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文明破晓(2/2)
陈墨望向蜀地方向,想象着李冰在堰体上书写批语的场景:“相邦可知,蜀地民夫说庄襄王的字是‘文明符’?铁血派炸得开堤口,却炸不开民心。”
庄襄王的丧礼结束后,嬴政正式即位为秦王。陈墨在即位大典上献上蜀地的“秦蜀一号”稻种,稻穗被插在青铜鼎中,与咸阳宫的铁血图腾并列。他看见李斯站在廷尉署队列中,目光复杂地盯着稻穗,袖中算盘珠子拨出犹豫的节奏。
“亚父,”嬴政指着鼎中的稻穗,“什么时候能让天下都种上这样的稻子?”
“待你平息铁血之乱,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之时。”陈墨轻声道,“但记住,文明的种子要种在百姓心里,比种在田里更重要。”
是夜,陈墨在太史令署整理庄襄王遗诏,发现一份未公开的《蜀地文明诏》:“朕观蜀地,秦法与蜀俗共生,铁血与文明共熔,此乃大秦一统之范本。”他将诏书与李冰的治水图并列,忽然明白庄襄王为何坚持立嬴政为嗣——因为只有文明的继承者,才能守住铁血打下的江山。
阿禾送来蜀地的新茶,茶盏上绣着秦蜀合璧的花纹:“相邦说,铁血派残余势力退守陇西,企图勾结匈奴。”
陈墨摸出袖中的“止杀剑”,剑身上新刻的“亚父”二字与“止杀”纹路上都染着蜀地的朱砂:“通知李牧将军,用蜀地的‘茶马互市’之策分化匈奴。铁血派想靠武力征服,我们就用文明招安。”
更深漏尽时,他站在咸阳城头,看见文明学堂的灯火如繁星遍布全城,孩童们的秦歌吟诵声此起彼伏。远处,都江堰的方向隐约传来治水的号子,与咸阳的秦歌遥相呼应,宛如文明的二重奏。
陈墨摸了摸胸前的胎记,忽然感觉它不再是代郡的印记,而是大秦帝国的文明徽章。他知道,崛起篇的铁血根基已稳,接下来的纵横篇,将是文明与铁血更激烈的碰撞——但无论前路如何,都江堰的水会继续流淌,秦歌会继续传唱,而他和嬴政,将用铁血守护文明,用文明终结铁血。
在《秦始皇帝本纪》的开篇,陈墨写下:“庄襄王三年冬,王即位,尊陈墨为亚父,吕不韦为仲父。是岁,蜀地都江堰成,秦蜀一号稻种颁行三川郡。铁血派退陇西,文明之光初现。”竹简末端,他画下嬴政与自己分立都江堰两侧,中间是滔滔江水,旁边注:“铁血为盾,文明为矛,盾立而矛指,天下归一。”
窗外,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咸阳宫,陈墨看见嬴政在宫门前种下从蜀地带来的稻种。幼童的身影与都江堰的民夫重叠,右眼角的玄鸟痣在阳光下闪耀,宛如文明的火种,在铁血的帝国里,燃起了破晓的曙光。
【第三十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