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庠序新声,格物萌芽(2/2)
“赵兄,那水位标尺,刻度依据何法划定?”
“陈兄,杠杆之力臂与重物关系,可有公式推算?”
“若将此理用于投石机,射程可否增加?”
问题五花八门,却都指向了对“理”的探究。赵铭与陈逸一一耐心解答,遇到暂时无法回答的,便坦然承认,允诺查阅资料后再行探讨。这种务实坦诚的态度,反而赢得了不少好感。
消息很快传回东宫。承烨仔细听取了赵铭和陈逸的汇报,尤其是那些监生们提出的问题。
“他们问到了投石机,”承烨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可见其思已不局限于眼前之物,开始联想、推演。此乃格物之要义!你二人下次讲学,或可增设一‘格物推演’环节,提出一两个实际问题,如‘如何估算一堵墙的承重’、‘如何设计省力的汲水工具’,引导他们运用已学之理进行思考,不必强求答案正确,重在过程。”
与此同时,国子监讲席设立的影响,开始向地方官学渗透。一些消息灵通、思想较为开明的州府学官,开始悄悄寻找《格物精要》的抄本,或在教学中尝试引入一些浅显的实用知识。虽然阻力依然巨大,但一股潜流已然形成。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兵部军器监在得到皇帝默许后,正式行文东宫,请求派遣几名年轻匠师,至东宫“观摩学习”改良弓弩的技艺。承烨欣然应允,并让李桐、张允借此机会,不仅传授具体技法,更系统讲解背后的力学原理,希望能培养出既懂操作又明道理的工匠。
庠序之内,新声初啼;宫苑之外,星火渐燃。格物之学,终于突破了东宫的书斋,开始在这片古老帝国的教育土壤与实务部门中,扎下稚嫩却顽强的根须。承烨知道,这萌发的嫩芽尚且脆弱,需要小心呵护,耐心培养。但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这致力于“穷理致用”的新芽,终有一日,能在这片土地上,长成参天大树,荫泽后世。帝国的知识图景,正因这一点萌动的绿意,悄然发生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