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北美大唐 > 分节阅读 316

分节阅读 316(2/2)

目录

当然该支持还是要支持的,一场战斗打掉了德军三分之一的弹药,白南和国防部都看得心惊肉跳。一方面白南督促增加一笔对德意志共和国的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的援助。另一方面也接洽德意志国革方面,准备开启非无偿援助。

大唐的行事准则里从来没有援助和支持就应该自己全掏腰包这样的事情,所以当初在南美三国成立的时候,大唐虽然无偿给予了一些帮助,但三国的主要资金还是源自于大唐的低息贷款的。

另一位面中的日本,在亚洲和其他地区大规模地发放oda,也就是政府开发援助,其中从七九年以后中国累积得到了日本三万两千亿日元的oda。为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oda某种程度上是日本对中国的战后赔款,而另一方面也为日本产业进入中国打开了通路。对日本经济的好处也不言而喻。

大唐虽然是具有比较强橙色特征的现代国家,但是在金融运作上的能力,却十分灵活,乃至于比20世纪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更强。金融的活跃和发展能够给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强的动力和提升效率,当然如果不受控制的一味追逐利益,而且没有底线。就可能爆发如同美帝那样的各种危机。

大唐的财政紧张一些,但不代表大唐的各商业银行是没钱的。由于大唐几家商业银行巨头无一例外不是国有属性,从人事调动到营收分配一系列都是由国资委掌控的,所以这就使得大唐政府能够利用的资源更多。大唐毕竟是华人国家,强烈忧患意识下的华人都有着强烈的储蓄倾向。这也使得绝大多数新移民的钱是存放在商业银行中的。大唐建国以来长久都维持着低利率。不过民众对于利息的收入似乎已经十分满意,更多希望有地方存放现金。而商业银行一直努力地将这笔海量的资金重新带回社会,也就是进行放贷。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在经过妥善论证之后,都会得到贷款,利率还不高,整体经济环境的优越也使得整个回报率是十分高的,从而不断地钱生钱。

不过也许是因为观念的问题,商业银行们仍旧控制着相当大一笔流动性,私营企业主是谨慎的,国营企业想多贷但是脑袋上套着枷锁,防止他们浪费资金以及滋生贪污。所以一些海外投资或者政府间借贷就是不错的项目了。

白南关于援助从无偿转有偿的想法传下去之后,几大商业银行立即给出了自己的方案,白南看上去都十分咋舌。有银行提出20年期的5亿唐元的低息贷款,有银行则提出了累进模式的每年投入一笔贷款的模式,总之五花八门,而且金额巨大。

这也体现出各商业银行内部也是比较看好德意志革命,以及之后德国的经济发展的,他们都希望利用这笔贷款分一杯羹。虽然所谓低息贷款,但实际大唐本国内部也都是低利率。同时资金利用不足,大额贷款也为商业银行们提供了一个好项目,有些银行也企图趁机进入战后的德国,开展业务。

经过遴选和修改之后,大唐的贷款方案去到了汉堡马恩斯总统的桌上,马恩斯对此自然是不无不可,虽然免费的变成要还的了,但是十年或者二十年期的长期贷款,对于德国来说,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这也表示大唐不会轻易放弃德意志国革,他们的革命之路还是一片大好的。

578莱比锡战役十

易北河渡河战斗过去之后,普鲁士人可并不知道德军究竟消耗了多少弹药并且还剩多少库存,他们所能见到的最直观的就是自己的伤亡数字。近八千人的死伤,再加上之前德军对马格德堡地区的攻占,使得普军实际上在一周之内就付出了万人的伤亡,这毫无疑问是一场惨败,而且就以前的历史来看,很少有一场如此短促的战役,在规模并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伤亡这么多的士兵。

普军的统帅卡尔一世虽然战前对于战争的惨烈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但是真正见到万人的伤亡时仍旧感到极为心寒和恐怖。卡尔一世在之后写给腓特烈威廉二世的信件中提到:“当代的战争模式已经随着武器的变化而发生了巨变,来自唐人的武器已经改变了战场的形态,并且让火力弱势一方的损失极为加大。不过依照我的判定,如果我方拥有跟叛军同等强度的火力,那么必然能对叛军也造成大量的伤亡。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关键已经不在于单纯的士兵人数和战术,火力的强弱已经成为更重要的一个因素。”

不过卡尔一世也同样慧眼如炬,他在信中也宽慰自己的国王道:“这并不代表普鲁士没有取胜的机会,我在战斗中发现,叛军会不计后果地发射大量弹药,而有证据表明叛军使用的精密武器都是由唐国制造的,那么他们就很难短时间内补充弹药。叛军也不可能拥有大量的弹药存量,所以我们对叛军的打击,应该集中在对后勤的破坏上,只要战争的烈度超过某一个点,那么缺少弹药补给的叛军将会暴露出所有的劣势,而面对我们训练有素的普鲁士精锐只会崩溃。”

卡尔一世话说得有一点点隐晦。但实际上意思却是很明白的,普军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德军这种装备水平的,虽然普鲁士已经逐渐具备生产发射金属定装弹的栓动步枪、咖啡磨机枪以及线膛炮等等武器,不过这种生产能力只要还是集中在鲁尔区,鲁尔区现在是在德军的控制之下,反而逐步开始为德军生产这些武器了。

那么可行的方案也就一个了。那就是用人力去拼德军的火力,透支德军的火力后,胜利就自然到来了。可无论是腓特烈威廉二世还是卡尔一世,都不希望用普鲁士人的生命去搏,这场战争之后,如果普鲁士损伤惨重,那么对于今后欧洲局势的发言权就降低了,甚至还会遭到别的国家的觊觎。毕竟这场平叛,普鲁士损失的区域尚不算多。这主要是为诸多西德意志小邦夺回土地和重建贵族封建体制。

腓特烈威廉二世不满卡尔一世在前线的表现,但是他也知道卡尔一世也同样无能为力,更换将领也不一定能打得更好,而且卡尔一世说的很有道理。所以,普鲁士的国王陛下开始想其他的主意。首先他催促利奥波德二世尽快把奥地利军队送到前线,从南方为联军打开一条通路。

奥地利军团会经过德累斯顿,直接出现在莱比锡南面,无需跨越易北河防线。所以威胁系数更大。一旦奥地利军队成功的拖住德军,那么普军就更有机会渡河成功。两厢合力,拼着比较大的损失也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

其次,腓特烈威廉二世还意图将更多的欧洲盟友带入这场战争中来。他连续致信了英国国王、荷兰执政、丹麦国王、瑞典国王,出于对俄罗斯人的不信任,倒没有去找沙皇俄国,在信件中他将这场叛乱称为欧洲全体国家的重大危机。应该合力解决,并希望这些国家能够派兵援助。

北欧的丹麦和瑞典等国,对于德意志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