑庄公要对此还是无动于衷的话,那就真是和神仙无异了
虽说天子最后没有允蔡侯之请,但是意思已经明白无误的传达出来了,在场各国诸侯无一不是明白人,怎么可能领会不了天子的意思
待将郑庄公和郑忽送到郑国馆舍,老齐侯和诸儿这才告辞。
临行前,老齐侯对郑庄公道:“而今蔡侯已得天子之命,再征伐其国殊为不智,与其战不如平,若郑伯信任寡人,寡人当为郑伯求解”
郑庄公暂压下心头的不快,对老齐侯拱手行礼“齐侯美意,谨谢之,此事就劳烦齐侯费心了”
老齐侯回礼之后,并未再多言,带着诸儿回去了。
郑庄公和郑忽踏进馆舍,入正厅落座之后,郑庄公的怒火依旧未曾消散。
“小子真当我可欺不成,若无我郑之辅,小子今日何能高居于明堂之上”
“父君息怒”
郑忽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劝自家老爹了,天子今天的做法确实有点过分了。
再怎么说,周郑之间是大宗与小宗的家庭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现在将这个矛盾摆出来,除了让矛盾更加激化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这天子还真是自以为是,还以为现在是宗周之时,天子有难,同异姓诸侯大多都会过来勤王,简直是异想天开”
郑忽心说。
“父君,勿要因气而伤身体才是”
“王室已东迁,大国诸侯对天子之命哪个不是阳奉阴违,父君对此事切莫过于忧虑”
郑忽现在也只能这样安慰他老爹了,其实天子的命令在此时用处还是很大。
毕竟现在周王室的余威犹在,有天子之命就是名正言顺
郑庄公听到郑忽的安慰,稍稍冷静了下来。
“若无天子,蔡侯绝无可能翻起如此大的风浪,此事怎能让我不恨”
“此事关键在于宋、鲁、卫、陈四国是何想法,若四国皆不遵天子之命,即使是天子又能奈我何”
郑忽指出了问题的关键。
不过,这却与他从朝周路上改善与天子关系的想法却是渐行渐远了。
郑庄公听了郑忽的话,也恢复了清醒,他刚才只是被天子激怒了而已
下一更在晚上
第一百零六章 祭天祭祖
礼记祭统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祭祀在历朝历代都被视为一件大事,周朝的统治者更是将祭祀活动作为一种维护和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郑忽跟随着郑庄公前来朝正,免不了要感受一下周朝王庭的祭祀风采。
是以,郑忽和郑庄公未至寅时便起,赶往东城,也就是所谓的成周之地。
周初,周公至洛阳,用土圭法测得洛阳所处的地方即为“天下之中”,然后开始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
尚书洛诰记载:周公“朝至于洛师”,对洛阳周边的几个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确定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皆“惟洛食”都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
于是,周公在洛水北、瀍水东、西筑了两座城,总称洛邑,西面是王城,是宫寝之所在。
东面是成周,是宗庙之所在,亦是殷移民所迁之处。
涧水、瀍水之间是周人聚居区,瀍水以东是殷人聚居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