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 > 第68章 细则博弈

第68章 细则博弈(2/2)

目录

江辰的方案,核心是“先易后难、动态调整、着眼长远”,引入了第三方评估和管委会仲裁机制,增加了规则的公信力和灵活性。

李局长和王主任听完,沉默地权衡着。江辰的方案没有完全满足任何一方的最高要价,但提供了一个现实可行、且能保护双方核心利益的出路。更重要的是,江辰点出了项目成败对示范区整体的重要性,这让他们不得不考虑更高层面的政治影响。

“我同意按这个方向细化。”王主任最终率先表态,他知道,尽快推动项目落地,对展示经开区的产业承接能力同样重要。

“我们也没问题,但第三方评估机构的选择机制必须公平。”李局长也顺势下了台阶。

最大的难点就此突破,后续的细则磋商速度明显加快。与此同时,江辰主导的《关于支持江港片区加快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初稿也已完成,开始在筹备组内部和市相关部门小范围征求意见。

意见反馈如期而至。市环保局对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提出建议,认为可考虑从示范区未来的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市财政局则提醒要注重政策的可持续性,避免形成新的“等靠要”;而最引人瞩目的,是经开区反馈的一条意见:经开局王科长提出,支持江港的“飞地经济”政策,应明确“飞入”江港的项目,其产生的Gdp和工业产值等统计指标,是否可按一定比例同时在项目转出区和江港进行核算。

这一条意见,看似是技术细节,实则触及了深层次的考核激励机制。如果实现,将极大鼓励天湖、经开等发达区域将项目转移到江港的积极性。江辰立即意识到这条意见的价值,将其作为关键条款纳入《若干措施》的修改稿。

然而,江辰也清楚,无论是联合项目的细则,还是支持江港的措施,都只是纸面文章。真正的考验,在于落实,在于能否经受住复杂现实的冲击。就在他认为可以稍松一口气时,一个电话从江港区打了过来,是副区长钱大有,语气带着几分焦急。

“江组长,有个突发情况!我们区原来计划升级改造的那片老旧厂房区,有一家重点企业,东亚纺织,今天突然向我们提出,如果区里不能尽快帮助他们解决扩产用地和能耗指标问题,他们可能考虑将总部和核心产线搬迁到外地!这家企业是我们江港的纳税和就业大户,它要是走了,影响太大了!”

江辰的心微微一沉。东亚纺织的问题,恰好暴露了江港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两难困境:既要淘汰落后、推动升级,又要稳住基本盘,防止产业空心化。这家企业的去留,瞬间让支持江港的《若干措施》变得无比紧迫和具体。

他对着电话沉稳地说:“钱区长,您别急,先把企业的具体诉求和面临的困难详细了解清楚。我们这边支持江港的政策正在走程序,很快就会正式征求意见。这家企业的情况,正说明了我们制定差异化政策的必要性。我马上向张副秘书长汇报,看来,我们的工作节奏需要再加快一些了。”

放下电话,江辰深吸一口气。示范区的蓝图之下,是无数个像“东亚纺织”这样具体而微的生存与发展命题。政策的针脚,必须足够细密,才能缝补这些裂痕,引导航船穿越暗礁。真正的压力,从来不会给人喘息之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