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新格局(1/2)
2069年盛夏,东南亚的季风带着湿热的气息席卷泰国湄公河流域。高小凤站在清迈府的跨境电网施工现场,看着工人将最后一段电缆接入变电站,远处的屏幕上,实时数据跳动——泰国、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电网正式实现互联互通,湄公河“绿色能源走廊”的核心工程就此落地。
“以前每到旱季,我们的稻田就会因缺水断电减产,现在有了跨境电网,老挝的水电、泰国的光伏能互相调配,再也不用怕停电了。”当地稻农颂猜扛着锄头路过工地,指着田埂边新安装的灌溉电表,笑得眼角皱起细纹。他身后,连片的稻田里,光伏提水设备正将湄公河的水引入灌溉渠,清澈的水流顺着田垄蜿蜒,滋润着刚抽穗的稻苗。
然而,项目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就在跨境电网即将并网时,越南南部的水电站突然因设备故障停机,导致湄公河下游的柬埔寨、泰国部分区域供电缺口骤增30%。更棘手的是,越南电力部门以“优先保障国内用电”为由,拒绝临时调配其他水电站的电力,若不能在48小时内补足供电,柬埔寨的橡胶加工厂、泰国的稻田灌溉系统都将面临停摆。
高小凤立刻召集联盟东南亚分部与三国电力部门召开紧急会议。视频画面里,泰国电力局长的额头渗着汗珠,柬埔寨代表手里紧紧攥着农业损失预估表。“越南的顾虑是怕国内用电紧张,但我们可以用‘错峰调配+应急补能’破局。”高小凤调出湄公河流域的能源地图,红色标记的越南水电站与蓝色标记的泰国光伏电站形成鲜明对比,“第一步,协调泰国北部的5座光伏电站满负荷运行,将多余电力通过跨境电网输送到缺口区域;第二步,我亲自去河内,与越南电力部门协商错峰供电——越南白天工业用电需求高,我们可以在夜间将老挝的水电优先输送给越南,换取他们白天支援下游的电力。”
次日清晨,高小凤的专机降落在河内。越南电力部长陈廷胜的办公室里,墙上的用电负荷曲线显示,白天的工业用电峰值与下游的农业用电需求完全重叠。“我们不是不愿帮忙,但国内的汽车工厂、电子产业园一旦停电,每天损失超过2000万美元。”陈廷胜的手指在曲线峰值处重重一点,语气中满是无奈。
高小凤没有急着反驳,而是拿出一份《湄公河能源互补方案》:联盟将投资8000万美元,为越南南部的水电站升级智能调控系统,让发电效率提升15%;同时,在越南工业集中区建设2座储能电站,白天储存多余电力,夜间释放满足工业错峰需求。“这样一来,越南既能保障国内用电,又能在白天调出部分电力支援下游,还能通过储能电站降低用电成本,是三方共赢的事。”
陈廷胜翻阅着方案,目光停留在“智能调控系统”的技术参数上——这套系统正是联盟在E国水电站成功应用的技术,能实时匹配用电需求与发电量。沉吟片刻,他终于点头:“我们愿意尝试错峰供电,但需要联盟保证技术升级能按时落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