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视察的深意(2/2)
周日晚,汇报材料基本成型。江辰独自在办公室进行最后的审阅。材料主体扎实,问题也切中要害,但他总觉得还缺点什么,不够有冲击力,未能完全体现示范区建设的复杂性和开创性。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着夜色中清源的万家灯火,脑海中回顾着这几个月来的点点滴滴:从“三角地”的破冰,到事权划分的激烈争论,从东亚纺织项目的几经周折,到数据偏差背后的深层焦虑……这些,都是冰冷的条文和数字无法完全承载的。
他回到电脑前,在汇报材料的最后部分,增加了一页简洁的总结。他没有使用空泛的套话,而是写了三句凝练的体会:
“其一,协同发展,本质是利益关系的重构,核心在于建立激励相容的新规则。”
“其二,改革突破,往往不在于口号有多响,而在于能否在微观层面破解一个个具体的审批‘迷宫’和利益‘坚冰’。”
“其三,示范区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是否为企业和群众创造了更公平、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这三句话,是他这段时间最深刻的感悟。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省领导传递出示范区建设者们的真实思考与探索之艰。
周一上午,江辰将最终版材料送呈张主任审定。张主任仔细阅后,目光在那三句体会上停留良久,最终点了点头:“很好,就这样。下午的汇报,就看你的了。”
下午两点半,韩副省长的车队准时抵达示范区管委会。视察流程紧凑而高效。在“三角地”现场,韩副省长看得仔细,问得专业。随后,在管委会会议室,听取了张主任的整体汇报和江辰的专题汇报。
江辰的汇报条理清晰,案例生动,尤其是讲到东亚纺织项目的波折和“绩效对赌”的创新时,韩副省长听得十分专注。当江辰最后说出那三句体会时,韩副省长微微颔首,插话道:“说得很好。改革就是要敢于触碰利益,善于在微观层面找到突破口。你们遇到的省级权限问题,回去后办公厅要记下来,好好研究。”
汇报结束,韩副省长做了简短讲话,高度肯定了清源示范区前期的探索和成效,尤其赞扬了“清单管理”的思路和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并表示省里将认真研究提出的建议,全力支持示范区深化改革。
视察圆满结束,送走省领导后,管委会上下都松了口气。张主任难得地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再次肯定了江辰和协同发展局的工作。
然而,江辰并没有被表面的成功冲昏头脑。他注意到,在陪同视察和汇报的整个过程中,周强虽然表现积极,但在某些需要补充说明的环节,特别是涉及可能对天湖区现有利益格局产生影响的改革举措时,他的言辞会变得格外谨慎,甚至有些含糊。
韩副省长的肯定和承诺,为示范区打开了新的局面,但也可能让潜在的内部张力更快地浮现出来。更大的舞台,意味着更复杂的棋局。江辰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随着这阵来自省城的春风,悄然降临。他需要更加审慎地平衡内外关系,推动这艘刚刚启航的示范区巨轮,驶过接下来的暗礁与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