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 > 第139章 盆景与森林的悖论

第139章 盆景与森林的悖论(1/2)

目录

战略布局的“先手棋”已然落下,资源配置的“指挥棒”初步调整,考核评价的“风向标”也已明确。清源县的发展航船,正按照江辰擘画的蓝图,试图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深水区。然而,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远超纸上谈兵。首当其冲的挑战,并非来自外部的明显阻力,而是源于内部的深层困境:那些在精心培育下长势喜人的“盆景”,其成功经验,却难以在更广阔的基层“森林”中有效复制和推广。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构成了清源县转型路上必须破解的“盆景与森林”的悖论。

这一悖论,在江辰一次不打招呼的随机调研中,变得格外清晰刺眼。

调研点选在了距离县城较远、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柳林乡。该乡并非“清源优品”的核心产区,也非产业转型的重点乡镇,更具普遍性。江辰只带了秘书和县委办一名副主任,轻车简从,直接开到乡政府。

乡党委书记老杨闻讯匆匆赶来,略显紧张。江辰摆手制止了寒暄,直接要求去看看乡里近期推广“清源优品”标准化种植的落实情况。

老杨带着江辰来到一片相对平整的农田。时值初夏,玉米苗已有半人高,长势看似不错。老杨介绍,这是乡里确定的“标准化示范片”,要求农户按照“清源优品”的绿色生产标准进行管理。

江辰走进田间,仔细查看。他发现,地头虽然插着“标准化示范田”的牌子,但田间管理却显得粗放。化肥袋、农药瓶随意丢弃在田埂,与不远处“清源优品”核心产区峰翠合作社那整洁规范、记录详尽的茶园相比,判若云泥。

“老杨,这示范田,用的什么肥?病虫害怎么防治的?有记录吗?”江辰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捻了捻,问道。

老杨额头见汗,支吾着回答:“县里推广的标准,我们都宣传了……要求用有机肥,科学用药。具体……具体到每家每户,可能执行上还有点差距。记录……记录本在村里。”

江辰没有批评,而是走到田边一位正在劳作的老农身边,递了根烟,聊了起来。

“老人家,今年种玉米,跟往年有啥不一样没?”

老农接过烟,憨厚地笑了笑:“领导,没啥大不一样。乡里说是要按新法子种,啥标准……俺也搞不太懂。反正该施肥施肥,该打药打药呗。”

“知道‘清源优品’吗?”

“听广播里说过,说是能卖高价。可咱这玉米,又不是茶叶,还能卖出花来?再说了,那标准听着就麻烦,多花钱还费功夫,能不能多卖钱还不一定呢。”

老农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问题的核心:对于广大普通农户而言,缺乏看得见、摸得着的即时效益驱动,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引导和细致服务,再好的标准也难以转化为自觉行动。政府的号召与农民的算盘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