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差异化方案(1/2)
从江港区调研归来,江辰的心情并未轻松。车窗外的景象与钱大有副区长的话语交织在一起,让他对示范区建设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协同发展,绝非简单的资源叠加或规则统一,其核心难点在于如何平衡不同发展水平区域间的利益诉求,尤其是如何有效提振像江港这样的后发区域。
回到筹备组办公室,已是深夜。江辰没有休息,而是将江港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迅速整理成一份详细的调研简报。他没有过多渲染困难,而是重点分析了江港面临的核心瓶颈:产业转型的乏力、环保历史欠账的压力、基础设施的落后,以及最关键的发展信心不足。简报最后,他提出了初步建议:示范区的政策体系必须体现差异化,对江港这类区域给予“扶上马、送一程”的特殊支持。
第二天一早,江辰便将简报呈送给了张副秘书长。
张副秘书长仔细阅后,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情况比预想的更具体,也更棘手。江辰,你提到的差异化政策,方向是对的。但尺度把握是关键。倾斜过度,天湖、经开会有意见,认为搞平均主义,挫伤先进地区的积极性;支持不足,又无法解决江港的实际问题,‘协同’就会流于形式。”
“秘书长,我初步考虑,差异化不能是‘输血式’的简单补贴,而是要设计一套能够激发江港内生动力的机制。”江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比如,在管委会的‘协同事项清单’和考核指标中,可以增设针对帮助后发区域的‘加分项’。鼓励天湖、经开的企业通过技术转移、共建‘飞地园区’等方式与江港合作,这些合作成果在考核评价和利益分享时给予更高权重。同时,对江港承接产业转移、生态保护补偿等方面,给予更灵活的政策空间和资金支持,但前提是江港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转型升级方案。”
张副秘书长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思路很清晰。就是要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把外部支持转化为江港自身转型的动力。这样,你抓紧时间,牵头组织力量,在现有《管理条例(草案)》和《协同项目指引》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一份《关于支持江港片区加快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的初稿,作为示范区政策体系的配套文件。重点要在产业引导、生态补偿、飞地经济、人才激励等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条款。”
“好的,秘书长,我立刻着手。”江辰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但目标也更加明确。
接下任务后,江辰立即组织政策研究专班的骨干,投入了《若干措施》的起草工作。这比制定普适性的规则更难,需要精准把握江港的痛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起草过程充满了争论和反复。
在产业引导上,有人主张严格准入,避免污染转移;有人则认为当务之急是发展,标准可适当放宽。江辰坚持提出“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结合的模式,明确鼓励发展的绿色产业目录,同时严守环保底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