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铁证如山震寰宇,巨贾奸相终伏诛(1/2)
京城的气氛,随着王小伟与温体仁集团斗争的白热化,变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压抑而躁动。暗流在平静的表象下汹涌,双方都在积蓄着最后致命一击的力量。
温体仁一党在舆论上的失利,并未让他们退缩,反而狗急跳墙,加紧了暗中活动。他们联络各地对王小伟新政不满的士绅,串联朝中潜伏的党羽,甚至开始秘密接触部分掌握兵权的勋贵和边将,许以重利,试图构建一个反王的联盟。与此同时,针对王小伟本人及其核心成员的监视、行刺计划也再次被提上日程,只是鉴于上次的失败,行动更加隐秘和谨慎。
然而,他们的一切动作,在早已张开大网的“影”面前,近乎透明。王小伟隐忍不发,并非怯懦,而是在等待一个能将敌人连根拔起的契机,一个在皇帝和天下人面前,让其永无翻身之地的铁证!
这个机会,很快由范永斗亲手送来。
范家历经打击,虽元气大伤,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范永斗躲在幕后,与温体仁的勾结更为紧密。为了筹措资金,维系关系网,并试图给予王小伟的经济体系致命一击,范永斗铤而走险,策划了一场庞大的伪钞案。他利用残存的工匠和渠道,大量仿制、伪造王小伟麾下“齐鲁银号”发行的银票,并通过其暗中控制的钱庄、商号,将这些伪钞大规模投放市场,企图扰乱金融秩序,引爆挤兑风潮,彻底摧毁王小伟的信誉和财源。
这一招不可谓不毒。一旦成功,王小伟赖以支撑军改和新政的经济基础将瞬间崩塌。
可惜,他低估了“影”的渗透能力,也低估了王小伟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伪钞刚刚在几个点上零星出现,就被高度警惕的银号伙计和暗中巡视的“影”成员发现端倪。消息火速报至王小伟处。
“终于等到他们自己把刀递过来了。”王小伟眼中寒光一闪,立刻下令,“放长线,钓大鱼!严密监控所有伪钞流通渠道,顺藤摸瓜,我要人赃并获,揪出背后的所有人!”
一场无声的追踪与反追踪在京城乃至更广的范围内展开。“影”的精英倾巢而出,化身商贩、脚夫、赌徒,混迹于三教九流之中,牢牢锁定了伪钞的源头——一座位于京郊,伪装成染坊的秘密工坊,以及负责协调此事的范家大管家和温体仁府上的一个核心师爷。
收网的时刻到了。
这一日,天色未明。一支由王小伟亲卫、部分效忠于皇帝的锦衣卫(骆养性在巨大压力下被迫配合)以及京营执法队组成的混合队伍,如同暗夜中的利刃,同时扑向多个目标:京郊伪钞工坊、范家在京城的几处隐秘据点、温府侧门……
伪钞工坊内,工匠们正在连夜赶工,堆积如山的伪钞半成品和印版被当场起获,人赃并获。范家大管家在试图从密道逃跑时,被埋伏的“影”堵个正着。而那位从温府侧门溜出,准备与范家管家接头的温府师爷,则被直接摁倒在了小巷里,从他身上搜出了温体仁与范永斗往来的密信,其中清晰提到了策划伪钞案、扰乱金融、以及之前多次密谋陷害王小伟、甚至隐约提及了对皇帝的不满……
铁证如山!
人犯、物证被迅速押解至都督府,部分关键证据则被王小伟直接带往皇宫。
清晨,朝会。崇祯皇帝刚刚升座,还未来得及处理日常政务,王小伟便手持一份奏章和一个小木箱,昂然出班。
“陛下!臣有本奏,事关国本,刻不容缓!”王小伟声音沉凝,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温体仁心中莫名一紧,有种大祸临头的不祥预感。
“讲。”崇祯示意。
王小伟将奏章高举过头,太监接过,呈送御前。同时,他打开木箱,取出里面的伪钞、印版、密信副本等物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