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 > 第84章 《爱的艺术》爱是给予不是索取

第84章 《爱的艺术》爱是给予不是索取(2/2)

目录

它需要我们学习爱的理论,理解爱的本质,更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艺术。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爱很难”?

因为他们把爱当成了一种“被动的体验”,而不是一种“主动的创造”。

他们总在等待别人来爱自己,却从未想过,自己是否具备了爱的能力。

就像一个从未学过绘画的人,期待自己能突然画出传世之作;

一个从未学过音乐的人,期待自己能突然弹出动人旋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爱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培养、不断打磨的。

它需要我们拥有成熟的人格,需要我们学会自我反思,需要我们愿意为了他人的成长而付出,这正是爱的艺术的核心所在。

爱是对抗存在性孤独的唯一途径!

人为什么需要爱?

弗洛姆给出了一个深刻的答案:因为我们生而孤独。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从与自然的共生状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

自我意识的觉醒,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隔阂。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无法真正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

我们每个人都要独自面对生老病死,无法让他人替我们承担痛苦。

这种“存在性孤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困境,也是我们所有焦虑、不安的根源。

为了摆脱这种孤独,人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有人沉迷于酒精、毒品,用迷狂的状态暂时忘记自我与世界的隔阂;

有人盲目追随群体,用集体的意志代替自己的思考,试图在群体中获得归属感;

有人疯狂占有物质财富,用堆积的物品填补内心的空虚。

但这些方式,都是病态的、短暂的——迷狂过后是更深的空虚,群体盲从会让人失去自我,物质占有永远无法满足精神的需求。

而爱,是唯一健康的、长久的解决方案。

弗洛姆说:“爱是人与人之间的共生性结合,是在保持自我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前提下,与他人实现的深度联结。”

真正的爱,不是让我们失去自我,融入他人,而是让我们在保持独立人格的同时,与另一个人建立起精神上的共鸣。

我们通过爱,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联结,从而摆脱存在性孤独的困境。

就像两棵独立生长的树,它们各自扎根土壤,沐浴阳光,保持着自己的姿态,却又在风中相互依偎,枝叶交织,这就是爱的真谛:既保持自我,又彼此联结。

成熟的爱是给予而非获取!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把爱理解为“获取”。

我爱你,是因为你能给我带来快乐、安全感、物质财富;

如果有一天你不能再给我这些,我就不再爱你了。

这种“获取式的爱”,本质上是一种自私的交换,不是真正的爱。

弗洛姆告诉我们:成熟的爱,是“给予”而非“获取”。

这里的“给予”,不是牺牲,不是放弃自己的利益去满足他人,而是一种基于自身富足的创造性付出。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了爱、快乐、力量,他才会愿意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分享给他人。

就像一个装满了水的杯子,自然会溢出水来;

就像一朵盛开的花,自然会散发芬芳。

这种“给予”,不是为了换取对方的回报,而是源于自身的完整与富足。

在给予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力,感受到自己对他人的价值,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快乐。

相反,一个内心空虚、匮乏的人,是无法真正去爱的。

他只会想着从别人那里获取自己缺少的东西——爱、安全感、关注。

一旦对方无法满足他的需求,他就会陷入痛苦、抱怨,甚至怨恨。

这种“索取式的爱”,不仅会让自己痛苦,也会让对方感到窒息。

成熟的爱,是“我爱你,所以我想让你变得更好”;

而不是“我爱你,所以你要为我付出”。

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力量,既滋养了对方,也成长了自己。

目录
返回顶部