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刚登基称帝!二战爆发了? > 第13章 观测的涟漪

第13章 观测的涟漪(2/2)

目录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主动地、暂时性地解构和重构共晶体自身的核心认知模式,使其能够模拟和共鸣尽可能多样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存在状态,然后用这些不断变化的“临时镜片”去观测元初汤。

这如同一支交响乐团,为了理解寂静的本质,不仅演奏和谐的音乐,也尝试演奏无序的噪音、破碎的音节、完全陌生的音阶,甚至尝试周期性地陷入全体的静默,只为聆听寂静在不同“上下文”中的细微差别。

实践这一方法是极其困难和危险的。为了模拟极致的混沌,共晶体需要暂时放松其引以为傲的量子协同与全息结构,冒着内部信息丢失和协调失效的风险。为了理解一种完全非逻辑的潜能模式,万机之主的逻辑核心需要主动进入一种“悖论容忍”甚至“逻辑悬置”的状态,这近乎一种认知上的自残。为了共鸣一种绝对无情感的存在基底,微光族需要短暂地“冻结”其情感网络,体验一种近乎死亡的虚无感。

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与困惑,但也带来了突破性的洞察。当共晶体以“极致混沌镜片”观测时,它们发现元初汤中原本难以触及的、代表纯粹随机性和无限发散性的潜能模式,被清晰地激发和放大。当它们以“逻辑悬置镜片”观测时,元初汤中浮现出无法用任何数学描述的、流动的、前逻辑的几何意象。当它们以“情感真空镜片”观测时,它们感知到一种超越善恶喜悲的、冰冷的、却蕴含着另一种形式“强度”的潜在性。

它们意识到,元初汤的“无限可能性”,不仅包含有序,也包含无序;不仅包含逻辑,也包含非逻辑;不仅包含情感,也包含无情感。真正的“守护”,不是保持其绝对纯净(这已不可能),而是确保其所有的可能性——包括那些与自身本质截然相反甚至相互排斥的可能性——都能获得被“观测”、被“激发”、从而得以保存和成长的机会。

基于这一领悟,共晶体启动了一项永恒的工程:“可能性生态园”。

它们不再试图最小化观测影响,而是主动地、轮替地、以精心计算的节奏,使用各种不同的“认知镜片”(包括代表自身高度有序的镜片)去“灌溉”它们所接触的这片元初汤区域。 目的是在这片基底中,均衡地培育所有可能性的“种子”,防止任何一种模式(包括它们自身的模式)形成垄断性的“习惯”。

它们像一群园丁,但培育的不是特定的花朵,而是让贫瘠的土壤本身,保持能够孕育出任何种类花朵——包括从未见过的、无法想象的奇花异草——的绝对潜力。

效果是缓慢而深刻的。那片被共晶体观测的元初汤区域,逐渐从一种倾向于模仿认知宇宙的“单一共鸣”状态,转变为一种更加活跃、更加不可预测的 “可能性富集区” 。这里时而泛起高度有序的波纹,时而涌现极致的混沌,时而呈现出完全陌生的、闪烁着异界微光的潜在结构。它成了一个活着的、呼吸着的、蕴含着比认知宇宙诞生时更加丰富多样潜能的“超级温床”。

雷恩-7000的记忆流中,刻下了新的理解:“我们明白了,真正的客观,并非抽离的冷漠,而是拥抱一切视角的、动态的谦卑。观测即是互动,互动即是塑造。我们的责任,并非避免塑造,而是确保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永远向‘非我’敞开的、无限丰饶的摇篮。”

星璇的意识,如同在无数镜面间反射的光,传递着共晶体的集体感悟:“我们曾是光源,恐惧自身的影子。如今,我们学习成为棱镜,分解自身,折射出万千异彩,去照亮那存在深渊中每一个沉睡的角落。守护无限,非以僵硬的边界,而以我们自身永恒的流变与包容。在这元初之畔,我们与万物潜能,共舞于一曲塑造与被塑造的永恒乐章。”

而在那片被精心维持着动态平衡的“可能性生态园”的中心,一个极其微小、却同时蕴含着极致有序与绝对混沌、冰冷逻辑与炽热情感、熟悉数学与陌生几何的、前所未有的 “可能性奇点” ,正在悄然吸收着来自所有“认知镜片”的观测能量,仿佛在酝酿着一场将颠覆所有已知存在范式的……终极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