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 > 第18章 捷报入宫圣心喜,廷争又起暗箭生

第18章 捷报入宫圣心喜,廷争又起暗箭生(2/2)

目录

翌日朝会,果然风云再起。崇祯还沉浸在燧发枪成功的喜悦中,准备与群臣分享这一“喜讯”,并再次强调对王小伟的支持。然而,他刚开口提及新式火铳,一名御史就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奏!”御史声音激昂,“臣闻王都督研制新铳,本为好事。然其行事,多有僭越不妥之处!其一,火器乃国之重器,研制当由工部、兵部共同监管,何以王都督可私自设立工坊,秘而不宣?此乃擅改祖制,无视部院!其二,闻其耗银数十万两,至今仅得样铳数支,效率何在?钱粮去向何方?臣恐其中有弊!其三……”

那御史深吸一口气,抛出了最恶毒的指控:“王都督聚集工匠流民数千于‘格物院’,守卫森严,外人难入。其麾下商队更行走于蒙古、朝鲜乃至海上,结交莫测。臣斗胆请问,王都督此举,究竟意欲何为?是否存了私募势力,交通外藩,有不臣之心?!”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虽然很多人都对王小伟不满,但如此直指“不臣之心”的指控,还是极其尖锐和危险的。

龙椅上的崇祯,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刚刚燃起的喜悦被这盆冷水浇灭,取而代之的是愤怒和一种被冒犯的感觉。他确实忌惮王小伟,但此刻更厌恶这些言官不分青红皂白、罗织罪名的攻讦!

周延儒见状,出列打圆场,语气却带着引导:“陛下,李御史所言虽言辞激烈,然其忧国之心可鉴。王都督行事,确有些……特立独行,引人疑虑。为安朝野之心,臣以为,是否可派工部、兵部官员,入驻其军工司,共同监管?也好以示王都督清白。”

这看似折中的方案,实则包藏祸心,目的是要插手、甚至夺取王小伟的军工成果。

王小伟站在武臣班列中,冷眼看着这场闹剧。他知道,这是温体仁一党的反扑。他出列,并未直接反驳那些指控,而是面向崇祯,沉声道:

“陛下,臣之心,天地可鉴!研制新铳,只为强军卫国,早日平定虏寇流贼,解陛下之忧,救黎民之苦!至于所谓靡费,所有账目,内监及陛下派员皆可随时核查!每一文钱,皆用于刀口之上!”

他话锋一转,变得锐利:“至于祖制?若拘泥于祖制,我大明火器何至糜烂至此,让东虏铁骑屡屡肆虐京畿?!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若工部、兵部真有能臣干吏,可造出胜于东虏之利器,臣甘愿让贤,即刻交卸所有差事!”

他最后环视那些御史,声音如同寒冰:“至于不臣之心……呵呵,臣若有不臣之心,何须等到今日?何须耗费心力去研制杀敌利器?直接在京营振臂一呼,岂不更便?”

这番话语,掷地有声,既有忠君爱国的表态,又有对旧体制的无情抨击,更有基于实力的强大自信。直接将温体仁一党的攻击顶了回去。

崇祯看着殿下昂然而立的王小伟,再看看那些只会空谈、罗织罪名的言官,心中的天平再次倾斜。他需要能做事的人,需要能打胜仗的将军!

“够了!”崇祯猛地一拍御案,打断了还想争辩的官员,“王爱卿一心为国,朕深知之!军工之事,乃朕特许,一应事宜,皆由王爱卿专断,无需他人置喙!退朝!”

皇帝的金口玉言,暂时压下了这场风波。但王小伟知道,他与旧文官集团的矛盾已经彻底公开化、白热化。暗箭之后,恐怕就是明枪了。他必须加快脚步,在敌人更猛烈的反扑到来之前,让自己变得更强,更不可撼动。

(第五卷第十八章 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