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 > 第45章 穹庐中的流水线

第45章 穹庐中的流水线(1/2)

目录

在成功推动 “马镫上的标准化” 及相对合理的 “九力制” 公差标准确立后,林衍在部落中的威望进一步提升。此时,部落中兴起的 “在穹庐中建立流水线生产模式” 的想法,犹如一颗投入创新池塘的巨石,激起层层波澜,而林衍自然而然地成为这场新变革的核心推动者。

林衍深知,将传统的蒙古包改造成模块化兵工厂,实行 24 时辰轮班制,这无疑是一场生产领域的革命。它不仅能大幅提高军工生产效率,满足部落日益增长的军事装备需求,还可能为整个部落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在与保守派的博弈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然而,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这场变革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对传统游牧作息的巨大颠覆。

林衍开始积极组织人手,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他召集了部落中经验丰富的工匠、熟悉机械原理的技师以及对游牧生活了如指掌的长者,共同探讨如何将蒙古包的空间进行最合理的划分,以适应流水线生产的需求。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和修改,他们终于设计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每个蒙古包被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从原材料加工区到零件组装区,再到成品检验区,分工明确,环环相扣。为了确保生产的连续性,24 时辰轮班制正式实施。这一制度彻底改变了牧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作息习惯,起初,许多牧民对此感到不适应,抱怨声此起彼伏。

林衍深知安抚人心的重要性,他亲自到各个蒙古包兵工厂,向牧民们耐心解释这场变革的意义和好处。他承诺,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部落的实力将得到极大增强,他们的生活也会随之改善。在林衍的努力下,牧民们逐渐接受了新的作息制度,生产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

然而,随着流水线生产的持续推进,新的问题出现了。长时间在高度重复、紧张的工作环境下,一些工匠开始出现 “齿轮幻视症”。他们在极度疲劳和精神压力下,会将草原上自由吃草的羊群看作是移动的零件,精神状态受到了严重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