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 > 第82章 暗流

第82章 暗流(2/2)

目录

几天后,另一件更具体的事情,让江辰意识到这“暗流”可能比他想的更深。局里年轻干部小赵负责梳理各区上报的、希望纳入第二批示范区项目库的备选项目清单。在初审天湖区上报的一个关于“建设区域性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的项目时,小赵发现,这个项目的规划选址,与之前天湖与经开两区正在酝酿的“环湖科创走廊”中,关于共享服务平台布局的初步设想存在部分重叠。小赵按照流程,草拟了一个征求意见稿,准备发送给经开区,询问其看法并就可能的协同点进行沟通。

稿子按程序先报给了周强审阅。周强看完后,将小赵叫到办公室,提出了修改意见:“小赵啊,这个征求意见的措辞要注意。天湖区这个项目是他们区里的重点,我们主要是备案和了解情况,直接发函给经开区问是否协同,容易引起误解,好像我们要干预区的自主规划。是不是可以委婉一点,或者先放一放?”

小赵有些不解,但还是按照副局长的意见对文件进行了修改,语气变得缓和了许多,从“征求意见”变成了“告知信息,欢迎提出协同建议”。修改后的稿子送到江辰这里时,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变化。这种变化看似微小,却弱化了管委会的主动协调职能,更像是一个被动的信息中转站。

江辰将小赵叫来,询问修改的原因。小赵如实汇报了周强的意见。江辰没有批评小赵,只是平静地说:“示范区项目库的筛选,协同性是重要标准。主动征求相关方的意见,是我们的职责,也是为了避免未来的重复建设和矛盾。按最初的版本发吧,措辞可以再精准些,但核心意思不能变。”

小赵离开后,江辰沉思片刻。周强的修改意见,表面上是为了避免矛盾,但深层原因,恐怕是不希望天湖区重点项目的推进,因为可能存在的协同要求而受到任何潜在的制约或拖延。这是一种非常隐蔽的“本位主义”保护。

这两件事,单独看都不算大,但叠加在一起,让江辰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正在发挥作用。这股力量并非明目张胆的对抗,而是体现在工作细节的拿捏、协调分寸的把握上,试图在规则范围内,微妙地影响着资源流向和决策倾向,以维护某些固有的格局或利益。

韩副省长的视察带来的高层关注,就像阳光照射进水面,既催生了表面的生机,也让水下的礁石与暗流更加清晰。示范区这艘大船,在破浪前行之际,不仅要应对外部的风浪,更要警惕船体内部因原有配重而产生的细微偏移。

江辰知道,他不能简单地批评或否定周强,那样会破坏团结,也无助于解决问题。他需要更策略性地进行引导和平衡。一方面,他要继续依靠周强在基层协调中的经验和人脉;另一方面,他必须通过完善制度流程、强化局内人员的规则意识,来逐步抵消那种潜在的倾向性影响。同时,他也要更主动地与天湖区之外的经开、江港两区保持密切沟通,确保他们的诉求能够被及时、公平地倾听和反映。

他拿起电话,打给了经开区负责“环湖科创走廊”项目的王主任:“王主任,我是江辰。有个情况跟您通个气,也听听您的意见……”

他必须让这水下的“暗流”,暴露在沟通与规则的阳光之下,才能确保示范区航船的方向,不偏不倚。真正的考验,往往不在惊涛骇浪,而在这看似平静却暗藏玄机的细微之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