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新格局(2/2)
48小时后,泰国光伏电站的电力通过跨境电网源源不断输送到柬埔寨,越南也按时调出300w电力支援泰国稻田灌溉。当颂猜的稻田里重新响起灌溉设备的轰鸣声时,他特意给高小凤发来一段视频:镜头里,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摇曳,村民们围着光伏提水设备唱歌,字幕写着“感谢中国朋友,让我们的稻田永不缺水”。
解决了电力危机,“绿色能源走廊”的其他项目也加速落地。在老挝琅勃拉邦,联盟建设的“光伏+橡胶加工”产业园正式投产,光伏电力不仅满足橡胶烘干需求,还能将多余电力卖给泰国,让当地橡胶农的收入翻了一倍;在柬埔寨马德望,“雨林光伏学校”建成开学,教室的电力来自屋顶的光伏板,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生态保护知识,课后还能参与光伏电站的简单运维。
2070年初春,湄公河“绿色能源走廊”迎来验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评估报告显示:走廊建成后,湄公河流域的可再生能源占比从35%提升至60%,跨境电力交易让三国电费平均降低18%,农业灌溉保障率从70%提高到95%,近100万农户因此受益。越南电力部长陈廷胜在验收仪式上,主动提出要加入联盟的“全球绿色能源网络”:“以前我们总想着各自保障用电,现在才明白,合作比单打独斗更有效。”
高小凤站在湄公河畔的光伏电站观景台上,看着河面上往来的货船,远处的跨境电网铁塔在阳光下连成一线,将三国的土地紧紧连接在一起。她掏出手机,给高小琴、祁同伟发去一张照片:三国国旗在光伏电站旁飘扬,稻农、工人、学生们一起笑着合影。配文:“湄公河的水滋养了这片土地,绿色能源则连接了这里的未来。下一站,我们去中东,让沙漠也能长出绿色希望。”
高小琴很快回复:“香港基金已为中东项目准备好30亿美元,沙漠光伏技术团队已在沙特考察,就等你制定方案。”祁同伟则发来消息:“国内已与中东五国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他们对‘光伏+海水淡化’项目很感兴趣,后续我们可以重点推进。”
夕阳西下,湄公河的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与光伏板的蓝色光芒交相辉映。高小凤知道,从非洲的战乱平息到北极的资源共管,从南美洲的雨林保护到东南亚的能源互联,“中国方案”的核心始终是“以人为本、合作共赢”。未来,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带着技术的温度与合作的诚意,就能让更多土地焕发生机,让更多人过上有尊严、有希望的生活。而这条通往全球绿色未来的道路,也会因为每一次的携手同行,变得更加宽阔、更加坚定,书写出属于全人类的和平与繁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