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凤鸣重生:胜天半子 > 第35章 坚定不移

第35章 坚定不移(1/2)

目录

高小凤从庄园回到市区时,已是深夜。车子刚驶入同凤总部所在的产业园,她就看到办公楼的灯还亮着——楼下站着几个熟悉的身影,是负责“乡村振兴计划”的团队成员,手里还捧着厚厚的项目报告。

“高总,您回来了!”团队负责人小李快步迎上来,递过一份装订整齐的文件,“这是内蒙古白云鄂博尾矿复垦项目的最新进展,咱们种的第一批沙棘已经结果了,当地牧民说想把沙棘加工成饮料,咱们要不要帮他们对接生产线?还有江西赣州职业学校的招生情况,今年报名的学生比去年多了30%,但实训设备还需要补充,我们列了份采购清单……”

高小凤接过报告,指尖划过页面上牧民笑脸的照片,还有学生们在实训车间操作设备的场景,心里暖意涌动。她拉着小李的手往办公楼走:“走,咱们现在就开会聊。沙棘加工的事,明天就联系咱们合作的食品企业,让他们派技术人员去现场指导;赣州学校的设备,优先从同凤的研发预算里调剂,不能让孩子们等着。”

会议室里,灯光亮了整整两个小时。团队成员们围着会议桌,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细节:有人提出要给白云鄂博的牧民做电商培训,让沙棘饮料能卖到全国;有人建议在赣州学校开设“巾帼班”,专门招收农村女学生,帮她们掌握一技之长;还有人提到四川凉山的核桃加工厂,想引入直播带货,让彝族乡亲们直接面对消费者。

高小凤听得认真,不时在笔记本上记着要点。当听到“凉山的彝族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直播操作有难度”时,她立刻说:“咱们派两个懂彝语的年轻员工过去,手把手教他们用手机,再设计简单的操作界面,比如一键开播、语音互动,让老人们也能轻松上手。”

会议结束时,天已经蒙蒙亮。小李看着高小凤眼底的血丝,忍不住说:“高总,您刚从欧洲回来,又忙了婚礼,该好好休息了。这些事我们先跟进,有问题再向您汇报。”高小凤却笑着摇摇头:“这些事关系到乡亲们的日子,早一天落地,他们就能早一天受益。我不累,看到项目有进展,比什么都开心。”

几天后,高小凤亲自带队去了内蒙古白云鄂博。车子驶进复垦区时,她远远就看到成片的沙棘林——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牧民们正背着竹筐采摘,脸上满是笑容。60岁的牧民巴图看到高小凤,立刻放下竹筐迎上来,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高总,您看这沙棘,长得多好!以前这里是矿坑,刮风都是沙子,现在变成了‘金果园’,我们牧民也能靠这个赚钱了!”

高小凤跟着巴图走进沙棘林,弯腰摘下一颗沙棘,放进嘴里——酸甜的汁水在舌尖散开。巴图指着不远处的临时加工点说:“同凤派来的技术人员已经到了,教我们怎么选果、清洗、榨汁,还说要帮我们注册‘白云沙棘’的商标,以后咱们的沙棘饮料就能卖到大城市去了!”

在加工点里,几位年轻的技术员正手把手教牧民们操作榨汁机。22岁的技术员小张来自内蒙古本地,他笑着对高小凤说:“高总,我们根据牧民的操作习惯,把机器按钮改成了图文标识,还录了蒙古语的操作视频,现在大家都能独立操作了。”高小凤点点头,拿起一瓶刚榨好的沙棘汁,尝了一口:“味道不错,再调一下甜度,更符合大众口味。咱们争取下个月就上线电商平台,让全国的人都能尝到白云鄂博的沙棘汁。”

从内蒙古回来后,高小凤又马不停蹄地去了江西赣州。走进职业学校的实训车间,她看到学生们正在操作稀土提纯设备——18岁的女生刘小花来自赣州的偏远山村,她戴着护目镜,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仪器参数,脸上满是专注。当高小凤问她“为什么选择学稀土技术”时,刘小花腼腆地说:“我家就在稀土矿附近,以前只知道稀土能卖钱,却不知道怎么加工。现在学了技术,以后想留在本地的稀土企业工作,既能照顾爸妈,还能为家乡的产业出份力。”

校长告诉高小凤,学校已经和当地10家稀土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月薪能达到5000元以上。“去年毕业的第一批学生,现在都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的还被派去同凤的欧洲基地交流学习。”校长笑着说,“家长们都特别支持孩子来上学,说这是‘学一门技术,端上铁饭碗’。”

高小凤还特意去了学校的“巾帼班”——30名女生正围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解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她走到女生们中间,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刚进入稀土行业时,身边的女性很少,但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女性也能在这个领域做出成绩。希望你们都能坚持自己的梦想,未来成为稀土行业的‘半边天’。”

女生们听得认真,纷纷举手提问:“高总,我们以后能去同凤工作吗?”“欧洲的稀土技术和咱们国内的有什么不一样?”高小凤一一耐心解答,还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如果你们有学习或就业上的问题,随时可以联系我。同凤的大门,永远向有梦想、肯奋斗的年轻人敞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